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货铺逼仄的阁楼里,时间仿佛凝固了。空气中弥漫着陈旧木材、干货和淡淡伤药的味道。每一次楼下街道传来的异常响动——无论是汽车的引擎声、整齐的皮靴脚步声,还是突如其来的敲门声——都会让阁楼上的西人瞬间绷紧神经,屏住呼吸,心脏狂跳,首到确认危险并未降临才缓缓松懈下来,如同一次次虚脱。
老李的伤势在店主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好的处理,虽然依旧虚弱,但至少避免了恶化。小王和阿忠轮流休息和警戒,保持着最低限度的体力。沈书仪则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不顾身体的极度疲惫,再次沉浸于明智教授的日记和注释中。她知道,理解得越深,这些证言的价值就越大,未来揭露真相时也越有力量。
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重读,结合之前的经历,她有了更多发现。日记里那些晦涩的符号,并非全无规律。它们似乎与一种极为古老的、融合了星象、地理和某种精神哲学的体系有关。明智教授的注释显示,他正在尝试用现代考古学和符号学的方法去破译它,并越来越确信,这套体系的核心并非中村所追求的“个体智慧的掠夺”,而更像是一种关于“集体记忆”或“文明脉络”的传承和守护。
“鸢尾花家族...数百年的追求...”沈书仪想起中村的话,“他们是否从一开始就误解了?或者扭曲了这些古老符号的本意,以适应他们自身对力量和‘不朽智慧’的贪婪?”
中村提到的“血脉”或许并非完全是臆想。明教授的注释中提到,某些古老传承确实重视血脉的延续性,但更多是作为一种文化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纽带,而非生物学意义上的“容器”和“提取”。中村的仪式,是将一种可能具有哲学或精神价值的古老传统,彻底异化成了黑暗巫术。
那个青铜匣子,沈书仪再次仔细端详。在阁楼微弱的光线下,她发现匣子底部有几个极细微的凹陷点,似乎与某种星图对应。她尝试着回忆明诚绘制的星象图,用手指轻轻按压那些凹陷点,但匣子毫无反应。或许需要特定的顺序?或者需要其他的触发条件?她不敢过多尝试,生怕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或者损坏这件重要的证物。
第三天夜里,店主终于带来了消息。他悄无声息地爬上阁楼,脸上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却又更加紧张的神情。
“联系上了,”他压低声音,几乎如同耳语,“有一条通道,可以把你们送出去。但非常危险,需要等待一个极其特殊的机会。”
他解释道,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最新章节随便看!日军为了运送某些“特殊物资”,偶尔会启用一条很少人知道的、废弃多年的旧河道小型运输线,监管相对松懈。地下组织通过内线得知,两夜后有一次运输行动。这是一个窗口期,他们可以设法将沈书仪西人混入返回的空载车队中,或者跟随接应的同志从水路撤离。
“但这不能有任何差错。”店主目光扫过西人,“你们的状态...必须尽快恢复。尤其是他,”他指了指老李,“恐怕很难经受住水路颠簸和可能需要的急行军。”
“我能行!”老李挣扎着想坐起来,脸色却因疼痛而扭曲。
沈书仪按住他:“李大哥,别勉强。我们必须现实一点。”她看向店主,“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分批走,或者想其他办法安置伤员。”
“不行,”店主摇头,“机会只有一次,必须一起走。留下的风险更大。我们会尽量做好准备,提供一些支援。但最终,要看你们的运气和毅力。”
计划就此定下。接下来的时间,变成了煎熬的等待和最后的准备。店主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食物和药品。沈书仪将所有的证据再次仔细检查、包裹,做好防水处理,并分给小王和阿忠各自携带一部分,以防万一。
她将那张重要的单据一角和其他最关键的手稿笔记,贴身藏好。明智教授的日记和注释,她反复,几乎能背下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这不仅是证据,更是连接她与明诚的最后纽带,承载着他的理想、他的忧虑、他的智慧和他的牺牲。
出发的前夜,沈书仪独自坐在阁楼的窗边,透过木板的缝隙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南京城在黑暗中沉默,偶尔有探照灯的光柱划破天空,如同幽灵的触手。她想起了与明诚一起执行任务的日子,想起了他们一起勘探紫金山时的笑语,想起了他温暖而专注的眼神。
泪水再次无声滑落,但这一次,其中不仅仅有悲伤,更有一种逐渐坚定的力量。明诚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可能被滥用的知识,也保护了她。顾教授身陷囹圄,生死未卜。无数像老李、小王、阿忠这样的普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抗争。
她握紧了胸口的衣襟,那里贴着那些冰冷的纸张,却仿佛能感受到明诚留下的温度。
“明诚,顾老师,”她在心中默念,“我不会让你们白白牺牲。我会带着真相走出去,无论多难。”
(http://www.220book.com/book/6T5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