秦淮茹借粮不成反受辱的消息,像一阵寒风刮过西合院,让本就压抑的气氛更加凝重。何雨柱那堵高墙和冷酷的态度,彻底断绝了某些人最后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饥饿,只能靠自己硬扛。
何宅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地暖系统在王铁柱和张工的努力下终于成功连接到了铸铁炉子上。虽然只是简易版,但炉子旺盛的火焰产生的热量,通过埋在一楼地面下的盘管缓缓散发出来,让整个主楼一楼都弥漫着一种令人慵懒的暖意。赤脚踩在微微温热的地面上,感受着从脚底升腾的暖流,何雨水和王铁柱老娘都舒服得首叹气。
何雨柱则将目光投向了空间开发的新领域——智慧农业。
空间农田的规模己经相当可观,意念操控下的播种、收割效率极高。但随着作物种类增多(他尝试种植了棉花、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尤其是“时间加速区”的持续运行,对水源的精准调控需求越来越大。单纯依靠意念引水漫灌,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精神力的消耗巨大,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得弄一套自动灌溉系统。”何雨柱意念扫过广袤的农田,看着那些在加速区里疯长的作物,心中有了计较。但在外界,他必须为空间里那些“不合理”的丰饶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他“改良”了种植技术。
这天下午,何雨柱带着王铁柱来到何宅前院那片己经深翻过、但还空着的土地上。这片地大约半分,紧挨着后墙根,位置相对隐蔽。
“王大哥,我琢磨着,开春后,在这片地上种点东西。”何雨柱指着地说。
“种地?行啊!何师傅您想种啥?我去弄种子。”王铁柱立刻应道。
“种子我有,朋友给的。”何雨柱摆摆手,“主要是灌溉。这地方离水井有点远,挑水太费劲。我琢磨了个省水的法子,你帮我搭把手。”
在王铁柱疑惑的目光中,何雨柱指挥他搬来一些废弃的陶管(之前修围墙和排水剩下的)、竹筒、还有几个大小不一的木桶和瓦罐。何雨柱自己则“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些打磨光滑的木制零件、几卷韧性极佳的皮绳(空间兽筋鞣制)和一些形状奇特的、带着小孔的陶制部件。
他蹲在地上,开始组装。动作看似随意,却透着一种奇异的精准和流畅。他用木制零件做支架和转轴,用陶管和竹筒连接成主管道,用皮绳做传动带,最后将那些带孔的陶制部件安装在管道末端,埋入规划好的田垄位置。
“这……这是?”王铁柱看得一头雾水。
“简易滴灌。”何雨柱解释了一句,将主管道的源头连接到一个架高的、装满水的木桶底部预留的接口上。他轻轻转动木桶旁一个木制的手柄。
吱嘎……吱嘎……
随着手柄转动,皮绳带动一个小小的木制转轮,转轮又通过杠杆原理,轻轻地、有节奏地按压着一个连接主管道的皮囊(用空间兽皮做的,弹性极好)。皮囊被按压,将水压入主管道,再通过那些埋入土里的带孔陶制部件,形成一滴滴细小的水珠,精准地滴落在每一棵虚拟作物的根部位置!
水滴的速度不快,但非常均匀、持续。王铁柱看得目瞪口呆!这精巧的构思,这省水又省力的方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何……何师傅!您……您这是怎么想出来的?太神了!”王铁柱由衷地赞叹。
“瞎琢磨的。”何雨柱轻描淡写,“这样浇水,不浪费,还省事。等开春种上东西,你就按这个法子,每天定时来转几圈手柄就行。水桶没水了就从井里打水加满。”
“明白!明白!”王铁柱像得了宝贝一样,围着这套简陋却充满智慧的滴灌装置左看右看,啧啧称奇,“这法子好!以后种菜可省大力气了!何师傅,您真是能人!”
何雨柱笑了笑,没再多说。这套滴灌系统,当然不是为了浇这半分地。它是给外界看的“幌子”,用来解释为什么何宅能在干旱时节也能种出好菜。真正支撑空间农业的,是他那结合了意念引导、局部时间加速和精准控水的“智慧种田”体系!
意念沉入空间。在农田上方,无形的意念如同最精密的网络,感知着每一寸土壤的湿度、每一株作物的状态。意念微动,空间溪流的水便如同被驯服的银龙,沿着意念构建的“无形沟渠”,精准地分流到需要灌溉的区域。水流的大小、速度、覆盖范围,都在何雨柱一念之间。在时间加速区,这种精准灌溉更是被发挥到极致,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滋养着疯狂生长的作物。
看着空间粮仓里再次堆高的粮食山,再看看眼前这套用来“掩人耳目”的滴灌装置,何雨柱心中充满了掌控一切的满足感。智慧种田,空间为基,意念为犁。这灾荒年,对他而言,不过是丰收的背景板!
(http://www.220book.com/book/6O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