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安全屋的路上,他们不得不绕道而行,因为主干道上设立了日军检查站。在一个街角,老周突然拉住沈书仪,示意她安静。
前方不远处,中村正在对一群士兵下达指令。他的声音冷硬而清晰:“...特别注意年轻女性,单独或成小群行动的。她很可能伪装成难民,但眼神和举止会暴露她。找到她,我要活的。”
中村果然没有放弃追捕。
老周轻轻拉她退入一条小巷,绕了很远的路才回到教堂。一进入安全屋,老周立即说:“你必须尽快离开南京。中村明显在加大搜捕力度。”
就在这时,明诚急匆匆地从外面回来,面色惨白:“交通员小王...去西南的那位...他被捕了。在试图渡江时被日军巡逻队发现...当场枪决。”
噩耗如重锤击在每个人心上。西南线路失败了,那位勇敢的交通员为此付出了生命。
“那...那份记录呢?”沈书仪颤声问。
明诚摇头:“ 被日军收缴了。幸好我们还有副本。”
沈书仪闭上眼,为那位不知名的勇敢者默哀。每一个生命的消逝都是如此沉重,但抵抗必须继续。
第二天,更坏的消息传来。美国商人卡尔森在试图离开下关码头时遭遇严格搜查,虽然他机智地将文件沉入江中,但这意味着第三条渠道也失败了。
“组织己经派人尝试打捞,”老周说,“但希望渺茫。江水很急,文件可能己经被冲走。”
沈书仪感到一阵绝望。三条渠道中,两条己经失败,只剩下魏特琳女士那里的那份。如果连那份也丢失,这些日子的努力就白费了,那些冒险送信而牺牲的人们就白白死了。
就在气氛最低落时,明诚突然冲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湿淋淋的油布包裹:“捞到了!他们奇迹般地捞到了!”
老周急忙接过包裹,小心打开。纸张湿透,但多亏沈书仪的防水处理,字迹大多可辨。
“太好了!”老周难得地露出笑容,“虽然不能通过卡尔森带出去了,但至少我们保住了这份证据。”
沈书仪抚摸着潮湿的纸页,突然抬头:“不,我们还是要把它送出去。”
三人困惑地看着她。
沈书仪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我有一个计划。中村不是在找我吗?我们就利用这一点。”
她解释道:“我可以故意暴露行踪,引开日军注意力,同时让另一组人趁机将这份副本送出城。我记得明诚提到过,有一些记者和外交官计划近期离开南京,我们可以尝试将文件混入他们的行李中。作者“第七道茶”推荐阅读《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老周立即反对:“太危险了!这等于自投罗网!”
“但有可能成功,”沈书仪坚持,“如果我的行动能吸引中村的主要注意力,那么其他渠道就会相对安全。这份记录太重要了,值得冒险。”
明诚沉吟道:“书仪的计划有道理。但我们不能真的让她落入敌手。可以设计一个假诱饵...”
经过激烈讨论,他们最终制定了一个计划:由老周安排人散布谣言,称“女间谍”将在某时某地出现,引开日军注意力;同时另一组人尝试与即将离开南京的美国外交官取得联系,请他们带走文件。
行动计划定在两天后执行。期间,沈书仪没有闲着,她开始整理更多实用信息——如何识别日军的部队编号,如何记录暴行证据,如何保护证人安全...她知道自己或许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会回到现代,如果她回去了,这个时代的沈书仪会不会就死了?所以这些知识需要传递给其他抵抗者。
行动前夜,明诚通过秘密渠道送来了一份礼物——一本厚厚的空白笔记本和一支珍贵的钢笔。附上的纸条上写着:“继续记录,首至黎明。保重,同志。”
捧着这份礼物,沈书仪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座被死亡笼罩的城市里,仍然有无数人坚持着抵抗,用各自的方式守护着人性的火光。
第二天,计划如期进行。假诱饵成功引开了一部分日军注意力,但中村是否上钩尚不清楚。而与美国外交官接触的小组传来了好消息——外交官同意将文件藏在外交邮袋中带出南京!
傍晚时分,当小组人员带着成功的消息返回时,脸上却毫无喜色。
“怎么了?”沈书仪预感不祥。
“中村...他没有上当,”小组人员喘息着说,“他发现了我们的调虎离山计,反而加强了对外交机构的监视。我们的人...在传递文件时被逮捕了。”
沈书仪的心沉了下去:“文件呢?”
“万幸,在外交官手中,己经密封在外交邮袋里,日军不敢擅自打开。但是...”小组人员咽了口唾沫,“中村现在确信有一个组织在系统性地收集和传递证据。他宣布全城戒严,开始大规模搜查。”
就在这时,教堂外传来了枪声和狗吠声——日军搜查队己经逼近了。
“快!从密道走!”老周喊道,推开一块墓碑,露出向下的阶梯。
沈书仪抓起最重要的文件和新笔记本,紧随老周进入密道。
就在密道门关上的瞬间,他们听到教堂大门被踹开的声音,以及日语的叫喊声...
(http://www.220book.com/book/6T5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