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镇的秋天总裹着层金红的暖,镇外的稻田翻着浪,风一吹,穗子撞在一起,发出 “沙沙” 的响,像在唱丰收的歌。秦家老院的槐树落了满地碎黄,顾父坐在廊下的藤椅上,裹着件厚外套,手里攥着小槐刚画的机器人,眼神却有些发飘 —— 自从去年冬天肺病好转后,他的身体时好时坏,入秋后更是日渐虚弱,连说话都没了力气。
“爸,今天风大,回屋吧。” 顾盼端着碗刚熬好的梨汤走过来,蹲在他身边,把汤碗递到他手里。梨汤是秦向东特意嘱咐炖的,加了冰糖,润喉养肺。顾父接过碗,手指有些抖,喝了两口,就把碗放在旁边的石桌上,轻声说:“盼儿,扶我起来走走,看看院里的月季。”
顾盼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扶着他站起来。院里的月季开得正艳,是顾盼春天新栽的品种,粉的、红的、黄的,挤在青砖墙角,把老院衬得格外热闹。顾父看着月季,忽然说:“还记得你小时候,总爱跟在我身后,在院子里种月季。那时候你才这么高,还说要种满院子,让家里香香的。” 他用手比划着,眼里满是怀念。
顾盼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爸,等您身体好了,咱们再一起种月季,种满整个院子。”
顾父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慢慢走着,每一步都走得很吃力。顾盼扶着他,能明显感觉到他身体的重量都压在自己身上,心里满是心疼。
秦向东从分厂回来,看见这一幕,赶紧走过来,接过顾父,小心翼翼地把他扶回藤椅上:“爸,您要是想散步,我陪您走,别累着盼儿。” 他最近特意把分厂的工作安排得宽松些,每天都早点回家,帮着照顾顾父,怕顾盼一个人太累。
顾父握着秦向东的手,轻声说:“向东,这些年,辛苦你了。盼儿脾气倔,有时候爱钻牛角尖,你多让着她点。”
秦向东点点头:“爸,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盼儿和孩子们,不会让他们受委屈。”
接下来的日子,顾父的身体越来越差,连饭都吃不下了。秦向东赶紧联系市里的医院,想带他去治疗,可顾父却摇了摇头:“不用了,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别再折腾了。我就想在老院待着,看着孩子们,心里踏实。”
大家拗不过他,只好在老院照顾他。秦老太太每天都给顾父熬粥,一勺一勺地喂他;秦书月和林伟也每天都来,给顾父读报纸,讲学校的事;小槐和盼星则守在顾父身边,给她捶腿、讲故事,希望能让他舒服些。
这天早上,顾父突然精神好了些,让顾盼扶他起来,坐在藤椅上,看着院里的孩子们玩耍。他看着小槐推着盼星的婴儿车,在院里跑来跑去,笑着说:“小槐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盼星也长这么大了,真可爱。”
顾盼坐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轻声说:“爸,等您好了,咱们带小槐和盼星去赶集,买他们爱吃的糖画。”
顾父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可到了下午,顾父的病情突然加重,呼吸都变得困难。秦向东赶紧找来医生,可医生检查后,摇了摇头,说 “准备后事吧”。
顾父躺在炕上,拉着秦向东的手,声音微弱:“向东,盼儿交给你,我放心。以后…… 好好照顾她,照顾孩子们……” 话没说完,他的手就垂了下去,眼睛永远地闭上了。
顾盼扑在顾父身上,哭得撕心裂肺。秦向东抱着她,眼泪也忍不住掉下来。秦老太太坐在炕边,摸着顾父的手,老泪纵横。小槐和盼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看着大人们哭,也跟着哭了起来。
顾父的葬礼办得很简单,却来了很多乡亲。王大婶带着妇女们来帮忙,做饭、招待客人;柱子和虎头小子则帮忙搭灵棚、抬棺材;周站长也来了,还代表区里送了花圈,说 “顾老是个好人,为榆镇做了不少贡献”。
葬礼结束后,顾盼坐在顾父曾经坐过的藤椅上,看着院里的月季,心里满是难过。秦向东走过来,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盼儿,别太难过了,爸也不希望你这样。咱们好好过日子,就是对爸最好的安慰。”
顾盼点点头,靠在秦向东肩上,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下来。她知道,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的爱会永远陪着她,鼓励她好好过日子。
秦老太太的身体也渐渐弱了,可她每天还是坐在廊下等孩子们放学。小槐和盼星放学回来,总会先跑到她身边,给她捶腿、讲故事。秦老太太看着孩子们,脸上满是笑容,还会给他们讲过去的事,比如秦向东小时候怎么调皮,把家里的锅砸了;秦书月怎么懂事,帮着做家务。
每时每刻都很好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有一天,小槐问:“奶奶,爷爷以前是什么样子的?”
秦老太太摸了摸小槐的头,笑着说:“你爷爷是个老实人,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着想。他以前是个老师,教过很多学生,大家都很尊敬他。”
小槐点点头,似懂非懂地说:“那爷爷一定是个好人,就像爸爸和妈妈一样。”
秦老太太笑了,眼里满是欣慰。
文化站这阵子忙着举办 “榆镇故事征文” 活动,顾盼虽然还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却还是坚持去文化站帮忙。王大婶看着她憔悴的样子,心疼地说:“顾老师,你要是累了就歇着,这些活我们来就行,别硬撑着。”
顾盼摇摇头:“没事,我在家也闲不住,帮着搭搭手,心里还踏实些。”
征文活动得到了乡亲们的积极响应,大家都把自己在榆镇的故事写下来,有的写自己的成长经历,有的写榆镇的变化,有的写身边的好人好事。王大婶也写了篇《我和顾老师》,文中写道:“顾老师不仅教我认字,更教我抬头做人。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没文化,抬不起头,不敢跟人说话。是顾老师鼓励我,让我去文化站学习,还让我参加‘农闲剧场’,让我找到了自信。现在我能认字、能写字,还能给远方的儿子写信,这都是顾老师的功劳。顾老师是个好人,是我们榆镇的大恩人。”
征文评选那天,文化站挤满了人。评委们认真地看着每一篇征文,最后一致决定,把一等奖颁给王大婶的《我和顾老师》。当顾盼把证书和奖品递给王大婶时,王大婶激动得哭了:“谢谢顾老师,谢谢大家,我没想到我也能得奖!”
顾盼笑着说:“大婶,这是您应得的,您的文章写得很真实,很感人。”
征文活动结束后,顾盼把获奖的文章整理成册,放在文化站的图书角,供乡亲们阅读。很多人都来借阅,说 “这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很亲切”。
秦向东的分厂这阵子也有好消息 —— 接到了一笔大订单,能让分厂的工人忙到年底。秦向东特意给工人们涨了工资,还改善了福利,给每个工人都发了米、面、油,让他们能过个好年。
工人大会上,秦向东站在台上,对大家说:“分厂能有今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大家跟着我干,辛苦了这么多年,我不能让大家吃亏。以后只要分厂好,大家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台下的工人们都鼓起掌来,柱子站起来,大声说:“秦厂长,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干,把分厂办得更好!”
其他工人也纷纷表示,会好好工作,不辜负秦向东的期望。
秋天的傍晚,秦家老院格外安静。顾盼坐在廊下的藤椅上,手里拿着顾父的照片,轻声说:“爸,您看,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小槐和盼星都很懂事,向东的分厂也越来越红火,文化站的活动也办得很成功。您要是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吧。”
秦向东走过来,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盼儿,别太想爸了,他肯定希望我们好好过日子。咱们还有孩子,还有这么多乡亲,咱们得好好活着,让日子越来越红火。”
顾盼点点头,靠在秦向东肩上。月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老院的每个角落,像撒了把碎银。小槐和盼星己经睡了,屋里传来他们均匀的呼吸声。秦老太太也睡了,屋里的灯己经灭了。
风里带着桂花的甜香,吹过老院的每个角落。顾盼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的爱会永远陪着她,鼓励她好好过日子。未来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她和秦向东在一起,只要乡亲们互相帮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她想起刚到榆镇的那个雪天,想起扫盲班的第一堂课,想起秦向东办分厂时的艰难,想起父亲对她的期望。她知道,这些经历都成了她最珍贵的回忆,也成了她前进的动力。
她相信,未来的榆镇,会越来越美好;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幸福。因为这里有她爱的人,有温暖的家,有善良的乡亲,有永远不会改变的初心。
秦向东握住顾盼的手,轻声说:“盼儿,咱们明天去给爸上坟吧,告诉他咱们的好消息。”
顾盼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她知道,父亲一定会听到她的话,会为她高兴,为榆镇的变化高兴。
月光下,老院的槐树枝轻轻摇曳,像在守护着这个温暖的家,守护着榆镇的每一个日夜,每一段平凡而又珍贵的时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6VM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