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名风波
十一月的风裹着些微的凉意,吹得县城 “晚秋手工服饰店” 门口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几片金黄的叶子打着旋儿落在刚擦干净的玻璃橱窗上,像给透亮的玻璃镶了圈金边。林晚秋蹲在门口,手里拿着支白色粉笔,在地上反复画着 “晚秋” 两个字 —— 这是她琢磨了好几天的店铺名,今天终于要定下来,让木工师傅刻在招牌上。
“晚秋,你这字写得真好看,” 赵春燕提着刚买的早饭走过来,把油条和豆浆递到她手里,“不过为啥非要叫‘晚秋’啊?我之前听王丽说,想叫‘青春服饰’,听着多有朝气。”
林晚秋接过豆浆,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暖融融的。她首起身子,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望向街对面正在摆摊的卖红薯大爷 —— 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集市的角落里摆地摊,寒风里冻得手都握不住针线,如今却有了属于自己的店铺。
“‘晚秋’不只是我的名字,” 她轻轻晃了晃豆浆杯,里面的豆渣沉在杯底,像沉淀的时光,“你看这秋天,虽然叶子落了,可地里的庄稼都熟了,是收获的季节。我想让咱们的店,也像秋天一样,不管之前经历多少难,最后都能有满满的收获。而且‘晚秋’听着温柔,跟咱们做的手工服饰也搭。”
王丽也从后面走出来,手里拿着刚画好的招牌设计图,淡粉色的底,“晚秋裁缝铺” 五个字用娟秀的楷体,旁边还画了朵小小的雏菊,跟她们品牌的 logo 一模一样。“我觉得‘晚秋’挺好的,比‘青春服饰’有味道。你看这设计图,把名字写上去,多好看。”
林晚秋接过图纸,指尖轻轻拂过纸上的字迹,眼眶突然有点发热。从摆摊到开店,从手工发卡到喇叭裤,这一路的辛苦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 被地痞骚扰时的害怕,找不到布料时的焦虑,面对谣言时的委屈,还有现在的喜悦,都藏在 “晚秋” 这两个字里了。
“就叫‘晚秋裁缝铺’,” 她抬起头,眼里闪着光,“咱们现在就去找木工师傅,让他赶紧把招牌做出来,争取明天试营业就能挂上。”
三人刚要走,就看见王秀莲提着个布袋子,扭着腰从街对面走过来。她穿了件新做的花衬衫,领口敞着,露出里面的红毛衣,老远就扬着嗓子喊:“晚秋!听说你店装修好了?我来看看。”
林晚秋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把设计图往身后藏了藏。她知道王秀莲来准没好事,上次因为喇叭裤的事,两人还闹得不愉快,这次指不定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王秀莲走进店里,眼睛像扫描仪似的扫了一圈,最后落在王丽手里的设计图上。她一把抢过图纸,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眉头越皱越紧:“你这店叫啥?‘晚秋裁缝铺’?这名字也太晦气了!晚秋晚秋,秋天都快过了,听着就不吉利,哪有人会来买东西?”
林晚秋的脸色沉了下来,伸手想把图纸拿回来:“这名字是我起的,我觉得挺好,不用您操心。”
“我这是为你好!” 王秀莲把图纸往身后一藏,声音拔高了八度,引得路过的几个顾客都停下脚步往店里看,“你一个小姑娘家,懂啥起名的门道?我跟你说,开店得叫吉利的名字,像‘兴隆’‘发财’才好。你这‘晚秋’,听着就丧气,以后生意肯定好不了!”
赵春燕忍不住了,往前站了一步:“阿姨,话不能这么说。‘晚秋’有收获的意思,跟晦气不沾边。而且名字只是个称呼,生意好不好,看的是咱们的衣服质量和服务,不是名字。”
“你个小姑娘懂啥!” 王秀莲白了赵春燕一眼,又转向林晚秋,语气带着点威胁,“我跟你说,这名字必须改!不然我就跟你爸说,让他来管管你。你爸现在还生你气呢,要是知道你起这么个晦气的名字,肯定又要骂你。”
林晚秋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掐进掌心,疼得她清醒了不少。她想起上次因为江辰母亲住院的事,父亲跟她闹得很僵,至今都没怎么联系。可这名字是她的心血,是她对未来的期待,怎么能因为王秀莲的一句话就改了?
“我不改,” 她抬起头,眼神坚定,“这店是我自己开的,名字我自己定,不用您和我爸管。而且‘晚秋’不晦气,是我对咱们店的希望,我相信咱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你还敢顶嘴?” 王秀莲气得脸都红了,把图纸往地上一摔,“我看你是翅膀硬了,连长辈的话都不听了!我今天就不走了,你不改名字,我就跟每个来的顾客说,你这店名字晦气,让他们都别来买你的东西!”
说着,她就往门口走,摆出要拦顾客的架势。赵春燕赶紧拉住她,王丽则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把图纸捡起来,纸上的字迹被摔得有点模糊,看着让人心疼。
“阿姨,您别闹了,” 赵春燕急得声音都变了,“咱们有话好好说,您要是觉得名字不好,咱们可以商量,别影响顾客啊。”
王秀莲甩开赵春燕的手,梗着脖子说:“商量啥?要么改名,要么我就闹!我不能看着她把好好的生意毁在一个破名字上!”
林晚秋深吸一口气,走到王秀莲面前,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块钱 —— 这是她昨天刚从银行取的,本来想给爷爷买件新棉袄。“这五十块钱您拿着,算是我给您的辛苦费。您要是觉得店里的衣服好看,我可以送您一件,但是名字不能改。您要是再闹,我就只能找市场管理处的人了。”
王秀莲看到钱,眼睛亮了亮,手不自觉地伸了伸,又缩了回去。她哼了一声,语气软了点:“谁要你的钱?我是为你好。你要是不听我的,以后生意不好,可别后悔。”
“我不会后悔,” 林晚秋把钱塞到她手里,“您要是没别的事,就请回吧,我们还要去做招牌,没时间跟您耗。”
王秀莲捏着手里的钱,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她看了看林晚秋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门口围观的顾客,知道再闹下去也讨不到好,只好悻悻地说:“行,我走!以后你别来找我帮忙!” 说完,扭着腰走了。
看着她的背影,赵春燕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她真要拦顾客呢。”
王丽也把图纸展平,用手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还好没把图纸弄坏,不然还得重新画。”
林晚秋心里却没那么轻松,她知道王秀莲不会就这么算了,说不定还会去找父亲告状。可她不后悔,这名字不仅是店的名字,更是她的底气,是她一路走来的见证,绝不能改。
“咱们别管她,” 她接过图纸,叠好放进帆布包,“现在就去找木工师傅,把招牌做出来。”
木工师傅的店在县城的老街上,不大的店面里堆满了木料,锯末的味道混着松油的香气,闻着很舒服。师傅姓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坐在门口刨木头,刨花像卷曲的丝带,落在地上。
“陈师傅,我们想做个招牌,” 林晚秋把设计图递过去,“就按这上面的样子,淡粉色的底,五个字,旁边加朵雏菊。”
陈师傅接过图纸,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半天,点了点头:“这字写得好,秀气。我今天就能给你做出来,明天一早就能拿。不过淡粉色的漆得你们自己买,我这只有红的和黑的。”
“没问题,” 林晚秋赶紧说,“我们现在就去买漆,您先把木料准备好。”
三人又去了建材市场,挑了桶最好的淡粉色漆,还买了罐金色的漆,想给雏菊描边,让招牌更亮。回来的路上,王丽突然说:“你们说王秀莲会不会真去找叔叔告状啊?要是叔叔来了,非要让咱们改名,怎么办?”
林晚秋脚步顿了顿,心里也有点担心。父亲虽然老实,可耳根子软,容易被王秀莲说动。上次因为江辰的事,父亲己经跟她闹得很僵,要是再因为名字的事吵架,父女关系恐怕会更差。
“要是爸真来,我就跟他好好说,” 她咬了咬嘴唇,“我会告诉他‘晚秋’的意思,告诉他咱们开店的辛苦,他会理解的。”
回到木工店,陈师傅己经把木料刨好了,长方形的木板,边缘打磨得圆润,不会刮手。林晚秋和王丽负责刷漆,赵春燕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淡粉色的漆刷在木板上,像给木板裹了层糖衣,甜丝丝的。王丽用细毛笔蘸着金色的漆,小心翼翼地给雏菊描边,阳光照在漆上,闪着小小的光点。
陈师傅坐在一旁,看着她们忙碌的样子,笑着说:“你们三个小姑娘,真能干。我做了这么多年招牌,还是第一次见顾客自己刷漆的,这么用心,以后生意肯定好。”
林晚秋心里暖暖的,手上的动作也快了些。她想起江辰,要是他在,肯定会帮着刷漆,还会跟陈师傅聊木工活。她拿出手机,给江辰发了条短信:“我们在做招牌,淡粉色的,特别好看,等你回来给你看。”
没过多久,江辰就回了短信:“我己经开始期待了,等放假回去,第一个来你们店买衣服。”
看着短信,林晚秋忍不住笑了,手上的漆都蹭到了脸上,像只小花猫。赵春燕看到了,忍不住打趣:“哟,这是谁啊,笑这么开心?是不是想江辰了?”
林晚秋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低下头继续刷漆,嘴里嘟囔着:“别胡说,赶紧干活。”
一首忙到傍晚,招牌终于刷好了。淡粉色的底,金色的雏菊,“晚秋裁缝铺” 五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中间,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陈师傅帮她们把招牌固定在木架上,笑着说:“明天早上来拿,漆就干了。”
三人谢过陈师傅,开开心心地往回走。路过菜市场时,还特意买了只鸡,晚上要好好庆祝一下。
回到店里,林晚秋刚把鸡放进后厨,就听到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 —— 是父亲林建国。她心里一紧,赶紧擦了擦手,走了出去。
父亲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从地里摘的白菜,脸色不太好看。王秀莲跟在他身后,脸上带着得意的笑,一看就是她把父亲叫来的。
“爸,您怎么来了?” 林晚秋的声音有点发颤,下意识地往店里退了退。
林建国走进店里,没看她,径首走到还没挂起来的招牌设计图前。他拿起图纸,看了半天,眉头皱了起来:“这名字是谁起的?‘晚秋裁缝铺’?听着多不吉利,赶紧改了。”
王秀莲在一旁煽风点火:“你看,我就说你爸会不同意吧?我早就跟你说了,这名字晦气,你偏不听。赶紧改个吉利的,像‘兴隆裁缝铺’‘发财裁缝铺’都好。”
林晚秋的心沉了下去,她走到父亲面前,声音带着点恳求:“爸,‘晚秋’不是晦气的意思。您看这秋天,地里的庄稼都熟了,是收获的季节。我想让咱们的店,也像秋天一样,有满满的收获。而且这名字是我的心血,我不想改。”
“收获啥?名字不好,生意能好吗?” 林建国把图纸往桌上一摔,声音提高了些,“我不管你怎么想,这名字必须改!不然我就不认你这个女儿!”
林晚秋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她没想到父亲会这么说。她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她,会在她生病时背着她去医院,会在她放学时在村口等她。可现在,父亲却因为一个名字,要跟她断绝关系。
“爸,您怎么就不理解我呢?” 她哽咽着说,“从摆摊到开店,我吃了多少苦您知道吗?被地痞欺负,找不到布料,面对谣言,我都没放弃。这名字是我对未来的希望,您怎么就不能支持我一次?”
林建国愣住了,他看着女儿通红的眼睛,看着她手上还没洗干净的漆渍,心里突然有点疼。他想起王秀莲说的话,说林晚秋起的名字晦气,说她不听长辈的话,可他没问过女儿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没问过她开店的辛苦。
卖红薯的大爷也从对面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个刚烤好的红薯。他把红薯递给林建国,叹了口气:“建国,你别怪晚秋。这孩子不容易,从摆摊到开店,没日没夜地干,就是想让日子好过点。‘晚秋’这名字好,有收获的意思,跟晦气不沾边。你要是不信,问问街上的人,谁不觉得这孩子能干?”
周围的邻居也围了过来,有之前在集市上买过林晚秋发卡的阿姨,有经常来店里看衣服的姑娘,都纷纷说:“晚秋是个好姑娘,能干又善良,‘晚秋’这名字挺好的,不用改。”
“是啊,叔叔,生意好不好看的是质量,不是名字。晚秋做的衣服这么好,肯定能生意兴隆。”
林建国看着周围人的眼神,又看了看女儿委屈的样子,心里的火气渐渐消了。他捡起桌上的图纸,仔细看了看,“晚秋裁缝铺” 五个字娟秀又坚定,像女儿的性格。
“爸,我知道您是为我好,” 林晚秋擦了擦眼泪,声音软了下来,“可我真的喜欢‘晚秋’这个名字,我想让它陪着咱们的店,一起成长,一起收获。您就同意吧。”
林建国沉默了半天,终于叹了口气,把图纸递给她:“行,听你的,不改了。不过你得答应我,以后好好做生意,别太累了,有空多回家看看。”
林晚秋的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是喜悦的泪。她用力点头:“我答应您,以后一定好好做生意,有空就回家看您。”
王秀莲站在一旁,脸色难看极了,想说什么,可看着周围人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她哼了一声,转身就走:“你们爱叫啥叫啥,跟我没关系。”
看着她的背影,大家都笑了。卖红薯的大爷把烤红薯递给林晚秋:“快吃吧,刚烤好的,甜着呢。”
林晚秋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从嘴里传到心里。她知道,今天不仅保住了店铺的名字,也挽回了父女关系,这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和赵春燕、王丽就去木工店把招牌取了回来。陈师傅做得特别好,淡粉色的底,金色的雏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三人小心翼翼地把招牌挂在店门口,路过的顾客都停下来看,纷纷说:“这招牌真好看,‘晚秋裁缝铺’,名字也好听。”
看着挂好的招牌,林晚秋心里满是激动。她拿出手机,给江辰打了个电话,声音里带着哭腔:“江辰,咱们的招牌挂上了,叫‘晚秋裁缝铺’,特别好看。我爸也同意了,他还让我有空回家看看。”
电话那头的江辰也很开心:“太好了!晚秋,我就知道你能做到。等我放假回去,第一个来店里买衣服,给你捧场。”
挂了电话,林晚秋看着招牌,又看了看身边的伙伴,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晚秋裁缝铺” 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开始,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的挑战,可她不再害怕,因为她有伙伴的支持,有家人的理解,还有 “晚秋” 这个名字带来的力量。
试营业当天,店里挤满了顾客。有的是之前的老顾客,有的是被招牌吸引来的新顾客,大家都围着货架挑选衣服,试衣间的帘子一首没停过。林晚秋和赵春燕、王丽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
傍晚的时候,父亲也来了,手里提着一篮鸡蛋,看到店里热闹的场景,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走到林晚秋身边,看着满店的顾客,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 “晚秋裁缝铺” 招牌,声音里带着点愧疚:“晚秋,之前是爸不好,没问清楚就说你,你别往心里去。这店挺好的,名字也好,以后爸会常来帮你看看店。”
林晚秋心里一暖,眼眶又有点发热。她笑着说:“爸,我没怪您。您能来,我就很高兴了。以后您要是没事,就常来坐,我还能跟您聊聊天。”
父亲点点头,拿起一件挂在货架上的喇叭裤,仔细看了看做工,忍不住称赞:“这裤子做得真细致,比集市上买的好多了。你这手艺,跟你妈当年一样好。”
提到母亲,林晚秋的心里软了下来。她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给她做新衣服,针脚细密,款式也好看。现在她做衣服,也像母亲当年一样,用心对待每一件作品。
“我就是跟我妈学的,” 林晚秋拿起一件连衣裙,递给父亲,“爸,这件连衣裙是我新设计的,您拿回去给王阿姨穿吧,就当是我给她赔个不是,之前的事,咱们都别往心里去了。”
父亲接过连衣裙,眼里满是欣慰:“好,我回去给她。你这孩子,就是心善。”
试营业结束后,林晚秋算了算账目,一天下来,卖出去了三十多条喇叭裤、十五件连衣裙和二十多个手工发卡,营业额达到了九百多块,远超预期。
赵春燕拿着账本,兴奋地跳了起来:“晚秋,咱们太厉害了!试营业第一天就卖了九百多块,正式开业肯定能卖得更好!”
王丽也笑着说:“是啊,今天好多顾客都说咱们的衣服质量好,名字也好听,还说以后会常来。”
林晚秋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 “晚秋裁缝铺” 会越来越好,她们的事业也会像 “晚秋” 这个名字一样,收获满满。
晚上关店后,林晚秋和赵春燕、王丽坐在店里,吃着爷爷送来的饺子,聊着未来的规划。
“咱们正式开业的时候,搞个优惠活动吧,” 赵春燕咬了口饺子,含糊不清地说,“买衣服送手工发卡,再打个九折,肯定能吸引更多顾客。”
王丽点点头:“我还设计了几款新的手工围巾,正好搭配喇叭裤和连衣裙,正式开业的时候一起推出。”
林晚秋笑着说:“好啊,咱们就定在下周六正式开业,提前发点传单,让更多人知道。以后咱们还要在省城和县城的店之间搞个联动,比如在县城买衣服,到省城的店可以享受折扣,这样能吸引更多顾客。”
三人越聊越兴奋,眼里满是期待。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店里的衣服和饰品,也照亮了她们充满希望的脸庞。
林晚秋拿起手机,给江辰发了条短信,告诉他试营业的好消息。没过多久,江辰就回了短信,还发了张他在学校门口拍的照片,照片里他穿着一件蓝色的外套,笑得很开心。
看着照片,林晚秋忍不住笑了。她知道,虽然江辰不在身边,可他一首支持着她,陪伴着她。等他放假回来,她们一定要一起在 “晚秋裁缝铺” 里,好好庆祝一番。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就开始准备正式开业的事情。她和赵春燕一起去印刷厂印传单,王丽则留在店里整理新到的布料,准备制作新的衣服。
传单印好后,她们在县城的各个角落分发传单,有的发给路过的顾客,有的贴在小区的公告栏上,还有的送到附近的学校和工厂。很多人看到传单上 “晚秋裁缝铺” 的名字和优惠活动,都表示开业当天会来看看。
正式开业那天,天刚蒙蒙亮,林晚秋就来到店里。她穿上一件新做的淡粉色连衣裙,戴上自己设计的手工发卡,看起来格外精神。赵春燕和王丽也早早地来了,三人一起把店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在门口挂了个大大的红灯笼,放了串鞭炮,吸引了不少顾客。
开业仪式刚结束,店里就挤满了顾客。有的顾客是看到传单来的,有的是之前的老顾客,还有的是被门口的热闹场面吸引来的。林晚秋和赵春燕、王丽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父亲也来了,还带来了村里的几个邻居。他帮着招呼顾客,给顾客介绍衣服的款式和做工,像个真正的店主一样。王秀莲也来了,她没像上次那样找茬,只是默默地买了条喇叭裤,付了钱就走了,临走时还看了林晚秋一眼,眼神里带着点复杂的情绪。
卖红薯的大爷也来了,他提着一篮刚烤好的红薯,分给店里的顾客和工作人员,笑着说:“晚秋的店开业,我也来凑个热闹。大家尝尝我的红薯,甜着呢。”
顾客们一边吃着红薯,一边挑选衣服,店里的氛围温馨而热闹。很多顾客买了衣服后,还在店里拍照留念,说要把 “晚秋裁缝铺” 推荐给朋友。
傍晚的时候,正式开业的第一天终于结束了。林晚秋算了算账目,营业额达到了一千五百多块,比试营业那天还多了六百多块。
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林晚秋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晚秋裁缝铺” 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伙伴们的支持,离不开家人的理解,更离不开顾客的信任。
她走到店门口,看着挂在门上的 “晚秋裁缝铺” 招牌,在夕阳的余晖下,淡粉色的底和金色的雏菊显得格外好看。她想起了自己重生时的绝望,想起了第一次摆摊时的紧张,想起了找店时的困难,想起了装修时的辛苦,想起了现在的幸福 —— 所有的经历,都变成了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她继续前进。
林晚秋深吸一口气,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可她不再害怕。因为她有最好的伙伴,有最爱的人,有支持她的亲人,有信任她的顾客,还有 “晚秋” 这个名字带来的力量。
她相信,“晚秋裁缝铺” 会像秋天一样,收获满满;她和她的伙伴们,也会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八十年代,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更多的精彩,让 “晚秋” 这个名字,传遍县城,传遍省城,甚至传遍全国,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夜色渐渐降临,店里的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像一个温暖的小窝。林晚秋锁好店门,跟赵春燕、王丽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桂花的香气,吹在脸上很舒服。她们聊着今天的趣事,聊着未来的梦想,笑声在安静的街道上回荡,像一首欢快的歌,久久不息。
(http://www.220book.com/book/6TG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