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袋里的暖:哥哥的成长与家里的光
秋风吹黄了院角的玉米地时,哥哥从镇上的家具厂辞了职,去了邻县一家更大的机械厂上班。临走前他背着新洗的帆布包,站在门口跟妈妈说:“妈,这家厂给的工资比以前高,我好好干,以后每个月都给家里多寄点钱。”妈妈攥着他的包带,反复叮嘱“注意安全”,眼眶红了又红,却还是笑着把他送上了班车。
自从哥哥去了新公司,家里的电话就成了最热闹的物件。每天晚饭过后,妈妈都会守在电话旁,等哥哥打来电话。哥哥在电话里总说厂里的事:“师傅教我开新机器了,不难学”“食堂的菜比以前好,顿顿有肉”“宿舍里有暖气,冬天不冷”,说得轻松,可我知道,他肯定没少遭罪——机械厂的活计比家具厂重,每天要对着轰鸣的机器,手上的油垢洗都洗不掉,有时候加班到半夜,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妈妈每次挂了电话,都会坐在椅子上愣一会儿,然后跟爸爸说:“咱儿子长大了,知道心疼家里了。”爸爸则会点上一支旱烟,笑着说:“是个男子汉了。”而我,总会趴在窗边,盼着月底快点来——哥哥说过,月底发了工资,他就会回来一趟。
终于盼到了月底,那天早上天还没亮,妈妈就起来忙活了,又是杀鱼又是炖肉,厨房里飘出的香味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趴在门缝上看,妈妈一边切菜一边哼着歌,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爸爸也难得没出去做小生意,坐在院子里修修补补,时不时抬头往村口的方向望。
快到中午的时候,村口传来了自行车的铃铛声,我赶紧跑出去看,果然是哥哥回来了!他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脸上带着风尘,却笑得格外精神。“哥!”我喊着跑过去,哥哥赶紧跳下车,一把把我抱了起来,转了个圈:“丫头,想哥没?”
妈妈和爸爸也迎了上来,妈妈拉着哥哥的手,上下打量着:“瘦了点,是不是太累了?”哥哥摇摇头,从布包里拿出一个红色的工资袋,递到妈妈手里:“妈,这是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您点点。”
妈妈接过工资袋,手指有些颤抖,她慢慢打开袋子,里面的钱都是崭新的,一沓沓码得整整齐齐。妈妈数了一遍,又数了一遍,眼睛一下子亮了:“这么多啊!比以前在家具厂多了快一半!”爸爸凑过来看了看,也忍不住笑了:“好小子,真有出息!杨玉红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哥哥挠了挠头,笑着说:“这还不算多呢,等我以后熟练了,工资还能涨。妈,您拿着这钱,买点好吃的,再给您和爸添件新衣服,剩下的存起来,以后给丫头交学费。”妈妈听了,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却还是笑着说:“妈不缺衣服,钱你自己留着点,在外面别太省着,多买点好吃的。”“我有钱花,您就拿着吧。”哥哥把妈妈的手往口袋里塞,执意让她收下。
那天的午饭格外热闹,妈妈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哥哥给爸爸夹鱼,给妈妈夹肉,还不忘给我剥虾。饭桌上,哥哥跟我们讲厂里的趣事:“有次我开机器,不小心把零件装反了,师傅没骂我,还耐心教我怎么装,说慢慢来,别着急”“宿舍里的工友都很好,晚上还一起给我讲怎么修机器”,我们听着,时不时笑出声,屋里的热气腾腾的,满是幸福的味道。
下午,妈妈拿着哥哥给的工资,拉着我去了镇上的供销社。她给爸爸买了一件蓝色的中山装,给我买了一条粉色的连衣裙,还买了些糖果和点心,说要给邻居家的孩子分点。走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把连衣裙递到我手里:“丫头,试试合不合身?这是你哥特意让我给你买的。”我抱着连衣裙,心里甜滋滋的,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看的裙子。
晚上,哥哥坐在院子里,跟爸爸聊着天,说以后想多学些技术,争取早点升职,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好。妈妈坐在一旁缝衣服,时不时抬头看看他们,脸上满是欣慰。我靠在妈妈身边,看着天上的星星,听着哥哥和爸爸的笑声,心里觉得特别踏实——原来,哥哥的成长,就是家里最亮的光,他用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从那以后,每个月底,哥哥都会按时把工资寄回家,有时候他没时间回来,就会让镇上的邮递员帮忙捎过来。妈妈每次收到工资,都会把一部分存起来,一部分用来改善家里的生活,偶尔还会给我和姐姐寄点钱。而哥哥,也在厂里越来越努力,师傅们都夸他勤快、好学,没过多久,就升了小组长,工资又涨了不少。
我知道,哥哥的辛苦,都是为了这个家。他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责任,也扛起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那些藏在工资袋里的温暖,不仅是钱,更是哥哥对家人的爱,是这个家越来越好的希望。而我,也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像哥哥一样,努力学习,好好长大,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添一份温暖,添一份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6VS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