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世界杯卫冕后的第三个年头,林峰在一场大雨中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那场中超收官战,他效力的俱乐部以一场3-0的胜利捧起冠军奖杯。终场哨响时,雨丝斜斜地打在草皮上,混着汗水从他脸颊滑落。他摘下队长袖标,轻轻放在草坪中央,像放下一段沉甸甸的时光。看台上响起山呼海啸般的“退役快乐”,镜头扫过人群,王强举着“林峰,永远的队长”的牌子,被一群半大的孩子簇拥着,笑出了满脸皱纹。
退役仪式比想象中简单。没有铺张的庆典,只有队友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他职业生涯里的趣事——第一次在训练场上把球踢到教练脸上,第一次世界杯进球后激动到摔进广告牌,还有那个在柏林雨夜抱着奖杯睡了整夜的傻样。郑智端着茶杯,慢悠悠地说:“你这小子,总算肯停下来歇歇了。”
转型成青训教练的第一年,林峰把办公室搬进了体校的旧楼。墙皮有些剥落,阳光透过老式木窗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影,像极了他小时候在这里看到的样子。唯一不同的是,楼下的塑胶球场旁,多了几间亮堂的战术分析室,白板上贴着密密麻麻的青少年球员数据。
他带的第一支队伍是U15国少队。第一天训练,一个瘦高的男孩总在对抗赛里故意把球传给队友,自己却躲在禁区外不射门。林峰把他叫到场边,递过一瓶水:“怕踢不进?”
男孩攥着衣角,声音细若蚊蚋:“我……我怕失误,他们说我跑得慢,不配当前锋。”
林峰想起十年前的自己——那个在慕尼黑替补席上浑身发抖的少年,被教练推上场时,腿软得几乎站不稳。他蹲下身,指着球场边的记分牌:“你看那上面的数字,从来不是给‘配不配’打分的,是给‘敢不敢’的。”
那天下午,他陪着男孩练了一下午射门。从距离球门五米的地方开始,一次次调整脚法,首到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男孩终于能把球稳稳送进网窝。他跳起来欢呼的样子,像极了当年在体校第一次踢进点球的林峰。
青训的日子比踢球时更琐碎。要盯着孩子们的文化课成绩,要在他们闹矛盾时当调解员,还要在雨天里挨个给家长发消息确认是否按时接送。有次深夜,队里的小个子突然发烧,林峰背着他跑了两公里才找到医院,挂号时发现自己的手还在因为紧张而发抖——就像当年在世界杯决赛上,准备那个制胜任意球时一样。
三年后,这支U15队伍在亚少赛上夺冠。决赛最后时刻,正是那个曾经不敢射门的瘦高男孩,用一记头球绝杀了对手。颁奖台上,男孩把金牌挂在林峰脖子上,大声说:“林指导,你说的‘敢不敢’,我做到了!”
台下的观众席里,陈默举着相机笑得一脸灿烂。他退役后成了体育记者,跑遍了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赛场,报道里写满了对中国足球未来的期待。马勇开了家足球主题餐厅,墙上贴满了国家队的合照,每个来吃饭的孩子都能得到一张他亲笔签名的鼓励卡片。
又一个西年过去,世界杯来到了中国。开幕式在新建的鸟巢体育场举行,林峰作为青训总监,牵着新一代国脚的手走进场地。看台上,王强己经需要拄着拐杖了,却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体校教练服;郑智带着U23队的孩子们坐在贵宾席,眼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揭幕战对阵德国队,开场十分钟,当年那个U15的瘦高男孩就用一记漂亮的远射打破僵局。进球后,他冲向教练席,和林峰紧紧相拥。转播镜头给了一个特写:男孩球鞋上的号码,正是当年林峰穿了十几年的10号。
比赛结束后,林峰在球员通道遇到了巴西队的助理教练罗纳尔多。这位传奇前锋拍着他的肩膀,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你们的足球,像树一样长高了。”
林峰望着赛场上奔跑的年轻球员,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把奖杯一次次捧起,而是让那些曾经支撑着自己的信念,变成更多人脚下的力量。就像体校旧楼前的那棵老槐树,当年他训练时总在树下乘凉,如今它的树荫,己经能盖住整个新修的球场。
雨夜的训练场上,最后一盏灯熄灭了。林峰锁好球门,转身时看到几个孩子还在角落练习射门,足球撞击门柱的声音在空荡的场地上回响。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抱着球不肯回家,首到被教练赶着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风吹过树梢,带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他仿佛听到了多年前的哨声——王强站在体校的水泥地上,吹响训练开始的哨音,那声音清脆又响亮,像一颗种子落进土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如今的模样。
属于中国足球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一次,执笔的人,是更多年轻的名字。
足球:从校队到世界之巅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足球:从校队到世界之巅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R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