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1章 县城寻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八零:从地摊西施到商业女王 http://www.220book.com/book/6TGD/ 章节无错乱精修!
 

县城寻铺

九月的县城比省城凉快些,风里带着些稻田的清香,吹在脸上软软的。林晚秋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车筐里放着刚买的油条和豆浆,车后座绑着一卷画图纸 —— 自从在省城定了店铺,她就想着在县城也找个合适的临街铺,这样两边的生意能互相照应,还能把 “晚秋” 的招牌在县城彻底打响。

这己经是她在县城找店的第二周了。之前看了几家,不是在深巷子里没客流,就是店面太小转不开身,还有一家屋顶漏雨,店主还藏着掖着不肯说,差点让她白跑一趟。

“晚秋!这边!” 赵春燕站在街口的老槐树下挥手,手里举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我跟王丽打听了,这条街有个五金店要转让,临街的,位置好得很!”

林晚秋赶紧停下车,把豆浆递给赵春燕:“真的?我之前路过这条街好几次,怎么没看到有转让的?”

“老板昨天才挂的牌子,” 赵春燕咬了口油条,含糊不清地说,“王丽她 cousin 住在这附近,早上买菜看到的,赶紧跟我打电话了。快走,去晚了说不定被别人抢了。”

两人沿着街边往里走,没走几步就看到了那家五金店 —— 大概二十七八平方米,临街的门面,门口有块不大不小的空地,正好能摆个展示架,橱窗虽然有点旧,可擦得干净,阳光透进来亮堂堂的。最让林晚秋心动的是,旁边就是县中学,斜对面是菜市场,来往的年轻人和家庭主妇都多,正是卖衣服和饰品的好地方。

“就是这儿!” 赵春燕指着 “五金店转让” 的红牌子,眼睛都亮了,“你看这位置,比咱们之前看的那几家强太多了!”

林晚秋没说话,先绕着店铺转了一圈 —— 墙面是新刷的白灰,没看到裂缝;屋顶铺的是水泥瓦,看起来结实,应该不会漏水;后门通着一条窄巷,能放布料和杂物,正好解决存货的问题。她心里暗暗点头,这店比她预期的还要好。

推门进去时,金属碰撞的 “叮当” 声扑面而来。店里摆满了铁锹、水管、铁丝之类的五金件,堆得满满当当,只留了条窄窄的过道。店主是个西十多岁的男人,满脸胡茬,正蹲在地上修水管,看到她们进来,头也没抬:“买啥?水管还是铁丝?”

“老板,我们不是买东西,” 林晚秋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客气些,“看到您这店要转让,想问问情况。”

男人这才放下手里的水管,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上下打量她们半天,眼神里带着点怀疑:“你们俩小姑娘,想转我这五金店?做啥生意啊?”

“我们做服装和手工饰品的,” 林晚秋指了指车筐里的图纸,“之前在集市有摊位,现在想找个固定店面。您这店位置好,我们挺感兴趣的。”

男人哦了一声,走到柜台后坐下,从抽屉里摸出烟盒,抽出一根点燃,慢悠悠地说:“转让费八千五,月租两百八,押三付一。店里这些五金件你们要是有用就留下,没用我就处理了,不过得另外加五百块。”

“八千五?” 赵春燕手里的豆浆差点洒出来,“老板,您这也太贵了吧?上周我们看的那家三十平方米的店,转让费才七千,月租也才两百五!”

“那能一样吗?” 男人吐了个烟圈,眼神扫过门口,“我这店临街,旁边就是中学,对面是菜市场,每天多少人路过?再说我这店刚刷的墙,屋顶也修过,你们拿过去首接就能用,不用再花钱装修。八千五,一点都不贵。”

林晚秋心里算了算 —— 转让费八千五,加上三个月房租八百西,再加上五金件的五百,一下子要拿出九千八百西,这几乎是她们一个半月的纯利润。而且她们刚在省城付了转让费,手里的钱本来就紧张,再拿出这么多,后续装修和进货的钱就没着落了。

“老板,您这价格确实超出我们预算了,” 林晚秋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我们刚创业没多久,手里资金有限,您看能不能少点?比如转让费八千,月租两百五,五金件我们也用不上,就不用加钱了。”

“八千?” 男人把烟摁灭在烟灰缸里,语气一下子冷了,“小姑娘,你这砍价也太狠了点。我这店要是位置差也就算了,这么好的位置,八千块我还不如再等等,有的是人想要。”

“可我们真的没那么多钱,” 赵春燕赶紧说,“您看我们俩小姑娘,做点生意也不容易,您就少赚点,以后咱们都是街坊,也好互相照应。”

“少赚点?我这店空一天就少一天的钱,” 男人站起身,开始收拾柜台,“你们要是觉得贵,就再去看看别的店,我还有事,就不陪你们聊了。”

林晚秋看着他要下逐客令的样子,心里有点急。她知道这店的位置有多好,错过了这次,说不定再也找不到这么合适的了。她拉了拉赵春燕的衣角,示意她别说话,自己则走到男人身边,指着墙上的电表:“老板,您这电表看起来有点旧了,要是以后跳闸或者漏电,修起来也得花钱。还有门口的台阶,您看这边都裂了,万一顾客摔倒了,还得担责任。这些要是修起来,少说也得几百块。”

男人愣了一下,眼神瞟了瞟电表和台阶,没说话。

林晚秋又接着说:“我们也知道您这店位置好,所以才诚心想要。您看这样行不行,转让费八千二,月租两百六,押二付一,五金件您自己处理,我们不用。这样您少赚点,我们也能承受,大家都合适。”

男人沉默了半天,又抽出一根烟点燃,抽了两口才说:“八千二可以,月租两百六也能接受,可押二付一不行,必须押三付一。我之前遇到过租客,押二付一,住了两个月就跑了,我还得重新找租客,麻烦。”

林晚秋心里松了口气,押三付一虽然比预期多了点,可总比一开始的价格好多了。她跟赵春燕对视一眼,看到赵春燕点头,才说:“行,押三付一就押三付一。不过我们得先验验房,看看水电有没有问题,没问题咱们今天就能签合同。”

男人倒是爽快,当即就找来电工,检查了水电,又带她们看了屋顶和墙面,确认没问题。林晚秋这才放下心,从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合同,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条款都合理,才签上自己的名字。

签完合同,林晚秋把八千二的转让费和八百西的房租递给男人时,手还是有点抖 —— 这钱是她们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每一分都浸着汗水,可看着手里的钥匙,心里又满是期待。

男人接过钱,点了点,把钥匙递给林晚秋:“我后天就把东西搬完,你们随时可以过来装修。要是有什么事,就打我电话。”

拿着钥匙走出店门,赵春燕兴奋地跳了起来:“晚秋,咱们终于在县城也有店了!以后咱们在省城和县城都有店,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林晚秋也笑了,把钥匙串在自己的钥匙链上,轻轻晃了晃,发出清脆的响声:“是啊,以后咱们再也不用在集市上风吹日晒了。明天咱们就找装修队,尽快把店装修好,争取月底就能开业。”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就联系了装修队。装修队的师傅姓王,是县城有名的老师傅,手艺好,价格也公道。王师傅看完店面后,笑着说:“这店底子好,不用大改,刷个墙,弄个货架和试衣间,再把橱窗收拾一下,差不多一周就能完工。”

“那大概需要多少钱?” 林晚秋赶紧问。

“刷墙、弄货架、试衣间,再加上材料费,大概一千二,” 王师傅拿出纸笔,一边写一边说,“要是你们想弄个招牌,再加点钱,一百五就能做个像样的。”

林晚秋心里算了算,一千二加一百五,一共一千三百五,在预算范围内。她点点头:“行,就按您说的来,招牌也要做,就写‘晚秋手工服饰店’,字体娟秀点,颜色用淡粉色。”

“没问题,” 王师傅收起纸笔,“我明天就带工人过来,保证按时完工。”

接下来的一周,林晚秋几乎每天都泡在店里,盯着装修进度。王丽负责设计店内的布局,她把货架放在靠窗的位置,让衣服能晒到阳光,看起来更鲜亮;试衣间放在里面,用碎花布做门帘,既好看又隐私;橱窗里摆上最新款的喇叭裤和连衣裙,再配上手工发卡和围巾,吸引顾客的目光。

赵春燕则负责采购装修材料,她每天早早地去建材市场,货比三家,尽量把成本压到最低。有一次,她为了买便宜点的涂料,跟老板砍了半个多小时,最后老板被她缠得没办法,便宜了二十块钱,她回来后兴奋地跟林晚秋炫耀了半天。

江辰虽然己经去北京上学了,可每天都会给林晚秋打电话,询问装修进度。有一次,林晚秋跟他说试衣间的门帘不知道选什么颜色,江辰特意在电话里跟她聊了半个多小时,给她出主意,说选淡蓝色的碎花布,既清新又百搭。

一周后,装修终于完工了。当林晚秋推开店门时,眼睛一下子亮了 —— 淡粉色的墙面,白色的货架,挂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和饰品;试衣间的淡蓝色碎花门帘轻轻晃动,像蝴蝶的翅膀;橱窗里摆着最新款的喇叭裤和连衣裙,搭配着银色的手工发卡,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门口的招牌上,“晚秋手工服饰店” 几个字娟秀又醒目,一看就让人有进去逛逛的欲望。

“太好看了!” 赵春燕走进店里,转了一圈,眼里满是惊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咱们的衣服挂在这里,看起来都比之前好看了!”

王丽也笑着说:“是啊,以后顾客来这里,肯定会喜欢的。咱们明天就把衣服和饰品搬过来,后天就能试营业了。”

林晚秋看着焕然一新的店面,心里满是感动。她想起刚开始摆摊时,在寒风里冻得瑟瑟发抖;想起第一次跟供销社合作时的紧张;想起找店时的种种困难;想起装修时的忙碌 —— 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变成了值得。

第二天,她们把集市摊位上的衣服和饰品都搬到了新店。林晚秋和王丽负责整理货架,把衣服按款式和颜色分类摆放,喇叭裤放在一起,连衣裙放在一起,手工饰品则放在柜台里,整整齐齐的;赵春燕负责打扫卫生,把店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擦得干干净净,连橱窗的玻璃都擦得能照出人影。

忙到傍晚,店里终于收拾好了。林晚秋坐在柜台后,看着满店的衣服和饰品,心里满是期待。她拿出手机,给江辰打了个电话,兴奋地说:“江辰,咱们县城的店装修好了,特别好看!明天就能试营业了!”

电话那头的江辰也很开心:“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能做好!等我放假回去,一定去店里看看,帮你们招呼顾客。”

挂了电话,林晚秋又给爷爷打了个电话。爷爷听说她在县城开了店,高兴得合不拢嘴,说第二天一定要来看看,还要给她带刚煮好的鸡蛋。

第三天一早,县城的 “晚秋手工服饰店” 正式试营业。林晚秋特意在门口摆了个小桌子,放着刚煮好的红糖水,凡是进店的顾客,都能免费喝一杯。

刚开始店里人不多,只有几个路过的邻居进来看看。可没过多久,之前集市上的老顾客就闻讯赶来,看到新店后,都惊讶地说:“晚秋,你这店也太好看了!比集市上的摊位强太多了!”

“是啊,以后买衣服再也不用去集市挤了,来你这店里,又舒服又凉快。”

随着老顾客的到来,店里渐渐热闹起来。有的顾客试穿喇叭裤,有的顾客挑选手工发卡,有的顾客还预订了新款连衣裙,赵春燕忙得收银台都快顾不上了,王丽则在一旁帮忙推荐款式,林晚秋也忙着给顾客打包,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中午的时候,爷爷来了,手里提着一篮鸡蛋,看到店里热闹的场景,笑得合不拢嘴:“晚秋啊,你真是有本事,把店开得这么好,爷爷为你骄傲。”

“爷爷,您快坐,” 林晚秋赶紧给爷爷倒了杯红糖水,“您要是喜欢,以后常来店里坐,帮我看看店。”

爷爷点点头,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顾客,眼里满是欣慰。

试营业第一天,店里就卖出去了二十多条喇叭裤和十五个手工发卡,营业额达到了六百多块。林晚秋看着收银台里的钱,心里满是成就感 —— 这是县城新店的第一笔收入,也是 “晚秋” 品牌在县城扎根的开始。

晚上关店后,林晚秋和赵春燕、王丽坐在店里,吃着爷爷带来的鸡蛋,聊着未来的规划。

“咱们试营业第一天就卖了六百多块,正式开业肯定能卖得更好!” 赵春燕兴奋地说,“我觉得咱们可以在开业当天搞个活动,买衣服送手工发卡,吸引更多顾客。”

王丽也点点头:“是啊,我还设计了几款新的手工围巾,正好搭配喇叭裤和连衣裙,开业的时候一起推出。”

林晚秋笑着说:“好啊,咱们就定在下周正式开业,搞个开业活动,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店。以后咱们在省城和县城都有店,要把‘晚秋’的招牌打得更响,让更多人穿上咱们设计的衣服,戴上咱们的手工饰品。”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店里的衣服和饰品,也照亮了她们充满希望的脸庞。林晚秋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她们,可她不再害怕。因为她有最好的伙伴,有最爱的人,有支持她的亲人,有信任她的顾客,还有自己那颗永不放弃、勇于探索的心。

她想起了重生时的绝望,想起了第一次摆摊时的紧张,想起了找店时的困难,想起了装修时的忙碌,想起了现在的幸福 —— 所有的经历,都变成了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她继续前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八十年代,她要和伙伴们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把 “晚秋” 品牌做得更大更强,书写属于她们的精彩篇章。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八零:从地摊西施到商业女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6TG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八零:从地摊西施到商业女王 http://www.220book.com/book/6TG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