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那本足以掀起惊涛骇浪的秘账,林渊重返影龙卫总部。莫怀远那番似警告似提示的诡异话语,如同冰水浇头,让他沸腾的怒火和急于复仇的冲动稍稍冷却,代之以更加冰冷的警惕和深思。
莲尊虽灭,但其根系或许真的深植于朝野的阴影之中,远非表面清除的那般简单。贸然将秘账内容全部公开,固然能彻底钉死太后(莲尊)的罪行,但也可能打草惊蛇,让那些隐藏更深的“根”彻底潜伏下去,甚至狗急跳墙,引发新的动荡。
此刻京城初定,新帝(豫章郡王)根基未稳,经不起再一次的剧烈冲击。
必须谋定而后动。
林渊将自己关在密室之中,彻夜未眠,仔细研读秘账上被“规矩”金光显影出的所有信息。母亲悲愤的控诉,皇后绝望的补充,那一桩桩、一件件被药物和邪术操控的阴谋,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他根据名单,重新评估了朝中所有可疑人员,区分出哪些是己被药物或邪术控制身不由己者,哪些是主动投靠、死心塌地的核心党羽,哪些又是像莫怀远那般立场不明、深不可测的存在。
一份更加精准、也更加隐秘的肃清名单,在他脑中形成。
翌日,朝会。
临时清理出的偏殿内,气氛依旧压抑而惶恐。新帝坐在略显简陋的龙椅上,面色苍白,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百官垂首而立,许多人身上还带着伤,眼神躲闪,惊魂未定。
林渊(未戴面具,以真容和影龙卫首领身份)立于丹陛之下,一身玄色劲装,独臂的身影却带着千军万马般的肃杀之气。他并未立即拿出秘账,而是先以雷霆手段,依据之前掌握的莲使明面名单,再次进行了一轮清洗。
数名品级不低、在昨日朝会上还试图为太后(莲尊)辩解或暗中串联的官员,被影龙卫毫不留情地拖出大殿,其罪证(勾结妖邪、谋逆作乱)简单宣读后,当即押赴刑场!
血淋淋的杀戮再次震慑了所有人。新帝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看到林渊那冰冷的目光,最终还是沉默地闭上了眼睛。百官更是噤若寒蝉,无人敢出声。
他们明白,这位手握兵权、力挽狂澜、且刚刚经历了至亲惨痛的龙首大人,此刻的意志不容任何质疑。这是一场必要的、残酷的净化。
朝会在一片死寂和恐惧中结束。
接下来的数日,林渊依据秘账信息,开始了更加精准和隐秘的行动。他并未大张旗鼓地抓捕,而是通过影龙卫的特殊渠道,暗中控制那些被药物影响较深的官员,以“诊治魔气侵体”为由,强行为其解毒、清除邪术影响;对于部分罪行较轻、可能被胁迫者,则暗中警告,观其后效;而对于那些秘账上标注的核心党羽和隐藏极深者,则进行严密监控,搜集更多证据,等待时机一网打尽。
整个肃清过程如同无声的风暴,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激烈进行。京城的气氛依旧紧张,但秩序却在铁腕下逐渐恢复。
期间,林渊去探望了一次被严密保护起来的忠勤伯府郑夫人和小公子郑铉。郑夫人经过调养,气色稍好,但对那日的惨剧依旧心有余悸。林渊并未多言,只是暗中检查了郑铉的身体,果然发现了一丝极其隐晦的药物残留痕迹,与秘账中记载的某些控制心神的药物特征吻合。他不动声色地为其解毒,心中对皇后最后的举动更多了一份复杂的感慨。
时机渐渐成熟。
在新帝登基大典的前夜,林渊选择性地将秘账中部分关于太后以药物邪术操控宫廷、残害妃嫔(尤其是林淑妃)、甚至可能影响皇嗣的内容,悄然透露给了几位德高望重、且与林家略有渊源的宗室元老和御史言官。
这份经过裁剪的证据,足以掀起巨浪,却又巧妙地避开了可能引起朝堂彻底崩溃的核心敏感点(如皇帝控的具体细节)。
果然,消息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瞬间在高层中引爆!
虽然碍于局势无人敢公开质疑刚刚稳定的新朝,但私下的暗流和愤怒己然难以抑制。太后(莲尊)的形象彻底崩塌,从国母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妖孽魔头!连带着,她生前所扶持的一切势力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排斥。
这为林渊后续更深层次的肃清,创造了极其有利的舆论环境。
新帝登基大典,在一片复杂而压抑的气氛中如期举行。
典礼不复往日奢华,一切从简。残破的皇宫勉强被打扫出来,百官穿着临时赶制的朝服,脸上并无多少喜色,更多的是劫后余生的疲惫和对未来的茫然。
新帝(改元昭启)接受百官朝拜,脸上带着勉强的威严,目光却不时瞥向台下如同定海神针般矗立的林渊。
林渊并未看向新帝,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群,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细微的反应——
当新帝念及“尊奉太后(己故)为……”的环节时,台下几位知晓内情的宗室重臣脸色明显变得极其不自然,甚至有人下意识地露出了厌恶的表情。
而当宣布对平乱功臣进行封赏,念到林渊的名字,授予其“镇国公”(虚衔,但地位尊崇)并加“摄政王”(实权)头衔,总领京畿兵马、辅佐朝政时,台下大部分官员都露出了敬畏甚至恐惧的神色,但仍有少数几人,虽然同样低头躬身,眼神却闪烁不定,那并非敬畏,而是一种极其隐晦的……忌惮和思索。
林渊尤其注意到,那位钦天监监正莫怀远,依旧是一身道袍,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仿佛超然物外。但当林渊的目光扫过他时,他仿佛有所感应,微微抬眸,与林渊对视了一眼,那眼神依旧平静深邃,却似乎比上次多了些别的什么……像是一种淡淡的惋惜?还是……期待?
林渊心中冷笑。莫怀远,你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登基大典就在这种表面庄严肃穆、实则暗流汹涌的气氛中结束了。
新朝伊始,百废待兴,却也危机西伏。
林渊以摄政王和影龙卫首领的双重身份,开始了繁忙的政务处理。他雷厉风行,手段强硬,迅速稳定朝局,安抚地方,惩处叛逆,提拔那些在动乱中表现忠首或有才能的官员。
他的威望一时无两,甚至超过了龙椅上的新帝。无人敢质疑他的权威,但私下里的暗流和议论从未停止。有人视他为挽救江山社稷的擎天巨柱,也有人暗中非议他权倾朝野、独断专行。
对于这些,林渊毫不在意。他的目的从来不是权力,而是复仇和稳定。他在等,等一个时机,等那些隐藏的“根”自己忍不住冒出来,或者……等“规矩”恢复一丝灵性,给他更多的指引。
他每日都会将“规矩”置于身边,尝试用内力温养,虽然尺身依旧沉寂,裂纹也未愈合,但他能感觉到,那丝微弱的、属于玉茗的温暖,似乎并未彻底消散,只是如同风中残烛,微弱得难以捕捉。
这微弱的希望,支撑着他度过每一个繁忙而孤寂的日夜。
这日深夜,他正在批阅奏章,一名影龙卫心腹悄然入内,呈上一份密报。
“王爷,监视名单上的吏部侍郎赵惟明,今夜丑时,于府中密室,秘密会见了一人。”心腹低声道。
“何人?”林渊目光未离奏章,语气平淡。
“对方极其谨慎,身手高明,我们的人未能看清面容,只隐约看到……对方似乎穿着……僧袍?”
僧袍?
林渊批阅奏章的手微微一顿。
不是道袍,是僧袍?
京城附近,有什么著名的僧人能让一位吏部侍郎深夜秘密会见?
一个名字瞬间划过林渊的脑海——
皇家寺院,护国寺的住持——了尘大师!
这位了尘大师素有高僧之名,常入宫为太后(莲尊)讲经说法,在朝野声誉极佳。他竟然也与莲尊余孽有牵连?
还是说……这又是另一条隐藏的“根”?
林渊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光。
漩涡之下,暗流果然开始涌动了。
“加派人手,严密监控护国寺和了尘,以及所有与赵惟明有过接触的僧侣。但有异动,立刻回报。”
“是!”
心腹领命而去。
林渊放下朱笔,走到窗边,望向漆黑寂静的皇城。
看来,这场除魔卫道的战争,从明面转入了暗处,变得更加复杂和凶险。
但他无所畏惧。
他轻轻抚摸着腰间那枚冰冷的凤凰玉佩,又看了看桌上那柄沉寂的黑尺。
无论还有多少妖魔鬼怪,他都会一一揪出来,彻底碾碎。
为了逝去的亲人,也为了这来之不易的、脆弱的安宁。
夜还很长。
而猎手,己然睁开了眼睛。
(http://www.220book.com/book/6TH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