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考核
十二月的晨光带着冬日的清冷,刚爬上 “晚秋裁缝铺” 淡粉色的招牌,就被店里传来的热闹声裹住了。林晚秋刚把新到的灯芯绒布料摆上货架,就听到赵春燕在柜台后叹气:“晚秋,你看这订单,都堆成小山了,咱们三个根本忙不过来。昨天王阿姨订了五条连衣裙,张姐还说要给她女儿做条定制的喇叭裤,再这么下去,咱们得熬到半夜才能下班。”
林晚秋拿起订单本翻了翻,密密麻麻的字迹看得她头都疼。试营业这几天,订单一天比一天多,不仅县城的顾客来买,连周边乡镇的顾客都特意赶过来,有的甚至提前半个月预订新款。她们三个从早忙到晚,吃饭都得轮着来,王丽的手指被针扎了好几个窟窿,赵春燕的嗓子也哑得说不出话。
“看来是得招两个人了,” 林晚秋放下订单本,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咱们招两个有经验的女工,最好是之前在服装厂干过的,这样上手快,也能帮咱们分担点活。”
王丽眼睛一亮,放下手里的针线:“我觉得可以招下岗女工!之前我在服装厂的同事,有好几个都下岗了,她们手艺好,又能吃苦,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咱们招她们来,既帮了她们,也解决了咱们的麻烦,一举两得。”
“这个主意好!” 林晚秋点点头,“下岗女工踏实肯干,还懂行,肯定能帮上忙。咱们现在就写招聘启事,贴在店门口,再让邻居们帮忙宣传宣传,争取尽快招到人。”
赵春燕赶紧拿出纸笔,趴在柜台上写招聘启事。她的字写得娟秀,还特意用红笔加粗了 “月薪一百五、包午饭、有提成” 几个字,看起来格外吸引人。
招聘启事刚贴出去不到半小时,就有第一个应聘者找上门来。是个西十多岁的女人,叫刘芳,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手里紧紧攥着个布包,眼神里带着点紧张和期待:“姑娘,你们这招女工?我之前在县服装厂干了十年,会裁剪,会缝制,啥活都能干。”
林晚秋赶紧让她坐下,给她倒了杯温水:“刘姐,您别着急,慢慢说。您在服装厂主要负责啥?会做喇叭裤和连衣裙吗?”
“会!咋不会!” 刘芳一下子来了精神,眼睛亮了起来,“我在服装厂就是做裤子和裙子的,喇叭裤去年厂里也做过,我还做过样板呢。您要是不信,我现在就能给您露一手。”
林晚秋心里暗暗点头,刚想再问问情况,店门口又涌进来好几个人,有年轻的姑娘,也有中年女人,一下子把不大的店铺挤得满满当当。
“姑娘,我来应聘的!我会踩缝纫机!”
“我也来应聘!我之前在公社的裁缝铺干过,会做棉袄!”
“我虽然没在服装厂干过,可我在家给孩子做了十几年衣服,手艺肯定没问题!”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有的还拿出自己做的衣服样品,递到林晚秋面前,生怕她不录用自己。林晚秋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既高兴又犯愁 —— 高兴的是有这么多人来应聘,不愁招不到人;犯愁的是这么多人,怎么才能选出最合适的,既要有手艺,又要有责任心。
“大家别着急,一个一个来,” 林晚秋拍了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咱们这次招两个人,主要负责裁剪和缝制,要求会踩缝纫机,有相关经验。今天咱们先登记信息,明天上午进行实际操作考核,谁做得好,咱们就录用谁,好不好?”
大家纷纷点头,拿出纸笔登记信息。林晚秋一边给大家递表格,一边留意观察 —— 有的女人登记时一笔一划,写得格外认真;有的则显得有些急躁,随便填了几笔就想走;还有的看到人多,悄悄退了出去。
登记到最后,一个叫孙梅的女人引起了林晚秋的注意。她三十多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穿着件干净的碎花衬衫,手里拿着个旧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各种衣服的尺寸和裁剪公式。
“孙姐,您之前在哪工作啊?” 林晚秋忍不住问。
孙梅笑了笑,眼神里带着点腼腆:“我之前在市里的国营服装厂干了八年,负责裁剪,后来厂里裁员,我就下岗了。这笔记本是我在厂里记的,上面有各种衣服的裁剪方法,要是您不嫌弃,我可以给您看看。”
林晚秋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的字迹工整,每个裁剪公式旁边都画了示意图,还有不同身材的尺寸调整方法,比她自己记的还要详细。她心里暗暗称赞,这肯定是个有经验又细心的人。
等大家都登记完,店里终于安静下来。林晚秋看着手里的二十多份登记表,心里有了初步的想法:“明天考核就考裁剪喇叭裤的裤腿和缝制连衣裙的领口,这两个地方最考验手艺,做得好的人,肯定差不了。”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就把店里收拾出来,摆了西张缝纫机,准备了布料、剪刀、软尺等工具。八点刚到,应聘者就陆续来了,刘芳和孙梅来得最早,还主动帮忙整理工具,看起来格外勤快。
考核开始后,大家都埋头忙活起来。刘芳拿起布料,熟练地用粉笔在上面画线条,剪刀在她手里像有了生命,“咔嚓咔嚓” 几下就把喇叭裤的裤腿裁剪出来,边缘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一样。她踩缝纫机的速度也快,针脚细密,还没到中午,就把一条喇叭裤的裤腿缝好了。
孙梅则显得更细心,她先拿出软尺在布料上反复测量,确定尺寸后才用粉笔轻轻画线条,裁剪时动作缓慢却精准,连最容易出错的侧缝斜线都画得笔首。她缝制连衣裙领口时,还特意用了藏针法,针脚藏在布料里面,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比刘芳的手艺还要精细。
可也有人做得不怎么样。一个年轻的姑娘,裁剪时把裤腿剪得一边宽一边窄,还不小心把布料剪破了;还有个中年女人,缝制时针脚歪歪扭扭,有的地方还露着线头,一看就是没怎么练过。
林晚秋和赵春燕、王丽在一旁观察,时不时记录大家的表现。赵春燕悄悄对林晚秋说:“我觉得刘芳和孙梅做得最好,刘芳速度快,孙梅细心,要是能把她们俩都录用,就再好不过了。”
林晚秋点点头,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可她还想再看看大家的责任心,于是故意在地上掉了几块碎布料,看谁会主动捡起来。
大多数人都没注意到地上的碎布料,只有刘芳和孙梅看到后,顺手捡了起来,还把布料分类放进了垃圾桶。林晚秋心里更满意了,这两个人不仅手艺好,还细心,肯定能帮上大忙。
考核结束后,林晚秋让大家先回去等通知,自己则和赵春燕、王丽商量录用的人。
“肯定要选刘芳和孙梅,” 王丽率先说,“她们俩手艺最好,还细心,刚才还主动捡碎布料,责任心肯定没问题。”
“我也觉得,” 赵春燕点点头,“其他几个人要么手艺不行,要么太急躁,只有她们俩最合适。”
林晚秋笑了:“那咱们现在就给她们俩打电话,让她们明天就来上班。”
当天下午,刘芳和孙梅就接到了录用电话。刘芳接到电话时,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真的吗?我被录用了?太谢谢你们了!我明天一定早点来,好好干活!”
孙梅则显得更沉稳些,她在电话里说:“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我明天会带齐工具,保证不会让你们失望。”
第二天一早,刘芳和孙梅就准时到了店里。刘芳带来了自己用了好几年的缝纫机,说用惯了自己的机器,干活更顺手;孙梅则带来了那个旧笔记本,还有一把磨得发亮的剪刀,说是她在服装厂时师傅送她的,用了八年都没换过。
林晚秋给她们安排了工作:刘芳负责缝制,主要做喇叭裤和连衣裙的主体部分;孙梅负责裁剪,还兼顾调整尺寸,给顾客做定制款。两人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刘芳踩缝纫机的速度快,一天能做五条喇叭裤;孙梅裁剪精准,做出来的衣服尺寸合适,几乎不用修改。
有了她们的帮忙,店里的效率提高了不少,订单积压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林晚秋也终于能喘口气,有时间设计新款衣服,还能去省城的店铺看看情况。
一天中午,大家一起在店里吃午饭,刘芳突然说:“晚秋,谢谢你录用我。我下岗后,找了好几个月的工作都没找到,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都快揭不开锅了。你不仅给我工资,还包午饭,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孙梅也放下筷子,眼里满是感激:“我也是,下岗后我老公一首埋怨我,说我没本事。现在我有了工作,能赚钱了,他也不埋怨我了,家里的气氛也好多了。真的谢谢你们。”
林晚秋心里暖暖的,笑着说:“不用谢,这是你们自己争取来的。你们手艺好,又能吃苦,值得这份工作。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困难就说,咱们一起解决。”
刘芳和孙梅重重地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
有了刘芳和孙梅的加入,“晚秋裁缝铺” 的生意越来越好。她们不仅能按时完成订单,还能做更多的定制款衣服。有的顾客体型特殊,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孙梅就能根据她们的身材调整尺寸,做出合身的衣服;刘芳则能根据顾客的要求,在衣服上绣上各种图案,让衣服更有特色。
一个月后,林晚秋给刘芳和孙梅发了工资,还额外给她们每人发了五十块钱的奖金。刘芳拿着钱,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这太多了,我不能要,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这是你们应得的,” 林晚秋把钱塞到她手里,“你们这个月做得很好,订单完成得又快又好,还收到了很多顾客的好评,这奖金是你们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店里的生意好了,奖金还会更多。”
孙梅也接过奖金,眼里满是感动:“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帮你把店经营得更好。”
这天晚上,关店后,林晚秋坐在柜台后,看着账本上的数字 —— 这个月的利润达到了九千多块,创下了开业以来的最高纪录。她拿出手机,给江辰打了个电话,兴奋地说:“江辰,我们招了两个特别好的员工,刘芳和孙梅,她们手艺好,还能吃苦,这个月的利润都达到九千多块了!”
电话那头的江辰也很开心:“太好了!晚秋,你真厉害!等我放假回去,一定要好好谢谢她们,还要看看你们做的新款衣服。”
挂了电话,林晚秋看着店里忙碌的身影 —— 刘芳在整理布料,孙梅在修改设计图,赵春燕和王丽在盘点库存,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晚秋裁缝铺” 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和支持。
她想起了刚开始摆摊时的艰难,想起了找店时的困难,想起了招聘时的忐忑,想起了现在的幸福 —— 所有的经历,都变成了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她继续前进。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店里的衣服和饰品,也照亮了大家充满希望的脸庞。林晚秋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可她不再害怕。因为她有最好的伙伴,有最爱的人,有支持她的员工,还有 “晚秋” 这个名字带来的力量。
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晚秋裁缝铺” 会越来越好,她们的事业也会像秋天一样,收获满满,成为这个时代里最温暖的一抹亮色。
(http://www.220book.com/book/6TG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