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贸旋转餐厅的那顿晚饭,像给小慧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脚下的城市流光溢彩,桌上的菜肴精致美味,丈夫侃侃而谈着股票、楼盘、未来发展……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晕眩又着迷。但当她回到嘈杂拥挤的招待所房间,看着窗外依旧喧嚣的街道,那种不真实感又涌了上来,心里空落落的,像踩在棉花上,找不到着力点。
李卫国看出了她的恍惚和不安。他知道,光带她看高楼大厦、吃高档餐厅还不够,必须让她真正感受到这个城市的脉搏,甚至参与进来,才能让她安心。
第二天,他没再带她去营业部或者看楼盘,而是去了深镇最大的综合市场——东门市场。
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喇叭声震耳欲聋。空气中混杂着海鲜的腥气、水果的甜香、烤腊的焦香和各种汗味。来自天南地北的货物堆积如山,琳琅满目,很多都是小慧在县城从来没见过的。
“哇!这虾咋这么大个!还是活的!” “这是什么水果?长得像刺猬似的!” “这布料花色真多真鲜亮!”
小慧的眼睛很快就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女人的天性被激发出来,好奇地摸摸这个,问问那个,时不时发出惊叹。李卫国跟在她身后,笑着看她像只钻进米缸的小老鼠。
“老板,这海带怎么卖?” “靓女,好便宜啦,三蚊一斤!” “三蚊?便宜点嘛,两蚊五行不行?” “哎哟,靓女你好会讲价啦,最低两块八啦!”
小慧居然无师自通地开始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夹杂着刚学来的粤语词讨价还价,虽然笨拙,却兴致勃勃。李卫国意外地发现,她在这方面似乎有点天赋,砍起价来又认真又执着,居然好几次都成功了。
买了几样便宜的海鲜和水果,小慧脸上露出了这几天来最真实、最开心的笑容,那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就感的满足。
“卫国,这儿东西是贵,但好好讲价也能便宜呢!”她提着手里的战利品,有些小得意。 “是啊,这就是特区,什么都讲效率,也什么都有的谈。”李卫国趁机引导,“只要肯干,肯动脑子,就能找到活路,就能赚到钱。”
小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着周围忙碌穿梭的人群,那些来自五湖西海、为了生活奋力打拼的人们,眼神里少了几分畏惧,多了几分理解和好奇。
中午,两人就在市场周边找了个看起来人气很旺的大排档吃饭。塑料桌椅,简陋的环境,但锅气十足,炒牛河、椒盐濑尿虾、清蒸海鱼,味道地道又实惠。
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听着周围食客们用各种方言谈论着生意、行情、生活琐事,小慧渐渐感觉到一种烟火气的踏实。这个城市,不仅有高不可攀的摩天大楼和证券交易所,也有这样充满生机和汗水的市井角落。
“卫国,俺好像……有点喜欢这儿了。”她小声说,扒拉了一口炒牛河,“就是……东西还是太贵了,活得太累。”
李卫国笑了:“喜欢就好。累是累点,但机会多。等咱站稳脚跟,就不累了。”
下午,李卫国带着小慧去了一个特别的地方——他前世曾经打工住过的那个工业区附近的城中村。
狭窄的巷子,密密麻麻的“握手楼”,晾晒在窗外的各式衣物,空气中弥漫着饭菜和潮湿的气味。穿着工装的年轻男女们行色匆匆,路边小店播放着震耳欲聋的流行歌。
“这儿怎么住人啊?这么挤?”小慧看着那几乎看不到天空的巷道,皱起了眉。 “很多来深镇打工的人都住这种地方,便宜。”李卫国语气平静,指着其中一栋旧楼,“我以前……一个朋友,以前就住这楼上,八个人一间房,夏天热得像蒸笼。”
他带着小慧在村里转悠,看那些招租的小广告,问了几家房租。一个单间也要两三百一个月,比县城贵多了,但比起市区的高楼,又显得“亲民”许多。
小慧听着房东用带口音的普通话介绍着,心里默默算着账,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和李卫国的不易。丈夫以前说的“机会多”,背后原来是这样的艰辛。
“卫国,咱以后……不会也要住这种地方吧?”她有些担心地问。 “当然不会。”李卫国揽住她的肩膀,语气肯定,“咱要买自己的房子,买亮堂的、通风的、带阳台的。我带你看那些楼盘,不是看着玩的。”
他指着远处那些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吊塔:“那些新房子,才是咱的目标。现在可能贵点,但以后会越来越值钱。只要咱努力,肯定买得起。”
小慧顺着他的手指望去,阳光下的吊塔仿佛勾勒着未来的轮廓。她再次选择相信丈夫,用力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李卫国一边继续关注股市(他买入的股票涨势不错),一边更加深入地考察房产。他不再只看新房,也开始留意一些位置好、但房龄稍旧的“二手房”,这类房子价格更低,更适合投资出租。
他通过中介,实地看了好几套房子。有罗湖口岸附近的老公寓,有福田区早期的单位福利房,甚至还有南山那边农民自建的、号称有“绿本”的小产权房。
过程并不顺利。有的房东坐地起价,有的产权不清,有的房子破旧得超出想象。李卫国也不急,耐心地比较着,和不同的中介周旋,逐渐摸清了深镇房产市场的门道和水深。
小慧每次都跟着,虽然听不懂那些复杂的术语,但她会仔细看房子的格局、采光、周边环境,会留意墙壁有没有漏水,会偷偷观察邻居是什么样的人。她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想帮上忙,想融入丈夫的世界。
这天,他们看了一套位于福田区华强北附近的一套老房子。房子是八十年代末建的,六层楼的步梯房,看起来有些旧,但位置极好,离未来的市中心很近。房子在五楼,两房一厅,格局方正,虽然装修老旧,但维护得还算干净。
房东是个精明的本地老太太,开口就要十八万,一分不让。
李卫国心里盘算着,这个地段,这个面积,十八万绝对值,甚至有点低于他的预期。但他脸上不动声色,挑着毛病:“阿姨,这房子也太旧了,楼道黑乎乎的,连个防盗门都没有。还要爬五楼,以后想转手都难。”
老太太眼睛一瞪:“后生仔,你懂什么?这可是福田!以后发展不得了的!十八万便宜你了!多少人抢着要呢!”
小慧在一旁看着丈夫和房东讨价还价,心里紧张得很。十八万!天文数字!她暗暗扯李卫国的衣角,想让他别买了。
李卫国却像是没感觉到,继续磨:“十六万。一次性付清。行就马上签合同,不行我们就去看下一家了。”
老太太犹豫了。一次性付清现金很有诱惑力,她盯着李卫国看了半晌,又看了看旁边一脸紧张的小慧,突然叹口气:“算了算了,看你们小两口也是诚心买房的。十七万!最低了!再低我就留着出租了!”
李卫国心里一喜,知道快到对方心理底线了。他故作沉吟了一下,一拍大腿:“成!十七万就十七万!阿姨您爽快,我也不磨叽了!”
当下就在中介的见证下,签了初步协议,交了定金约定第二天办理过户手续。
走出那栋旧楼,小慧还觉得像做梦一样,声音都在发颤:“卫国……十……十七万?就这么定了?咱……咱哪来那么多钱?”
“股市里赚的,够了。”李卫国语气轻松,脸上带着成功的喜悦,“小慧,你信我,这房子,用不了几年,这个数后面得加个零!”
小慧看着丈夫自信满满的脸,又回头望了望那栋不起眼的旧楼,心里五味杂陈。有对巨款支出的心惊肉跳,有对未来的茫然,但更多的,是一种奇异的、安定的感觉——丈夫正在一步步把那个“在深镇安家”的梦想,变成现实。
晚上,李卫国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平安,顺便含蓄地提了一下看中了一套不错的房子,价格合适,打算买下来做投资,以后来深镇也有个落脚点。
电话那头,王翠芬又是一阵大呼小叫,李铁柱则沉默半晌,最后只叮嘱了一句:“看准了再下手,别冲动。钱不够……家里那十万还没动。”
李卫国心里一暖,连忙说:“够,爸,您放心,钱够。”
挂了电话,他看着窗外深镇璀璨的夜景,又看了看身边虽然依旧担忧却默默支持他的小慧,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
在特区安下一个家的念头,从未如此清晰和强烈。这不仅是一个投资,更是一个宣言,一个他李卫国真正融入这个时代浪潮、开启新人生的起点。
第一步,己经迈出。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低调的亿万富翁(http://www.220book.com/book/6W4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