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被无形的手推着,倏忽间就滚到了孩子们该背起书包的年纪。
老屋彻底沉寂下来。我们像终于熬过严冬的候鸟,扑棱着并不强健的翅膀,离开了那片贫瘠的土地,汇入了南下打工的汹涌人潮。丈夫、公公,还有我,三人前后脚进了不同的厂子。机器的轰鸣取代了田间的寂静,流水线的节奏重新定义了时间。
我和丈夫在相邻的两个厂,他那只手终究没能完全恢复,重活干不了,只能做些质检之类的轻松岗位,工资卡在一个不高不低的尴尬数字上。公公年纪大了,更是拼不过年轻人,挣的是辛苦钱。我则和其他女工一样,在流水线上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重复着单一到令人麻木的动作。
累吗?习惯了。身体的疲惫是实打实的,但心里却比在老屋面对西壁时,多了些踏实。至少,每一分汗水,都能换来月底那张薄薄的工资条,能换成孩子们碗里的肉,身上的衣。
每个月,刨去吃用,我们三人的工资加起来,能余下一些。雷打不动,第一件事就是汇钱回家。房租一千左右,水电自己掏,婆婆带着两个孩子,精打细算,日子竟也勉强过得去。偶尔在电话里,还能听到儿子兴奋地嚷嚷又学会了几个新字,女儿奶声奶气地唱着新学的儿歌。
婆婆一个人带着俩孩子,在老家镇上租了个小房子。接送上下学,洗衣做饭,辅导功课(尽管她自己也认不得几个字),日子被她操持得井井有条。她偶尔会在电话里抱怨腰酸背痛,抱怨孩子调皮,但语气里更多的是种被需要的充实。
我们成了这个家庭巨大机器上的一枚枚齿轮,在不同的地方,按照各自的轨道高速旋转,靠着那点微薄却稳定的薪水,维系着整个系统的运转。不能停,不敢停。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未来的开销,像一条无形的鞭子,悬在身后。
休息日变得奢侈而珍贵。偶尔能和丈夫凑到同一天休息,我们会去最便宜的小餐馆改善一顿,或者只是在拥挤的出租屋里,对着手机屏幕里孩子的笑脸,看上一会儿。交流变得很少,更多的是对账,算计这个月能存下多少,老家那边还需要什么。
生活被简化成了最基础的生存和哺育。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诗和远方,甚至连抱怨都显得多余。目标明确得像流水线上的指标——干活,挣钱,寄回家。
苦吗?自然是苦的。流水线磨蚀着青春,异乡的夜晚常常孤独得可怕。但看着汇款单上逐渐累积的数字,听着电话里孩子一天天长大的声音,那点苦似乎又能咽下去了。
就像无数个漂泊在外的家庭一样,我们用力地活着,用分离换取团聚的可能,用当下的汗水浇灌未来的微光。
日子就这样,像齿轮一样,咔嚓,咔嚓,向前滚动着。平淡,疲惫,却也有着不容置疑的向前的力量。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酒坊深处》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V9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