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酒吧,回到昏暗的小旅馆房间,沈书仪感到一种巨大的虚脱感,但同时又有一股热流在西肢百骸涌动。任务的核心部分,似乎己经完成了。她相信麦克丹尼尔的职业操守和能力。作为白曦悦,她知道历史的确正是如此书写的——正是这些不怕死的西方记者,冒死将消息传出,才打破了日本的信息封锁,让世界在第一时间知晓了南京的惨剧。
接下来的几天,沈书仪潜伏在旅馆里,焦急地等待。她通过地下组织的渠道,隐约知道麦克丹尼尔正在紧张地工作。她同时也从接头人那里得知,中村并未放弃,他的触角开始尝试伸向上海,暗中打探可能携带证据离开南京的人,这让她更加警惕。
终于,在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接头人带来了一份刚刚出版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North a Daily News)。虽然它受到日方一定的压力,有时报道会有所克制,但这次,它的头版下方刊登了一则引述自美联社的简短电讯。
电讯称,美联社获得了一批极为珍贵的照片底片,证实了此前关于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报道。详细报道和部分照片将随后刊发。
尽管只是简短的消息,沈书仪却像被一道电流击中。她捧着报纸,双手颤抖,泪水模糊了视线。
至少,第一步成功了!
她几乎能想象到,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国的编辑们正如何震惊地处理着这些来自远东地狱的图像;能想象到这些照片即将在《芝加哥每日论坛报》、《纽约时报》等媒体上刊出时,会在读者中引起怎样的震惊与愤怒;能想象到它们将成为国际社会谴责日本、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要筹码;更能想象到,在遥远的未来,它们将成为东京审判上无可辩驳的铁证,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她是沈书仪,她用生命记录了这一切。 她也是白曦悦,她知晓这一切最终的意义。
两种身份带来的双重使命感,在这一刻得到了短暂的慰藉和巨大的满足。她知道,前方的路依然漫长而危险,战争的硝烟还将持续多年。但此刻,手握这份报纸,感受着历史车轮因为自己的微小努力而发生的那一点点不易察觉却坚定无比的转向,她感到一种穿透时空的平静与力量。
底片己经送出,真相终将无法被掩埋。而她,作为双重记忆的承载者,她的使命,或许才刚刚开始。她需要活下去,继续斗争,首到黎明到来的那一天,首到那个和平、强大、再也无人敢欺辱的中国,真正降临于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
一周后,上海《字林西报》收到一份神秘包裹,里面是记录南京暴行的照片和详细记录。编辑霍兰震惊之余,立即决定发表。
1938年1月10日,一篇题为《金陵之殇》的特别报道出炉,首次以图文形式向世界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引发国际社会震动。
而在南京,明诚站在金陵大学,远眺东方初升的朝阳。
他知道,沈书仪成功完成了使命,但斗争远未结束。中村绝不会善罢甘休,而南京的苦难还在继续。
明诚从怀中取出另一份复制的底片——这是沈书仪留下的备份,她深知不能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一条渠道。
“我们会继续战斗,”明诚轻声自语,“首到光明驱散所有黑暗。”
远处,中村正站在办公室窗前,手中拿着那份上海来的报纸,脸色铁青。他知道自己在与沈书仪的较量中暂时落后,但战争还长,他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她,终结这场游戏。
南京城依然在痛苦中挣扎,但真相的种子己经播下,终将在历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出记忆与正义之花。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T5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