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的侯府正厅,比往日更多了几分肃穆。
管事们垂手立在两侧,连呼吸都放轻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算盘珠子清脆的拨动声。
柳氏端坐在主母的位置上,穿着一身沉稳的墨绿色杭绸长裙,头上只戴了一支赤金点翠的簪子,整个人显得既端庄又俭朴。
她的手指正慢条斯理地翻阅着一本厚厚的总账,脸上带着一丝满意的微笑。
她身边的林正德,则悠闲地品着茶,听着账房总管王管事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汇报着这个月的各项开支。
“……回禀侯爷,夫人,这个月府中各项用度,经夫人精打细算,共节省开支一百二十三两七钱。”
王管事合上账本,对着柳氏躬身一揖,语气里充满了敬佩。
“夫人持家有道,实乃侯府之福。”
柳氏闻言,故作谦虚地摆了摆手,嘴角那抹得意的笑容却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
她轻叹一口气,用帕子按了按眼角。
“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如今府里人口多,开销大,处处都要用钱,我若是不从这细枝末节上省下来,侯爷在外操劳,岂不是要更辛苦了。”
她的声音温婉柔和,每一个字都透着贤惠与体贴。
林正德听得脸上满是动容,他放下茶盏,握住柳氏的手。
“夫人辛苦了。”
“有你为我操持着这个家,我才能在外面安心办事。”
坐在下首的林雪蓉也立刻附和道。
“是啊,母亲为了这个家,每日都要核算账目到深夜,女儿看着都心疼呢。”
一时间,正厅内充满了对柳氏的赞美之词。
林晚-央安静地坐在角落的位置,她面前的茶水己经凉了,氤氲的水汽早己散尽。
她静静地听着,看着,那双清澈的眸子里没有一丝波澜。
她知道,柳氏所谓的“节省”,不过是将克扣各房,尤其是她院子里的份例,再通过做假账的方式,变成了她自己勤俭持家的功劳。
可是,那本厚厚的总账放在主案上,由几个心腹管事看管着,身为一个未出阁的女儿,她根本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去查看。
任何反驳,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都只会是苍白无力的顶撞。
就在柳氏享受着众人吹捧,最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林晚-央缓缓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她这一动,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先是恭恭敬敬地对着柳氏和林正德行了一礼。
“母亲勤俭持家,为侯府上下操劳,女儿钦佩不己。”
她的声音清清淡淡,听不出喜怒。
柳氏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但脸上依旧是温和的笑容。
“晚-央,你有什么事吗?”
林晚-央微微一笑。
“女儿也想效仿母亲,学着如何打理庶务,便想从自己院中的开销学起。”
“不知母亲可否将我那清秋院的分账给女儿看一看,也好让女儿心中有数,知道日后该如何在用度上为母亲分忧。”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孝顺得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当着林正德和这么多管事的面,柳氏若是不允,倒显得她心虚,或是刻意打压嫡女了。
柳氏心中虽然不快,但还是大度地笑了笑。
“难得你有这份心,这是好事。”
她对王管事点了点头。
“去,把清秋院的分账拿来给大小姐过目。”
一本薄了许多的账册很快被送到了林晚-央的手中。
她没有回到自己的座位,就那么站着,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始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
她的手指很稳,翻动书页的动作不疾不徐。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正厅里一时间安静得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柳氏端起茶杯,轻轻吹着浮沫,眼角的余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林晚-央。
她不相信,一本小小的分账,还能翻出什么花来。
忽然,林晚-央的手指停住了。
她的视线,凝固在了账册的某一页,某一行上。
那里用小楷清清楚楚地写着:十月初,清秋院东厢屋顶修缮,用上等青瓦三十片,人工费,共计八两三钱。
林晚-央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几日前那个下着连绵秋雨的夜晚。
雨水滴滴答答地打在屋顶的旧瓦上,其中有两片瓦有了裂缝,雨水顺着缝隙渗下来,她还让小莲用木盆在下面接着。
她院子里的屋顶,根本就没人修过。
她缓缓地合上账册,抬起头,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了主位上正与柳氏相视而笑的林正德身上。
她捧着账册,向前走了几步,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正厅。
“父亲,母亲。”
“女儿方才看这账目,发现上个月我院中有一笔修缮屋顶的开支。”
她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
“只是女儿愚钝,日日住在院中,却不知是何时修缮的,也未曾见过有工匠前来。”
“想来是女儿疏忽了,不知母亲能否告知女儿,是哪一日动的工,女儿也好去谢谢那些辛苦的师傅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6PB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