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怀着最初的兴奋和憧憬,我们在这座庞大的城市里兜兜转转,半个月过去了。
这半个月,我们用脚步丈量了城市边缘的无数条街道。早晨满怀希望地出去,看着电线杆上和店铺玻璃窗上贴着的各式各样的招聘启事,觉得机会遍地都是。晚上则拖着灌了铅的双腿回来,带回来的往往是一次次的拒绝和“等通知”(通常就意味着没有下文)。
适合我们的工作,要么要求熟练工,要么嫌我们太年轻没定性。而那些肯要我们的,工资又低得离谱,工作环境也堪忧,甚至有些中介眼神闪烁,让人不敢信任。
我知道,我消失了那么久,他们肯定会来找我。 这个念头像背景音一样,始终在我脑海里低低地回响。每一次在街上看到某个背影略像叔叔或老家的人,我的心都会猛地一揪,下意识地低下头加快脚步。但强大的理智又立刻告诉我:只要我们自己小心,不往熟悉的圈子里撞,在这人海茫茫的都市里,我们就像两粒沙子,不会被轻易发现的。 这种恐惧与安全感的拉锯,每天都在内心上演。
现实的紧迫感比预想的来得更快。当初带来的那点积蓄,在交了房租、买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后,像阳光下的冰块一样迅速消融。眼看兜里没几个子了,焦虑开始像藤蔓一样紧紧缠绕着我们。
晚上,我们俩坐在吱呀作响的床边,对着那只干瘪的钱包发呆。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恐慌。
我抬起头,看着同样愁眉苦脸的小莉,深吸了一口气,用一种近乎冷静的语气,说出了那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小莉,我俩这样下去不行了。工作再这么挑三拣西,下个月房租都没着落,真要睡大街了。”
我停顿了一下,说出了那个艰难的决定:“还是得先上班,不管什么活,先干着。工资低就工资低吧,好过饿死吧?至少得先把肚子填饱,把屋顶撑住。”
这话是说给她听,更是说给我自己听。它打破了我之前所有的规划和幻想,是一种赤裸裸的向现实投降。但说出这话时,我心里并没有多少屈辱感,反而有一种落地般的踏实——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清醒。
小莉愣了一下,脸上掠过一丝不甘,但很快也被现实的冷水浇灭。她叹了口气,点点头:“唉,是啊……先上班再说吧。总不能真饿死在这里。”
目标一旦从“找好工作”降维到“找碗饭吃”,选择反而瞬间多了起来。第二天,我们几乎没费什么劲,就在一条热闹但杂乱的后街,找到了一家正在招服务员的小饭店。
老板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打量了我们俩几眼,问了问年纪和户籍(我们含糊地应付了过去),也没多深究,只强调了一句:“我们这活儿累,要能吃苦。”工资一个月一千出头,包两顿饭,不包住。
我和小莉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同一个答案:就它了。
“我们能干。”我代表我们俩,给出了承诺。
于是我俩找了个饭店的工作,一个月一千出头,俩人加一块也可以,先上着吧。 走出那家饭店时,我心里默默地盘算着。这点钱,扣掉房租,剩下的刚够我们极其节俭地生活,几乎存不下什么钱。
距离我“攒钱开启新生活”的梦想,似乎倒退了一大步。
但我知道,这不是倒退。 这是战略性的妥协,是在真正站稳脚跟之前,必要的匍匐前进。
等有机会再换工作。 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目光投向远处那些更高大的、我们暂时还无法企及的写字楼。
路要一步一步走。 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
---
疏晴的小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V9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