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镇的夏天裹着层热烈的风,镇外的稻田绿得晃眼,蝉在稻穗间唱着欢歌,声浪里混着文化产业园的热闹 ——“全球非遗儿童乐园” 首个国内试点,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搭建。秦家老院的 “星火树” 枝繁叶茂,翠绿的叶片层层叠叠,枝桠间挂着的 “国际友谊牌” 木牌,被阳光晒得泛出温润的光泽,其中法国小朋友雕的鸢尾花牌旁,又多了块新木牌,是玥玥和穆萨一起雕的 “乐园开工纪念”,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小字:“让非遗住进童年里”。
顾盼站在乐园施工现场,看着工人师傅们搭建木雕体验区的架子,眼里满是期待。图纸上,乐园被分成 “非遗工坊区”“数字体验区”“自然融合区” 三个板块:“非遗工坊区” 里,王大婶设计的刺绣小绣绷、姆巴大叔定制的迷你木雕刀,正整齐地堆放在仓库;“数字体验区” 里,陈明研发的 “非遗 AR 沙盘” 己经调试完毕,孩子们能用手触碰沙盘,触发不同国家的非遗 3D 影像;“自然融合区” 里,里卡多寄来的雨林种子己经发芽,将种成一片 “非遗植物角”,每株植物旁都挂着非遗技艺介绍牌 —— 比如蓝草对应扎染,苏木对应刺绣染料。
“盼星,非洲试点乐园的材料都运过去了吗?穆萨昨天发来视频,说坦桑尼亚的孩子们己经在盼着乐园开园了。” 顾盼拿起一把迷你木雕刀,刀身刻着小小的 “星火” 标志,是秦记机械特意为孩子设计的安全款,刀刃钝而不伤手,却能轻松雕出简单纹样。
盼星抱着一摞物流清单走过来,清单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发往非洲的物资:“都运过去了!除了木雕工具和刺绣材料,还额外带了 10 台‘非遗故事机’,里面存了 20 种语言的非遗故事,孩子们按一下就能听。” 她指着不远处的卡车,“您看,欧洲的非遗品牌还寄来了‘联名款文创’,要放在乐园的‘非遗小商店’里,卖得的钱会用于乐园维护,实现‘以非遗养非遗’。”
正说着,小槐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屏幕里,他站在坦桑尼亚乐园的施工现场,身后是当地村民和孩子们一起搭建的刺绣工坊。“妈,坦桑尼亚的乐园主体快完工了!卡鲁说,当地政府要在开园当天举办‘非遗狂欢日’,邀请了非洲 10 个国家的非遗传承人来表演,还想请玥玥当‘小园长’,和穆萨一起主持开园仪式。”
顾盼看着屏幕里孩子们兴奋的笑脸,笑着说:“好!让玥玥准备些小礼物,下个月带她去坦桑尼亚。对了,五大洲驿站的联动活动方案,各国都确认了吗?乐园开园当天,要搞场‘全球非遗童年连线’。”
“都确认了!亚洲驿站会组织孩子画非遗长卷,欧洲驿站会举办‘非遗童谣合唱’,美洲驿站会首播雨林染料制作,大洋洲驿站会展示海洋非遗 —— 比如毛利人的树皮布制作,” 小槐把镜头转向旁边的彩排现场,孩子们正拿着迷你绣绷练习绣坦桑尼亚图腾,“穆萨还教孩子们用木雕刀雕‘星火树’,说要送给每个试点乐园当纪念。”
挂了视频,顾盼和盼星走到 “非遗文创展示区”。这里陈列着各国为乐园设计的文创产品:巴西的 “雨林染料蜡笔”,用天然果实制成,画在纸上能闻到草木香;印度的 “刺绣书签套装”,书签上的莲花纹能拼成一幅完整的画;中国的 “非遗拼图”,每块拼图背面都印着非遗技艺小知识,拼好后是一幅 “全球星火图”。
“欧洲的文创品牌还想跟咱们合作,开发‘非遗盲盒’,” 盼星拿起一个盲盒样品,里面装着随机的迷你非遗工具,“每个盲盒里都有一张‘星火卡片’,写着一个国家的非遗故事,孩子们收集卡片就能兑换非遗体验课,这样能吸引他们反复来乐园。”
顾盼点点头,拿起盲盒里的迷你绣绷:“这个想法好!既能让孩子接触非遗,又能培养他们的收藏兴趣。下个月乐园开园,咱们可以在全球同步发售盲盒,让更多孩子爱上非遗。”
七月中旬,榆镇的 “全球非遗儿童乐园” 率先开园。开园当天,文化产业园挤满了人,孩子们穿着印着非遗图案的小 T 恤,在各个体验区里穿梭 —— 木雕区里,姆巴大叔的徒弟教孩子们雕简单的 “星火树”;刺绣区里,王大婶手把手教孩子们绣小花朵;数字区里,孩子们围着 AR 沙盘尖叫,用手触碰沙盘,埃及金字塔旁就跳出皮影戏表演,中国长城旁就弹出剪纸动画。
最热闹的是 “非遗小剧场”,玥玥和穆萨一起表演了 “非遗小话剧”—— 穆萨扮演坦桑尼亚木雕匠人,玥玥扮演中国刺绣艺人,两人用简单的台词,讲述了 “木雕与刺绣相遇” 的故事,台下的孩子们看得入迷,不时鼓掌叫好。“我也要学木雕!”“我想绣一朵非洲花!” 的喊声此起彼伏。
“以前总觉得非遗离孩子很远,今天才发现,只要用对方法,孩子能这么喜欢非遗,” 一位带孩子来的家长感慨道,“我家孩子刚才说,以后每周都要来乐园,要把所有非遗技艺都学一遍!”
开园仪式上,顾盼站在台上,看着孩子们快乐的身影,动情地说:“这个乐园,不仅是给孩子的礼物,更是给非遗的未来。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触摸非遗、爱上非遗,成为非遗的‘小守护者’,让星火一代代传下去。”
七月下旬,顾盼带着玥玥和 10 名青年创变者,前往坦桑尼亚参加非洲乐园的开园仪式。飞机上,玥玥把自己绣的 “全球非遗小守护者” 手帕,分成了 100 小块,准备送给当地的孩子;青年创变者们则带着 “非遗教学包”,里面有适合非洲孩子的简易刺绣材料和木雕工具。
抵达坦桑尼亚后,穆萨带着玥玥参观了当地的非遗工坊。工坊里,老艺人们正在雕传统图腾,看到玥玥,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送给她;孩子们则围着玥玥,看她绣中国结,还拿出自己的木雕作品和她交换。“玥玥,咱们明天一起教大家绣‘星火树’好不好?” 穆萨拿着玥玥送的手帕,眼里满是期待。
玥玥用力点头,从包里拿出迷你绣绷:“好!我还带了彩色的线,咱们可以绣出彩虹色的‘星火树’!”
非洲乐园开园当天,“非遗狂欢日” 热闹开场。非洲鼓乐声中,各国非遗传承人轮番表演 —— 肯尼亚的传统舞、埃塞俄比亚的纺织秀、坦桑尼亚的木雕展示;孩子们则在乐园里体验不同的非遗项目,有的跟着老艺人学雕图腾,有的跟着玥玥学绣中国结,还有的在数字区里看非遗 AR 影像,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开园仪式上,玥玥和穆萨一起按下 “开园按钮”,乐园的大门缓缓打开,五彩的气球飞向天空,上面印着不同国家的非遗图案。“我宣布,全球非遗儿童乐园坦桑尼亚试点,正式开园!” 玥玥的声音虽然稚嫩,却充满力量,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仪式结束后,顾盼和坦桑尼亚的教育部长一起参观乐园。在 “非遗故事角”,几个孩子正围着 “非遗故事机” 听故事,有的孩子听不懂语言,却能通过画面理解内容;在 “自然融合区”,孩子们正在给雨林植物浇水,嘴里念着植物对应的非遗技艺名称。“顾老师,这个乐园不仅让孩子爱上了非遗,还让他们学会了尊重不同文化,” 教育部长感慨道,“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在非洲再建 20 个这样的乐园,让更多孩子受益。”
八月初,“全球非遗儿童乐园” 五大洲试点全部开园,形成了 “同步联动、各具特色” 的格局 —— 亚洲乐园侧重 “非遗 + 传统节日”,孩子们能体验包粽子、做灯笼;欧洲乐园侧重 “非遗 + 艺术”,孩子们能学陶艺、画油画;美洲乐园侧重 “非遗 + 自然”,孩子们能学雨林染料、做羽毛工艺;大洋洲乐园侧重 “非遗 + 海洋”,孩子们能学贝壳雕刻、编海洋绳结。
每个乐园开园当天,都举办了 “全球连线” 活动,孩子们通过屏幕互相展示自己的非遗作品 —— 榆镇的孩子绣了非洲图腾,坦桑尼亚的孩子雕了中国结,巴西的孩子染了欧洲花纹,不同文化在孩子们的手中交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 “全球非遗童年图”。
“青年创变者国际工坊” 也在这个夏天迎来了新突破。里卡多和陈明合作研发的 “非遗生态染料包”,通过了国际环保认证,能让孩子在家就能用水果、蔬菜制作染料,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料;拉妮和法国青年合作的 “非遗数字绘本”,上线一周下载量突破 50 万次,绘本里,不同国家的非遗角色一起冒险,教会孩子 “文化没有国界”。
八月中旬,秦记机械分厂接到了一笔特殊的订单 —— 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 “非遗教具全球采购订单”,要为全球 100 个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学校,提供 “智能木雕套装”“非遗 AR 卡片” 和 “生态染料包”。小槐带着技术团队,加班加点生产,还特意在每套教具里放了一张 “星火心愿卡”,邀请孩子们写下自己的非遗梦想,寄回榆镇,会获得 “非遗小守护者” 证书。
“这些教具要让全球的孩子知道,无论他们来自哪里,都能成为非遗的传承者,” 小槐在生产车间里对工人们说,“每个教具上都有‘全球星火编号’,孩子们扫码就能看到其他国家孩子的非遗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守护非遗’。”
九月初,文化产业园举办了 “全球非遗童年成果展”,展示了五大洲乐园孩子们的非遗作品 —— 坦桑尼亚孩子雕的 “星火树”、巴西孩子染的 “雨林手帕”、欧洲孩子画的 “非遗油画”…… 每件作品旁都贴着孩子的照片和心愿:“我想当木雕家,把非洲故事雕给全世界看”“我要发明会染彩虹的染料,让刺绣更漂亮”“我希望有一天,能去榆镇看真正的老槐树”。
展览期间,顾盼收到了来自各国的 “非遗童年故事”—— 有个非洲孩子,用迷你木雕刀雕了一家人的模样,说要送给在国外打工的爸爸;有个欧洲孩子,用 AR 卡片 “复活” 了奶奶的刺绣作品,让奶奶的手艺在数字世界里永存;有个亚洲孩子,用生态染料染了块手帕,送给了养老院的老人,教他们一起绣简单的花纹。
“这些故事才是乐园最珍贵的成果,” 顾盼看着墙上的照片,眼里满是感动,“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情感的纽带,能连接童年与未来,连接个人与世界。”
九月中旬,玥玥收到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非遗小使者” 证书,还受邀去纽约参加 “全球儿童非遗论坛”。出发前,她把五大洲孩子的非遗作品,做成了一本 “星火童年相册”,准备在论坛上分享。“奶奶,我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非遗不是老古董,是能陪我们长大的好朋友!” 玥玥抱着相册,认真地说。
顾盼蹲下来,摸了摸玥玥的头,轻声说:“好!奶奶相信你,能让更多孩子爱上非遗,成为‘星火小守护者’。”
在纽约的论坛上,玥玥拿着 “星火童年相册”,用流利的中文和英文,讲述了全球非遗儿童乐园的故事 —— 从榆镇的老槐树,到坦桑尼亚的刺绣工坊,从巴西的雨林染料,到欧洲的 AR 沙盘。她的声音虽然稚嫩,却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不少代表当场表示,要在自己的国家建设 “非遗儿童乐园”。
论坛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每年的 9 月 15 日定为 “全球非遗童年日”,鼓励各国在这一天举办非遗儿童活动。玥玥作为 “非遗小使者”,和联合国代表一起按下了 “全球非遗童年日” 的启动按钮,屏幕上,五大洲的非遗儿童乐园画面依次闪过,最后拼成一幅 “全球星火童年图”。
十月初,顾盼带着玥玥回到榆镇。刚下飞机,就看到秦向东、小槐、盼星和乡亲们举着 “欢迎非遗小使者回家” 的牌子,牌子上绣着玥玥设计的 “星火童年” 图案。老槐树下,还挂着各国孩子寄来的 “非遗心愿卡”,风一吹,卡片轻轻摇晃,像一串跨越国界的星星。
“奶奶,我以后要建更多的非遗儿童乐园,让每个孩子都能有非遗陪伴的童年!” 玥玥抱着顾盼的腿,兴奋地说。
顾盼抱起玥玥,望向远方 —— 秦家老院的 “星火树” 己经长得很高,枝桠上的 “国际友谊牌” 越来越多,阳光透过叶片,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乐园施工现场,落在文化产业园,落在每个榆镇人的笑脸上。
风里带着槐花香,带着非遗技艺的墨香,带着孩子们的笑声,在榆镇的每个角落回荡。顾盼知道,榆镇的故事还在继续,“星火计划” 的旅程也还在继续。那些播撒出去的 “星火”,早己不是单点的光亮,而是连成了一片跨越国界的星河,照亮着全球儿童的非遗童年,照亮着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未来。
而这颗从榆镇升起的 “星火”,终将在一代又一代的童年里传递,在更多土地上绽放,书写出属于全球非遗的新篇章 —— 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却有着最纯真的热爱;没有华丽的包装,却有着最持久的温暖。
无声,却有力。
十月底,秦记机械分厂的 “非遗教具生产线” 正式投产,每年能生产 100 万套儿童非遗教具,发往全球各地;全球乡村非遗培训中心,开设了 “非遗儿童教育” 专业,培养专门的非遗儿童教师;“全球非遗大数据平台” 新增了 “童年板块”,收录了 50 万条儿童非遗作品和故事,成了全球最大的儿童非遗数据库。
顾盼站在老槐树下,看着玥玥和外国小朋友一起,在 “非遗儿童乐园” 里雕木雕、绣花朵,心里满是幸福。她想起十年前,自己刚在榆镇办扫盲班时,从未想过有一天,榆镇的 “星火” 能照亮全球儿童的童年,能让非遗以如此鲜活的方式,走进下一代的心里。
“向东哥,你说咱们这辈子,是不是挺值的?” 顾盼靠在秦向东肩上,看着满天的晚霞,轻声说。
秦向东握住她的手,笑着说:“值!看着‘星火’住进了童年,看着不同国家的孩子因为非遗成为朋友,看着文明的种子在下一代心里发芽,这辈子值了。”
风里带着老槐树的清香,带着非遗童年的甜香,带着不同语言的笑声,在榆镇的每个角落回荡。顾盼知道,这就是榆镇的使命 —— 不是成为非遗保护的终点,而是成为非遗传承的起点;不是输出固定的模式,而是传递 “让非遗活在当下、传给未来” 的信念。只要这份 “星火” 不灭,只要每个孩子都能触摸非遗、热爱非遗,全球的每个角落,都能长出属于自己的 “非遗童年树”,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文明传承篇章。
而榆镇的故事,就在这 “星火” 的代际传递中,在这跨越国界的童年共鸣中,悄然书写着新的篇章。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最动人的坚守;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坚定的信仰。
无声,却有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6VM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