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冰台关于西方军事战术的零星情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未掀起惊涛骇浪,却在帝国最高军事层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涟漪。尤其是陛下对那个遥远“罗马共和国”及其军团战术表现出的异常关注,让国尉尉缭和上将军蒙恬丝毫不敢怠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己知西方可能存在与中原迥异的战法,那么提前研究、寻找克敌之道,便成了当务之急。
这一日,北疆阴山脚下,一片广袤的、被划为军事禁区的草原上,一场规模空前、形式特殊的军事演习即将拉开序幕。与以往演练骑射冲杀、攻城守寨不同,此次演习的目标极为明确——模拟对抗西方可能存在的“重步兵方阵”及“骑兵战术”。
演习的一方,是由蒙恬亲自挑选的精锐步兵。他们被要求暂时放弃熟悉的秦军战术,而是模仿黑冰台情报中描述的“西方方阵”:士兵们手持特制的、长度远超秦戟的超长矛(用坚韧木杆临时打造),身披重甲(双层皮甲或额外加挂甲片以模拟金属重甲),排列成极其密集的队形,盾牌相连,长矛如林,试图模拟出一种移动的钢铁丛林般的防御与推进态势。他们被要求行动缓慢但纪律严明,主要依靠长矛攒刺和阵型的整体压迫来杀伤敌人。
演习的另一方,则是真正的主力秦军部队,由各兵种混合编成。他们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击破或击溃这个模仿而来的“西方方阵”。
嬴政在尉缭、李斯等重臣的陪同下,亲临现场的一座高台观演。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下方的演兵场上。
号角响起,“西方方阵”开始如同一个巨大的钢铁刺猬,缓缓向前移动,长矛如林,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
秦军首先采取了传统的试探。一队轻骑兵呼啸而出,绕阵骑射。然而箭矢大多被密集的盾牌和长矛格挡开,难以造成有效杀伤。试图靠近冲击,那如林的长矛又让战马本能地畏惧不前,骑兵的机动性优势在坚阵面前难以发挥。
“弩兵!”前线指挥官一声令下。
早己蓄势待发的秦军弩兵阵列发出恐怖的嗡鸣声,密集的弩箭如同暴雨般泼向“方阵”。这一次效果显著!即便有盾牌防护,如此密集的弩箭覆盖仍给“方阵”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以旗帜倒下代表),其阵型出现了一些混乱。然而,那“方阵”确实坚韧,在军官的呼喝下,很快又恢复了严整,继续缓慢而坚定地推进。
“陛下,强弩确可克制此阵,然若敌军甲胄更精,或距离更远,恐难一击奏效。”尉缭在一旁冷静分析。
此时,秦军阵中推出了经过改进的、射程更远的床弩和轻型投石机(模拟更大型的攻城器械)。巨大的弩箭和石弹呼啸着砸向“方阵”,每一次命中都能在密集的队形中撕开一个可怕的缺口,造成巨大的混乱和心理威慑。
“善!”观礼台上有人忍不住喝彩。
然而蒙恬却皱起了眉头:“此类器械笨重,移动不便,若野战中敌军快速接战,或地形不利,则难以发挥。”
最关键的时刻到来。秦军主力步兵开始进攻。他们并未首接冲击那恐怖的长矛森林,而是以什伍为单位,散开阵型,利用盾牌掩护,灵活地贴近。
接近后,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许多秦军士卒并未首接用戟戈去格挡长矛,而是掷出了准备好的、绑着绳索的挠钩(特制),试图钩住对方的长矛杆或盾牌边缘,用力拉扯,破坏其阵型整齐!更有悍卒冒着风险滚地近身,用环首钢刀猛砍对方的下盘和脚踝!——这些都是士卒们根据情报自行想出的“土办法”!
同时,真正的杀招来自侧翼和后方。一支精心挑选的重甲锐士,并非从正面强攻,而是借着地形掩护,迂回到了“方阵”的侧翼,在床弩和弓弩的掩护下,猛地突入了因为转向不便而显得相对薄弱的侧方!
“方阵”陷入前后左右受敌的窘境,虽然个体训练有素,但整体转动不灵的缺点被无限放大,阵型终于彻底崩溃,“全军覆没”。
演习结束。高台上的嬴政并未立刻评价,而是让双方将领和士卒就地总结。
模仿方阵的指挥官感慨:“秦弩之威,远超想象!器械亦可怕。然我阵若更大、更厚,甲胄更坚,或能支撑更久。且我之弱点确在侧后与转向。”
主攻的秦军将领则总结:“正面强攻,损失必大。需以远程消耗为先,辅以奇兵绕后,乱其阵脚。士卒需更加勇悍灵巧,敢于近身搏杀。”
蒙恬上前,对陛下及众臣道:“陛下,此演练虽粗糙,却可见一斑。西方方阵,确有其长处,坚韧难啃。然其弊端亦明显:笨重、依赖地形、惧怕远程打击、侧后薄弱。我大秦劲弩、床弩乃克敌之宝!未来若遇此敌,万不可与其正面硬撼阵列,当以强弓硬弩远距离杀伤,以骑兵袭扰其侧后粮道,以精锐死士寻机破阵!更重要的是,需开发更大威力之远程器械!”
嬴政缓缓点头,目光锐利:“所见略同。然今日所见,仅是依葫芦画瓢。真正之西方强军,其训练、其纪律、其装备,必远超今日之模仿。”
他站起身,下令道:“将此演练过程、得失分析,详细记录,雕版印刷,下发至陆军讲武堂及各部高级将领!”
“命讲武堂增设‘异域战术研究’科目,专门推演应对各种西方战法。”
“军工监需着力研发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更便携带之弩炮与投石机!”
“今日只是开始。未来演练,需更加逼真,甚至可让士卒模仿西方战吼、冲锋方式!”
皇帝的重视和清晰的指示,让全军上下对西方战术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原本可能被轻视的遥远威胁,通过这次生动的演习,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需要认真研究和克服的战术课题。
帝国的军队,在横扫东亚之后,第一次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战场,开始为未来可能发生的、跨越大陆的文明碰撞,进行着超前的准备。阴山脚下的这场演习,如同一个微缩的预言,预示着未来的战争模式,将因不同的文明与战术的交汇,而变得更加复杂与残酷。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