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道狭窄而潮湿,弥漫着一股浓重的土腥与腐朽气息。沈书仪与老周二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仅能依靠老周手中那盏煤油灯照明,灯芯摇曳,投下飘忽不定的阴影。身后远处,隐约传来日军士兵的喊叫声和翻找物品的声响,每一丝动静都让他们的神经绷紧。
“这条密道通往哪里?”沈书仪压低声音问,尽量不让自己的恐惧流露。
“城外的乱葬岗,”老周回答,声音低沉而平稳,“那里相对安全,日军很少去。但我们得小心,出口可能被积雪覆盖了。”
沈书仪不禁打了个寒颤。乱葬岗——那是无数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被草草掩埋的地方,是这座城市最悲惨的角落之一。但此刻,这片埋葬同胞的土地反而成了他们的逃生之路,历史的讽刺莫过于此。
她在黑暗中前行,两个时空的记忆悄然交织。作为白曦悦,她曾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过这段历史,看过那些黑白照片和文献资料;作为沈书仪,她正亲身经历着这场惨绝人寰的暴行。教科书上冰冷的数字此刻变成了眼前鲜活的苦难,让她既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认知,又深感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
他们在密道中艰难前行了约半小时,终于看到前方透来一丝微弱的光线。老周示意大家停下,独自上前小心探查。
“出口被积雪堵住了大半,”他返回报告,“但可以挖开。外面似乎没有人。”
二人轮流用手和随手找到的木片挖掘,终于打开了出口。凛冽的寒风立即灌入密道,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腐臭气息。沈书仪最后一个爬出密道,当她站起身,眼前的景象让她胃部一阵翻涌。
他们确实身处一片乱葬岗。积雪未能完全覆盖所有尸体,随处可见僵硬的肢体和惨白的面孔从雪中探出,仿佛在向生者诉说着不甘与冤屈。一些野狗在远处徘徊,眼睛在暮色中闪着绿光,啃食着冻僵的遗骸。
就连经验丰富的老周也面色发白,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最新章节随便看!低声咒骂了一句。
“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老周说,“在天完全黑前找到庇护所。”
他们深一脚浅浅地穿过这片死亡之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踩到遇难者的遗体。沈书仪强迫自己观察西周,在心中记录下这个地点——将来,这里应当被妥善标记和纪念,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遗忘在荒郊。她想到自己曾在21世纪参观过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些整齐陈列的骸骨和姓名墙,与眼前这混乱悲惨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时空记忆的碰撞让她更加坚定了记录真相的决心。
终于,他们找到了一处半塌的农舍,似乎己经被废弃多时。老周先进去探查,确认安全后才让其他人进入。
农舍里空空如也,只有一些干草和破烂的家具,但至少可以挡风避寒。二人挤在角落里,分享着老周带出来的少量食物——几块硬邦邦的饼子和一小壶水。
“现在怎么办?”沈书仪颤抖着问,她还未从乱葬岗的震撼中恢复过来。
老周沉吟道:“我们需要联系组织,但原来的联络点可能都不安全了。中村这次肯定发现了教堂的密道,会加强周边地区的搜查。”
沈书仪抱紧双膝,沉思片刻后说:“我们不能一味躲避。中村之所以紧追不舍,是因为我们手中的证据对他构成威胁。我们应该继续工作,利用这段时间整理更多信息。”
“可惜我们的纸张和墨水都快用完了...”老周说。
“用脑子记,”沈书仪坚定地说,声音中透着一种超越时空的成熟,“然后互相验证,确保准确。等安全后再写下来。”她拿出明诚送的新笔记本,“这本子很珍贵,我们要谨慎使用。”
老周惊讶地看着这个年轻的女孩,不明白她为何能在这种环境下保持如此清晰的思路和决断力。他不知道的是,沈书仪的脑海中有着来自未来的历史知识,让她明白这些记录对未来的重要性。
(http://www.220book.com/book/6T5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