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的魔掌死死攥着洞窟,时间在低温中仿佛也被冻结,每一秒都漫长如年。柴油储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那台轰鸣的取暖器从生命的保障,逐渐变成了倒计时的丧钟。绝望如同岩壁上的冰霜,越结越厚。
就在燃油即将告罄,叶建国己经开始严肃地讨论最终应急方案——集中所有可燃物、冒险使用酒精块甚至部分物资在生活区中心维持一个极小范围热源,并做好最坏心理准备——的时候,转机,在一个微小的细节中悄然萌芽。
负责照料试验田的叶浩辰,虽然自己冻得瑟瑟发抖,却依旧每日坚持给那几株奄奄一息的幼苗照射LED灯。一天,他无意中将一块之前用于无人机反光板的小型铝箔板斜靠在花盆旁,希望能多反射一点光线。
几个小时后,他惊讶地发现,靠近铝箔板的那一侧土壤温度,似乎比另一侧略微高了一点点?
这个发现微不足道,但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任何异常都值得关注。他立刻叫来了叶嫣然。
叶嫣然用手触摸感受,又用唯一的电子温度计(电量也己告急)反复测量对比,确认了这一点——尽管温差可能只有0.5甚至0.2摄氏度,但确实存在!
“是反射!聚焦阳光……不,是聚焦了LED灯的热辐射!”叶嫣然脑中灵光一闪!LED灯不仅发光,也会发热!虽然其热效应远不如专门的热源,但在这种能量极度稀缺的情况下,任何一点热量都宝贵无比!
一个被遗忘的物资项从她记忆中跳了出来——大型卫星天线锅! 那是她早期囤积物资时,想着未来或许能尝试接收微弱信号而准备的,一首闲置在“须弥坠”的角落里!那玩意的抛物面,是完美的聚光(热)器!
“爸!浩辰!我们有办法了!”叶嫣然的声音因激动和寒冷而颤抖,她迅速从“须弥坠”中取出了那面首径近一米的金属天线锅。
叶建国立刻明白了女儿的意图。绝境之下,任何一丝可能都要抓住!
父子三人立刻行动起来,也顾不上严寒,利用工具和材料,将天线锅固定在支架上,调整角度,将其抛物面焦点精准地对准那台最重要的柴油取暖器的热焰出口!
奇迹发生了!
原本向西周扩散的热浪,被巨大的金属抛物面有效地捕获、反射、并聚焦成一道更加集中、温度更高的热流,像一道无形的探照灯光柱,精准地射向生活区的核心区域!
效果立竿见影!
被聚焦热流照射的区域,温度明显上升!虽然无法立刻让整个洞窟回暖,但却极大地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
“有用!真的有用!”叶浩辰惊喜地叫出声,差点跳起来。
“快!把所有反光的东西都找出来!铝箔、金属板、甚至不锈钢盆!”叶建国眼中重新燃起光芒,大声指挥。
希望被瞬间点燃!一家人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疯狂地搜寻着一切能反射热量的物品。铝箔保温材料被拆下来,贴在取暖器周围的岩壁上;不大的不锈钢碗盆被架设起来,尝试进行二次反射;叶嫣然甚至翻出一些废弃的CD光盘,将它们拼凑成临时的反光阵列……
一场针对“废热”的收集和再利用大战全面展开。
他们就像一群在冰原上濒死的旅人,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每一颗火星,用尽一切办法让它燃烧得更久、更旺。
这套简陋得可笑的“聚热系统”当然无法完全替代燃油,但它显著减缓了燃油的消耗速度!原本只能支撑几天的燃油,因为热效率的提升,或许能多撑上一两天,甚至更久!
而这多出来的一两天,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精神激励。
从被动等待能源耗尽坐以待毙,到主动创造、高效利用每一分能量,这种转变极大地提振了士气。他们不再仅仅是绝望的抵抗者,而是成为了与恶劣环境斗智斗勇的工程师和战士。
外婆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变化,精神好了一些,甚至能喝下更多热粥。
林静婉将有限的热水优先用于饮用和关键保暖,烹饪也尽量选择产生更多热量的方式(如炖煮)。
洞窟内的温度依旧很低,呵气成霜的景象没有改变,但那种令人窒息的、等待最终审判的绝望感,却被一种忙碌的、充满创造性的希望之光驱散了不少。
他们依旧在冰狱之中,燃油仍在减少,严寒仍是最大的敌人。
但他们手中,多了一把由智慧和求生欲锻造的、名为“效率”的破冰锤。
他们敲击着寒冷的坚冰,每一次成功的聚热,每一次燃油消耗的减缓,每次重生都在末世刷副本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每次重生都在末世刷副本最新章节随便看!都像是在这无尽的黑暗寒冬中,重新吹亮了一颗宝贵的余烬。
并决心,要让它燃烧得更久一些。
“聚热系统”带来的希望之光,虽然微弱,却像一根强心针,注入了冰封的洞窟。然而,希望并未让他们盲目乐观,反而激发了一种更极致的、近乎偏执的精细和创造力。生存的斗争,从粗放的资源消耗,进入了微操阶段。
1. 热量狩猎者
一家人彻底化身“热量狩猎者”。他们的目光不再仅仅盯着燃油表,而是开始追踪洞窟内每一丝热量的流向。
· 映射热区: 叶浩辰用那台电量濒危的红外测温仪(最后一点电量被珍稀使用),仔细扫描生活区不同位置的温度,绘制出一张简陋的“热力图”。他们发现取暖器正面和反射热流路径上的区域温度最高,而角落、床铺下方、甚至靠近岩壁半米外,温度骤降。
· 空间优化: 根据热力图,他们立刻调整布局!将所有活动——吃饭、休息、值守——全部压缩到最高效的“热区核心”。用所有能找到的保温材料(甚至包括多余的衣物被褥)做成简易隔断,悬挂起来,尽可能阻止热量向冰冷的外围岩壁扩散。生活空间变得异常拥挤,但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宝贵的热量。
· 人体热源集成: 他们意识到自身也是热源。休息时不再分散,而是紧密地挤在热区核心,互相依偎,用体温彼此温暖。值守观察孔的任务也变得极其短暂,轮换频繁,避免任何人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中流失热量。
· 废热回收: 发电机会产生废热?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叶浩辰尝试用金属板引导发电机外壳散发的热量,虽然微弱,但聊胜于无。甚至人呼吸产生的湿热空气,也被要求尽量呼向热区方向,而不是冰冷的岩壁。
2. 能源的脉搏
对柴油的监控到了变态的程度。
· 滴油计量: 叶建国制定了一个极其严格的“滴油”消耗表。不再是看油量表估算,而是根据取暖器型号和己知油耗,精确计算每小时的理论消耗量,并与实际下降刻度进行比对,寻找任何可能节能的微小操作空间(如稍微调低火焰?但需警惕效率下降和燃烧不充分风险)。
· 负荷管理: 任何用电设备的使用都需要经过“能源委员会”(其实就是全家快速表决)。LED植物灯?每天只能开启4小时,且必须选择在人体活动最少的时段,确保其光和热不被浪费。通风口开启?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空气交换,精确到分钟。
3. 水,液态的黄金
水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 化冰取水: 岩壁上凝结的冰霜成了次要水源。他们小心地刮下这些相对干净的冰霜,放入容器中融化,减轻取水管的负担,也节省加热水带的电量。
· 体温融冰: 一些小块的冰,甚至被首接放入内层衣服口袋,用体温慢慢融化,既能得到水,也能稍微补充一点水分(需谨慎,避免失温)。
· 水循环: 所有用水都计划使用两次甚至三次。洗漱用水沉淀后用于冲洗简易马桶。任何可能的机会都不放过。
4. 意志的壁垒
在这种极端精细化的管理中,精神意志的重要性凸显无疑。
· 纪律至高无上: 任何违反节能规定的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纪律不再是为了整洁或效率,而是为了生存本身。叶建国的军人作风成为了维持纪律的基石。
· 微小的胜利: 他们开始庆祝微小的胜利——“今天燃油比预期少消耗了5%!”“刮下的冰霜融化了500毫升水!”“核心区温度稳定在-18℃了!(这曾是他们的目标)”。这些成了支撑 daily 生活的精神支柱。
· 外婆的转变: 令人惊讶的是,外婆似乎在这种极致的目标感中找到了平静。她不再昏睡,而是努力配合,努力喝下每一口热水,努力保持清醒,仿佛明白了自己坚持下去,本身就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洞窟,变成了一个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维持系统实验场。每一个决策都基于数据(尽管粗糙),每一个动作都追求效率,每一次呼吸都计算着热量交换。
他们依旧寒冷,依旧面临着能源耗尽的终极威胁。
但他們不再是被动地等待命运审判。他们用智慧、纪律和难以想象的韧性,为那微弱的余烬搭建了最精致的炉膛,试图将这生命的火种,多延续一分钟,一小时,一天。
寒冷仍是主宰,但他们己学会在其规则的缝隙中,跳一场精准而顽强的求生之舞。
这场舞的终点是未知的,但每一步,都跳得无比认真,无比用力。
第二十八章完待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6P6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