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仪顾不上环境恶劣,立即开始了工作。在老周的帮助下,她找到了两位可靠且识字的地下成员——一位是前报社编辑陈先生,一位是女学生小雯。三人分工抄写《南京陷落亲历实录》,日夜不停。
“你的字迹要尽量改变,”沈书仪指导着小雯,“每份副本最好有不同的笔迹,这样看起来像是不同人的记录,更能互相印证。”
小雯认真点头,她年仅十六岁,但战争中早己失去了稚气:“我明白,沈姐姐。我会模仿我父亲的笔迹,他是教师,字很工整。”
陈先生推了推眼镜:“这份记录...非常详细。我抄写时,好几次不得不停下来...”“因为愤怒?”沈书仪轻声问。
“因为羞愧。”陈先生的声音哽咽,“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中国人,我不能保护妇孺,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暴行发生...”
沈书仪放下笔,严肃地看着他:“陈先生,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抵抗。记录就是抵抗,记忆就是抵抗。每一行我们写下的文字,都是射向侵略者心脏的子弹,也许现在看不到效果,但将来一定会击中目标。”
陈先生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笔:“你说得对。我们继续吧。”
抄写工作持续了整整两天。最终,三份副本完成。沈书仪将原始手稿藏在城隍庙的一个暗格中——这是她的习惯,总是保留原始证据,期待有朝一日它能重见天日。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副本送出去?
寒冬中忽然传来一丝希望的曙光——从上海红十字会传来令人高兴的消息,600吨食品己装船待运,即将沿长江送达这座饱受蹂躏的城市。正是借着这次援助行动的契机,沈书仪搭乘上海红十字会的补给船,悄然回到了南京。
她将三份副本分别用油布包裹好,做好防水处理。然后对老周说:“魏特琳女士的那份,由我亲自送去。” 老周立即反对:“太危险了!中村的人到处在找你!” “正因为如此,我才必须去。”沈书仪异常坚定,“我是这份记录的作者,如果有需要解释或补充的地方,我可以当面说明。而且...”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看到上海安全区饶家驹的管理模式,我有些医学和防疫方面的建议,想亲自告诉魏特琳女士。南京安全区里的状况越来越糟,难民们需要这些知识。” 老周最终妥协了,但坚持要全程护送她。
前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路上,沈书仪目睹了这座城市的惨状。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野狗在啃食无人收拾的尸体。许多建筑被焚毁,黑黢黢的窗口像骷髅的眼窝。偶尔有日本士兵巡逻队经过,她和老周不得不迅速躲藏。
这一路的惨象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念:上海运来的600吨食物固然可贵,但她带来的医疗知识和安全区管理经验,或许能拯救更多的生命。
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6T5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