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朱元璋的金口玉言和太子朱标的高效执行,朱权那支特殊的“少年军”招募工作进行得异常迅速。旨意下达不久,三千名年龄在十岁至十五岁之间、大多为无家可归的孤儿或出身清贫之家的少年,便被陆续汇集到了京城西郊一处新划出的、戒备森严的军营之中。
这些少年初入军营时,大多面黄肌瘦,眼神中带着茫然、怯懦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他们只知道被选中加入了一位小王爷的亲军,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每日下午,当大本堂的课程结束,朱权和朱雄英便会乘坐马车,在一队精锐侍卫的护送下,来到这座被称为“幼军营”的地方。朱权虽然年仅西岁,但当他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台下那三千双注视着他的眼睛时,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气度。
训练之初,朱权并没有急于教授任何战斗技巧。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了太子大哥朱标。
“太子大哥,”他仰着小脸,表情极其认真,“我那两成的盐利,能不能先预支两个月的?”
朱标有些惊讶:“预支?你要这么多钱做什么?”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给他们吃饭!”朱权指着校场上那些瘦弱的少年,“你看他们,一个个瘦得跟豆芽菜似的,一阵风就能吹倒。这样的身体,怎么练成强兵?怎么将来跟我去打草原人?我得先把他们的身体底子打好!顿顿要有肉,有蛋,有油水!”
朱标闻言,心中一震。他没想到这个西岁的弟弟心思如此细腻,首先考虑的竟是士卒的温饱体质。他仔细看了看那些少年,确实大多营养不良。练兵先练体,养兵先养胃,这道理没错。
“好!”朱标当即点头,“大哥准了!不仅预支你两个月的,日后你那两成收益,每月准时拨付,优先确保你麾下这三千人的粮饷和用度!务必让他们吃得壮实的!”
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幼军营的伙食标准瞬间提升到了让京营老兵都羡慕的程度。每日三餐,管饱管够,顿顿有荤腥,隔三差五还能见到罕见的奶制品。短短半个月时间,那些原本面黄肌瘦的少年们,脸上就开始有了血色,身体也肉眼可见地壮实了起来,眼神中的怯懦渐渐被感激和希望所取代。
而在体能改善的同时,朱权开始了他的第一步训练——站军姿!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其妙。包括朱标派来协助管理的军官,以及那三个被任命为千户、三十个被任命为百户的稍年长些的少年军官,都不理解这位小王爷到底想干什么。
每天下午,三千少年就在校场上,按照要求,如同木桩般站立。抬头、挺胸、收腹、目视前方、双手紧贴裤缝、一动不动……
枯燥,极其枯燥!
但朱权坚持如此。他深知,严格的纪律和绝对的服从,是一支强军的灵魂!而站军姿,就是磨炼意志、培养纪律性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他要抹去这些少年身上的散漫气息,将他们锻造成为令行禁止、铁板一块的整体!
他每日都亲自到场监督,迈着小短腿在方阵中穿梭,看到动作不标准的,就上前纠正。他那小小的身影和严肃的表情,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反差萌,却也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晚上的时间,朱权也没有浪费。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明:从老朱的旁白开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他再次来到了军营,但对象换成了那三名千户和三十名百户。
在一间临时充作教室的大营房里,朱权站在一个小板凳上,手里拿着炭笔,在一块刷黑了的木板(简易黑板)上,写下最简单的数字和汉字。
“今晚,我教你们认字。”朱权的声音清晰地说道。
台下的小军官们都惊呆了。识字?那是老爷们、读书人才做的事!他们这些苦出身、当兵吃粮的,也能学?
“不要你们学得多深,之乎者也考状元。”朱权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但要能看懂简单的军令、文书,能写下自己的名字,能计算基本的粮饷数目。你们学了,再教给你们手下的人!这是军令!”
他的要求很明确:实用扫盲。
于是,每晚的营房里,都会传出稚嫩却认真的跟读声:“一、二、三……十、百、千……”“前、后、左、右、攻、守、进、退……”
朱权教得耐心,这些小军官们也学得拼命。他们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是王爷的恩典,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半个月的“站桩”和“文化课”之后,当少年们的纪律性和精神面貌有了初步改善,身体也养得结实了些,朱权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训练——体能和机动性。
他凭借着前世的记忆,让人在校场上搭建起了一个简化版的“西百米障碍场”!虽然不如后世的那么标准,但也包含了壕沟、矮墙、高板跳台、独木桥、铁丝网(用绳索代替)等障碍物。
这新奇又充满挑战的训练设施一出现,立刻激发了少年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虽然一开始摔得人仰马翻、狼狈不堪,但在朱权的鼓励和以身作则(虽然他很多项目需要人帮忙)下,少年们很快爱上了这种挑战自我的训练,体能、协调性飞速提升。
与此同时,另一项至关重要的训练也提上了日程——马术!
冷兵器时代,尤其是对付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强大的骑兵是必不可少的。朱权深知这一点。他又一次发挥“死皮赖脸”的精神,缠着朱标和朱元璋,晓之以情(为了大明北疆安危)动之以利(未来盐利分成可以再商量),最终又“贷款”预支了未来几个月的收益,好不容易才弄来了五百匹战马。
马匹有限,无法做到一人一马,只能轮流进行训练。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让这些少年兴奋不己。学习控马、骑乘、甚至在马上做出简单的动作,成为了他们每日最期待的课程。
朱权自己也不例外。他虽然年纪小,但在侍卫的帮助下,也坚持爬上马背,摇摇晃晃地开始学习骑术。
于是,西郊幼军营的校场上,每日都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部分少年在障碍场上挥汗如雨,一部分在练习站姿队列,一部分在沙地上用树枝练习写字,还有一部分则在马场上与战马磨合。
朱权小小的身影穿梭其中,时而严肃指导,时而大声鼓励。朱雄英也常常跟在一旁,帮着监督,眼中充满了对十七叔的佩服和新奇。
这支由西岁孩童主导、完全由少年组成的军队,正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悄然成长着。没有人知道,这支现在看起来还略显稚嫩和古怪的队伍,未来将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能量。而朱权的“咸鱼”梦想,似乎也在这日复一日的操练声中,越来越远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P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