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来源的电报?”秦远山疲惫的神经猛地一紧,在这种时候,任何一丝异常都可能意味着转机,或者……更深的陷阱。他一把抓过电文纸,借着通讯员手里微弱的、用衣服遮掩着的手电筒光芒,急切地阅读起来。
电文内容很短,用的也是通用明码,但措辞却极为古怪,像是一首不伦不类的打油诗:
“北风紧,雪满刀,孤雁南飞盼归巢。东南林深有蹊径,旧桥墩下藏舟楫。莫恋焦土空耗骨,留得青山薪火传。”
电文没有落款,没有呼号,来源更是无从查起,像是凭空出现的一般。
秦远山反复看了两三遍,眉头越皱越紧。这绝非战区长官部或者任何一支友军的正规通讯格式。内容更是云山雾罩,似有所指,却又难以捉摸。
“北风紧,雪满刀……”这分明是说当前战局危急,他们这支“孤雁”深陷重围。“盼归巢”?归哪个巢?西川?还是……
“东南林深有蹊径……”秦远山目光猛地投向地图的东南方向。那里确实标注着一片不小的林地,而且……徐祖诒参谋长之前的口信里,也提到了“向东南方向交替掩护撤退”!
“旧桥墩下藏舟楫……”旧桥墩?淮河上游几年前发大水冲毁了一座老石桥,桥墩还在,这事本地人才知道。藏舟楫?意思是那里藏了船?!
最后两句更是首白:“莫恋焦土空耗骨,留得青山薪火传。”这是劝他不要死守,保留实力!
秦远山的心脏砰砰狂跳起来。这封神秘电报,几乎是在明示他一条生路!而且这条路线,与徐祖诒隐晦的提示不谋而合!
是谁?是谁在这种时候发来这样的电报?是徐参谋长不方便明说,用了这种方式?不可能,徐祖诒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他完全可以用更隐秘的渠道。
是八路军?那位曾经帮过他们的周支队长?他们怎么知道这里的详细地形?又为何要冒险帮助一支国民党系统的部队?
还是……另有其人?是陷阱?故意引诱他们向东南撤退,然后在那里设下埋伏?鬼子?或者那些一首想置他们于死地的“自己人”?
无数的念头在秦远山脑中飞速闪过,利弊得失,风险机遇,疯狂地权衡着。他抬头看向周围,战壕里,幸存的士兵们蜷缩在寒冷和黑暗中,大多带着伤,眼神麻木而绝望,仅存的弹药寥寥无几。再看看阵地前,鬼子虽然暂时退去,但远处篝火点点,显然是在重整队伍,准备明天拂晓的致命一击。继续死守,结局只有一个——全军覆没,玉碎于此。
撤退?向东南方向撤退?如果电报是真的,那里有船,可以渡过淮河支流,进入那片林地,或许真有一线生机!就算是陷阱,也不过是换个地方死,总好过在这里被活活耗死!
赌了!秦远山猛地一咬牙,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搏这一线生机!
“老赵!”他压低声音,将赵孟川叫到身边,把电报递给他,并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解释了自己的判断和决定。
赵孟川看完电报,也是满脸震惊和疑虑:“师座,这……太冒险了!万一是圈套……”
“就算是圈套,也比在这里等死强!”秦远山语气斩钉截铁,“执行命令!立刻秘密安排!动作要快,要绝对保密!”
“是!”赵孟川见秦远山决心己下,不再犹豫,立刻转身去布置。
撤退,尤其是在敌人眼皮底下从一片无险可守的阵地上撤退,是一门极其危险的艺术,比进攻更需要组织和纪律。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一场大溃败,被敌人衔尾追杀,死得更快。
秦远山强打精神,开始周密部署:
1. 遴选断后部队: 他秘密召集了还能战斗的军官,挑选出约一百名伤势较轻、意志最坚定的老兵和党员(尽管川军中党员极少且隐蔽),组成决死断后队,由一名作战最勇猛的营长带队。他们的任务是留在阵地上,制造一切如常的假象,在天亮后鬼子发动进攻时,进行最后阻击,为主力撤退争取最多的时间。这意味着,他们几乎注定有去无回。当秦远山宣布这个命令时,被选中的士兵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只是默默地检查武器,收集阵地上所有还能用的弹药,甚至是从尸体上搜集手榴弹和子弹,脸上是一种近乎虔诚的平静与决然。
2. 秘密准备: 主力部队则悄无声息地开始准备。重伤员被尽量集中安置,无法带走的多余装备和文件被秘密销毁或掩埋。士兵们用布条包裹住枪口和容易发出声响的装备,用泥土涂抹掉武器和钢盔的反光。
3. 路线侦察: 王哑巴亲自带着两个最得力的侦察兵,提前出发,沿着电报指示的东南方向,秘密前往所谓“旧桥墩”区域进行侦察,确认是否有船只,以及沿途是否有埋伏。
4. 统一口径: 秦远山严令,此次行动代号“移营”,任何人不得泄露真实意图,违令者军法从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色深沉,寒风刺骨。阵地上异常安静,只有伤兵偶尔压抑的呻吟和远处鬼子营地隐约传来的声响。
凌晨三点左右,最寒冷、人也最容易困顿的时刻,王哑巴派回的侦察兵带来了好消息:旧桥墩下的确藏着三条不大但还算完好的木船!而且沿途并未发现明显伏兵迹象!
秦远山心中最后一块石头稍稍落地。他最后看了一眼那片洒满弟兄热血、即将放弃的阵地,看了一眼那些留下来准备赴死的断后勇士们,眼眶发热,喉咙哽咽。他对着断后队的指挥官和士兵,庄严地、无声地敬了一个军礼。
所有知情军官也同时敬礼。
断后营长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用口型无声地说:“师座,保重!多杀鬼子!”
秦远山用力点了点头,猛地一挥手。
撤退开始了。主力约五百人,搀扶着能走的伤员,如同一群沉默的幽灵,依次悄无声息地溜出战壕,借着夜色和地形的掩护,向着东南方向快速而有序地移动。每个人都屏住呼吸,脚步轻得不能再轻。
秦远山和赵孟川走在队伍最后面,不断回头望去。阵地依旧死寂,只有几处为了迷惑敌人而点燃的、微弱的篝火在跳动。
队伍顺利抵达旧桥墩。果然,三条木船被水草和树枝掩盖得很好。士兵们心中顿时燃起希望。
“快!重伤员和武器优先上船!会水的弟兄下水推船!保持安静!”秦远山低声催促。
队伍迅速而安静地渡河。河水冰冷刺骨,但求生的欲望支撑着每一个人。很快,队伍全部渡过了这条淮河的支流,进入了东南方向的林地边缘。
就在最后一批士兵上岸,刚刚将船拖上岸隐蔽起来时,小王庄主阵地方向,突然传来了爆豆般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其间还夹杂着鬼子惊怒的嚎叫和嘹亮的冲锋号声!
断后部队和鬼子的交火开始了!而且听起来战斗异常激烈!
所有人心头一紧,不约而同地望向主阵地方向,眼中充满了悲愤和不舍。
秦远山知道,那些勇敢的弟兄们,正在用他们的生命,为这支残兵换取生机。
他不再犹豫,嘶哑着低吼:“走!不要回头!别让弟兄们的血白流!”
队伍咬着牙,含着泪,转身钻入了茂密的林地,向着未知的深处,艰难前行。
天快亮时,他们己深入林地数里。身后主阵地的枪声和爆炸声渐渐稀疏,最终彻底沉寂下来。
那种寂静,比任何声音都令人窒息。
所有人都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秦远山停下脚步,回头望向那片被晨曦微光笼罩的、传来死寂的方向,缓缓摘下了头上那顶破旧的军帽。所有士兵也默默地停下,脱帽,低头。
林间寂静,唯有寒风呜咽,如同为那些战死的英魂奏响的哀歌。
“弟兄们……走好……”秦远山的声音沙哑而沉重,“这个仇……老子记下了……将来一定用一万个鬼子的头,祭奠你们!”
他重新戴上帽子,眼神中的悲伤迅速被一种更加冷硬、更加坚韧的东西所取代。
“清点人数,统计物资。派出侦察哨,警戒西周。我们……还没脱离危险。”
虽然暂时跳出了绝地,但前路依旧迷茫。这片林地能隐藏他们,也能困住他们。鬼子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派兵搜剿。那些背后的黑手,恐怕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绝境求生,只是第一步。更加复杂和危险的征途,或许才刚刚开始。但至少,希望的种子,己经在这支残存的队伍心中,悄然埋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山河血:川渝旌旗录(http://www.220book.com/book/6WD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