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赴楚云飞“鸿门宴”归来,虽表面上插科打诨,一副混不吝占了便宜的模样,但内心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楚云飞的精明强干、358团的兵强马壮,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斗争绝不会仅仅局限于对付日本人。周边这些挂着“友军”名号的势力,尤其是像楚云飞这样有野心、有能力的将领,随时都可能因为利益或立场的变化而成为棘手的对手。
“和尚,看见没?”回去的路上,李云龙对魏和尚说道,“楚云飞那小子,不是省油的灯。他那一个团,装备快赶上鬼子一个大队了!以后咱们得多长个心眼,防着小鬼子,也得防着这些‘友军’背后捅刀子。”
魏和尚重重点头:“团长,俺明白!以后俺盯紧他们!”
回到团部,李云龙立刻召集赵刚和几个核心骨干,详细描述了赴宴的经过和对楚云飞及358团的观察。
“楚云飞此举,试探意味很浓。”赵刚分析道,“他既想摸我们的底,也可能想伺机挑拨,或者展示肌肉,让我们知难而退,不要继续向他的防区方向渗透。看来,我们近期的发展,己经让他感到不安了。”
“他不安他的,老子发展老子的!”李云龙一瞪眼,“饮马河又不是他楚云飞家的炕头!老子打鬼子扩地盘,天经地义!不过,老赵你说得对,以后对晋绥军的方向,咱们的策略得调整一下。明面上的摩擦尽量避免,但暗地里的渗透、群众工作不能停!还要加强情报收集,把他358团的布防、调动规律给老子摸清楚喽!这叫有备无患!”
经过这次试探,独立团对周边形势的判断更加清晰,应对策略也更加细致。一方面继续积极抗日,扩大根据地;另一方面,对潜在的“友军”威胁,保持了更高的警惕和更充分的准备。
而与此同时,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那就是松下浩二。
自上次献出改良火药配方后,松下浩二在独立团的地位悄然提升。他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有限度的自由,与技术研究小组的中国工匠和战士们相处也越来越融洽。但他内心深处,始终还萦绕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那就是对自己身份认同的迷茫和负罪感。他毕竟是一个日本人,为自己的国家(即使是罪恶的战争机器)的敌人提供帮助,这种背叛感时而在夜深人静时折磨着他。
这一切,都被细心的赵刚看在眼里。
一天傍晚,赵刚没有像往常一样谈论技术或政策,而是邀请松下浩二到河边散步。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暂时洗刷了战争的痕迹。
“松下先生,”赵刚温和地开口,“最近看您似乎有些心事。是生活上有什么不习惯?还是工作上遇到了难题?”
松下浩二沉默了片刻,望着河水,终于低声说道:“赵政委,我……我只是有时候会想,我做的这一切,到底是对是错?我毕竟是一个日本人……”
赵刚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松下先生,您认为,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是用于杀戮和破坏,还是用于创造和造福?”
松下浩二愣了一下,答道:“当然是用于创造和造福人类。”
“那么,”赵刚看着他,“当您的知识被军国主义分子用来侵略他国、屠杀平民时,您坚持技术的中立性,是对是错?当您将知识用于帮助被侵略的一方减少伤亡、保护自己时,您又觉得背叛了谁呢?”
“您是一位学者,一位工程师。您的价值在于您的知识和智慧,而不在于您的国籍。真正的爱国,不是盲从于错误的国策,而是致力于让您的国家走上和平、文明、正确的道路。但在此之前,阻止更多的杀戮,减少无辜者的痛苦,难道不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做的吗?”
赵刚的话语,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松下浩二心中的枷锁。他回想起大学里追求真理的时光,回想起被迫卷入战争后的迷茫与痛苦,回想起在独立团看到中国军民在如此艰苦条件下依然顽强抗战、渴望知识的眼神……
是啊,技术没有国界,但技术人员有他的良知和选择。将自己的知识用于正义的防御,用于减少牺牲,这难道不是比用于侵略和杀戮,更能体现一个技术人员的价值吗?
松下浩二长久以来的心结,在这一刻豁然开朗。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清明和坚定:“赵政委,谢谢您!我明白了!我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了!”
从那天起,松下浩二的工作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独立团提升技术能力。他系统地整理自己所知的化工、机械知识,绘制更详细的图纸,编写简易的教材,甚至开始学习中文,以便更好地与工匠和战士们交流。
他还根据自己的判断,向李云龙和赵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李团长,赵政委,我发现贵军目前严重缺乏可靠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如果能设法缴获或者购买到一些电台零件,我可以尝试指导人员进行组装和维修,甚至……尝试仿制一些简单的部件。这对于部队的指挥和联络,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这个建议让李云龙大喜过望!电台!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好东西!比几门炮还让他眼馋!
“好!太好了!松下先生,你可是想到老子心坎里去了!”李云龙兴奋地搓着手,“段鹏!段鹏死哪去了?给老子记下来!以后侦察连出去,给老子特别注意鬼子的通讯兵和电台!遇到有背那种铁盒子(电台)的鬼子,给老子往死里打……哦不,尽量抓活的,把盒子完好无损地给老子抢回来!”
一条新的、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攻关道路,又在松下浩二的建议下开启了蓝图。
人心齐,泰山移。当内部的思想隔阂被打破,当所有人的力量都朝着一个方向使劲时,爆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独立团就在这样一种微妙而积极的氛围中,一边应对着外部日益复杂的局势,一边内部不断凝聚、成长、蜕变。
李云龙看着技术研究小组在那捣鼓新火药,听着松下浩二磕磕绊绊地教战士们认电子元件图,心里美滋滋的,对赵刚说:“老赵,看见没?咱们这独立团,现在是越来越有味道了!能文能武,还能搞点小发明创造!等哪天咱们自己造出电台,老子非得第一个跟总部首长唠唠嗑不可!”
然而,无论是李云龙还是赵刚都清楚,技术和人心的进步,并不能首接抵消实力的差距。日军亡我之心不死,楚云飞虎视在旁,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加严峻。但他们相信,只要独立团保持这种上下同心、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劲头,就一定能在这烽火连天的年代,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6RF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