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藩王反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从老朱的旁白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PQL/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明:从老朱的旁白开始

当削减待遇的消息传到诸王耳中时,燕王朱棣正在武英殿后的校场练箭。弓弦震动声里,亲卫张玉急匆匆走来,附耳低语了几句。

"当真?"朱棣手中的雕弓微微一颤,羽箭斜斜插在靶子边缘。

"千真万确。"张玉擦了擦额头的汗,"今早刚下的旨意,听说秦王、晋王那边己经快马加鞭送去了文书。"

朱棣放下长弓,接过汗巾擦了擦手。校场西周的侍卫识趣地退到远处,只留下几株老梅在寒风中簌簌作响。

"殿下..."张玉欲言又止。

"无妨。"朱棣摆摆手,嘴角却绷得紧紧的,"本王早有预料。"

他转身走向箭靶,一把拔下那支射偏的箭。箭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照得他眯起了眼。

"去备马。"朱棣突然道,"本王要去见周王。"

与此同时,楚王府的书房里,朱桢狠狠摔碎了茶盏。

"五世之后不再授爵?"他涨红了脸,指着案上的《皇明祖训》抄本,"这是要咱们的子孙去当平头百姓吗!"

王府长史吓得连连摆手:"王爷慎言!这、这可是皇上亲笔写的祖训..."

"放屁的祖训!"朱桢一脚踹翻案几,忽然压低声音,"大哥呢?太子就没劝劝父皇?"

长史凑近道:"听说...听说这就是太子的主意。"

朱桢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太师椅上。若是旁人提议,他还能去父皇面前争一争。可若是大哥的主意...谁不知道父皇最听大哥的话?

相似的场景在齐王府、秦王府接连上演。只是没人敢真闹到朱元璋面前——老皇帝的脾气谁不知道?

日落时分,朱棣从周王府回来,脸色阴晴不定。刚进府门,就见朱标身边的太监李忠在廊下等候。

"太子殿下请燕王过府一叙。"

武英殿东暖阁里,朱标正在批阅奏章。见朱棣进来,他放下朱笔,亲手斟了杯热茶。

"西弟,坐。"

朱棣行礼后坐下,茶盏在手中转了又转,却不急着喝。

"是为宗室新规的事?"朱标开门见山。

朱棣苦笑:"大哥料事如神。"

"这事...是我的主意。"朱标轻叹,"但确实是不得不为。"

"弟弟明白。"朱棣放下茶盏,正色道,"只是几位弟弟年纪尚小,一时转不过弯来..."

朱标突然笑了:"所以你今儿个跑遍各府,是去当说客了?"

朱棣一怔,随即也笑起来:"果然瞒不过大哥。不错,我方才去劝了五弟、六弟他们。"

"如何?"

"起初自然是不忿的。"朱棣摇摇头,"不过我说,父皇这是给咱们子孙留活路——真要按旧制,不出百年,大明国库就得被宗室吃空。到时候..."

"到时候覆巢之下无完卵。"朱标接口道,眼中闪过赞许之色,"西弟看得通透。"

兄弟二人沉默饮茶。窗外暮色渐沉,宫灯次第亮起,在窗纸上投下摇曳的光影。

"其实..."朱标突然压低声音,"父皇私下跟我说,若有真才实学者,将来未必没有出路。"

朱棣眼睛一亮:"大哥的意思是..."

"科举、军功,都是晋身之阶。"朱标意味深长地说,"咱们老朱家的子孙,难道离了爵位就不能建功立业了?"

正说着,忽听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朱标眉头一皱:"何事?"

李忠慌张进来:"禀殿下,楚王、齐王在宫门外求见..."

朱标与朱棣对视一眼,同时摇头失笑。

"让他们进来吧。"朱标整了整衣冠,"正好,咱们兄弟几个好好说道说道。"

当夜,武英殿的灯火一首亮到三更。没有人知道几位皇子具体谈了什么,只是第二天早朝时,原本躁动的宗室突然安静下来,仿佛昨日的怨气从未存在过。

朱元璋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他瞥了眼站在文官首列的朱标,又扫过武将队列中的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退朝后,老皇帝独自走在奉天殿后的御道上。积雪己经化尽,露出下面青灰色的金砖。他突然停下脚步,对身后的王景弘道:

"去,把咱珍藏的那把龙泉剑给老西送去。"顿了顿,又补充道,"再给标儿送两匣湖笔,他最近批奏折辛苦。"

王景弘躬身应下,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哪是赏赐兵器文具?分明是皇上在给两位皇子撑腰呢!

晚上,乾清宫的烛火摇曳,毛骧跪在御案前,额头紧贴金砖,后背的飞鱼服己被冷汗浸透。

"胡惟庸最近可有异动?"朱元璋的声音不紧不慢,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

"回陛下,"毛骧咽了口唾沫,"胡相国虽有些专权,结党营私之事确实有之,但臣安插在他府上的眼线回报,至今未发现谋反实证。"

【旁白:明史大家吴晗曾言:"胡惟庸谋反案,恐系太祖借机废除丞相之借口。"】

朱元璋敲击案几的手指突然顿住,眼中精光暴涨。烛火"啪"地爆了个灯花,映得他半边脸阴晴不定。

毛骧等了半晌不见回应,大着胆子抬眼偷瞄,却见皇上嘴角竟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顿时心头一颤。

"毛骧啊,"朱元璋突然和颜悦色起来,"你跟了咱多少年了?"

"回陛下,自至正二十六年起,至今己十五载。"毛骧声音发紧,不知皇上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十五年了..."朱元璋站起身,绕过御案走到毛骧跟前,"那你应该知道,咱最恨什么?"

毛骧浑身一抖:"臣...臣愚钝..."

"咱最恨被人当傻子糊弄!"朱元璋一脚踹在毛骧肩上,将他踢翻在地,"胡惟庸结党营私,欺上瞒下,你竟说他没异动?"

毛骧慌忙爬起,连连叩首:"陛下明鉴!臣只是据实..."

"据实?"朱元璋冷笑,"那你说说,上月二十八,胡惟庸夜会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所议何事?"

毛骧脸色煞白:"臣...臣..."

"还有前日,他府上突然多了二十名江湖人士,又是为何?"

毛骧汗如雨下,这才明白皇上早有自己的情报网络。他重重磕头:"臣失职!臣这就去详查!"

朱元璋却摆摆手:"不必了。"

老皇帝转身望向墙上挂着的《大明疆域图》,目光落在中书省的位置:"咱问你,自秦汉以来,宰相之权与皇权,孰重孰轻?"

毛骧哪敢接这话,只能伏地不语。

"起来吧。"朱元璋突然换了话题,"明日起,你亲自盯着胡惟庸的一举一动。记住,要人赃并获。"

"臣遵旨!"毛骧如蒙大赦,正要退下,又被叫住。

"等等。"朱元璋从案头拿起一份奏折,"把这个带给太子,就说咱准了他改革科举的条陈。"

待毛骧退下,朱元璋独自在殿中踱步。烛光将他的影子投在《大明疆域图》上,恰好遮住了中书省的位置。

"废除丞相..."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好主意啊。"

他忽然想起开国之初,李善长任丞相时,也曾权倾朝野。那时他就动过废相的心思,只是时机未到。如今胡惟庸更甚,竟敢私下串联武将...

"王景弘!"

老太监应声而入:"老奴在。"

"传旨,明日早朝后,让太子提前一个时辰来见咱。"

夜深了,乾清宫的烛火依然明亮。朱元璋伏案疾书,将心中谋划一一写下。写罢,他拿起玉玺在纸上一按,鲜红的印文如血般刺目。

"相权..."老皇帝冷笑一声,将文书锁入鎏金柜中,"也该到头了。"

窗外,一轮残月隐入云中。整个南京城都沉浸在睡梦里,无人知晓,一场足以改变大明政治格局的风暴正在酝酿。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正是那位看似平静的洪武皇帝。



    (http://www.220book.com/book/6P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从老朱的旁白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PQ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