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的波光映照着关中的丰收希望,驰道的尘土飞扬着帝国的勃勃雄心,市井的喧嚣流淌着商业的活力。然而,在这片日益统一的物理疆域之上,思想的领域却依旧如同雨后的野草,纷乱杂陈,暗藏着与帝国步调不一的音符。
旧博士宫的沉寂,并未让诸子百家的思想就此湮灭。相反,随着天下一统,原本局限于各自故国的学派有了更广阔的流动和交流空间,也带来了更多的碰撞和……分歧。
这一日的朝会,议题原本是听取各郡县推行新政的汇报。然而,汇报尚未开始,几名被特许参与朝会、代表着不同学派的博士(主要是儒、道、阴阳等家),便因对新政的看法不同,竟在殿上争执起来。
一名老儒生慷慨激昂:“陛下!治大国若烹小鲜!当行仁政,施教化,缓刑罚,省徭役,使民休养生息!今驰道、学宫、戍边,工程浩大,征发无度,律法严苛,岂非与民争利,徒耗民力?长此以往,恐伤国本啊!”他显然对近期一系列大动作心存不满,借机发难。
一名道家学者则摇头晃脑:“不然不然!陛下当效法自然,无为而治。官府干预越多,民心越乱。当撤关卡,轻税赋,放任民生,则天下自定。如今这般兴师动众,强求一律,悖逆天道自然矣!”
又有阴阳家者言:“陛下,臣夜观天象,见荧惑守心,恐非吉兆。或乃新政急于星火,干天之怒。宜当缓行,祭祀天地,以安神明……”
这些议论,引经据典,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却无一例外地在指责现行政策,透着一种复古的、试图用抽象理念约束皇帝手脚的味道。
李斯脸色阴沉,立刻出列反驳,言辞犀利:“荒谬!昔日诸侯纷争,正是因政出多门,学说杂乱,莫衷一是!今陛下扫平六合,创万世之业,岂能再容此惑乱人心之论?法度一统,政令畅通,方能强国富民!尔等所言仁政、无为,可能使关中增产?可能让驰道贯通?可能北击匈奴?空谈误国!”
双方各执一词,引来越来越多的官员加入论战,朝堂之上顿时变成了辩论场,嗡嗡之声不绝。
始皇嬴政高踞帝座,面无表情地听着下方的争吵。李维的记忆让他对百家学说有所了解,深知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但他更清楚,一个迈向星辰大海的帝国,不需要无数个发出不同声音的大脑,它需要一个统一的思想频道,一个能够高效执行命令的意志。
争论持续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
终于,始皇缓缓抬起了手。
如同无形的律令,所有的声音瞬间消失,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至高无上的帝座。
“都说完了?”始皇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威严。
他目光扫过那几位挑起争端的博士,以及那些附和的官员,缓缓道:“尔等所言,仁政、无为、天道……听起来很美。然,于朕而言,唯有二字——实用。”
“何为实用?”他自问自答,声音陡然提升,如同金铁交鸣,“能富国强兵者,实用!能利国利民者,实用!能助朕开拓疆土、稳固统治、传之万世者,方为实用!”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如刀,刺向那些博士:“尔等空谈仁政,可能替朕挡匈奴之铁骑?尔等鼓吹无为,可能替朕修通驰道?尔等妄言天道,可能替朕增产粮粟?若不能,便休要在朕的朝堂之上,以古非今,惑乱朝纲!”
几句话,将那些看似高尚的学说批得体无完肤,首指其在实际治理中的无力。
殿内一片死寂,那些博士面红耳赤,却不敢反驳。
始皇继续道,语气森然:“朕知道,天下学派众多,思想纷杂。朕并非要尽灭百家之学。”
此言一出,众人略感意外。
“然!”他话锋一转,杀气骤现,“任何学说,不得非议朝政!不得对抗律法!不得蛊惑人心!更不得妄图以古制约束今朝!”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李斯身上:“丞相所言,深得朕心。思想不一,则人心涣散;法令不一,则手足相抵!帝国不需要那么多声音!”
“即日起,颁行《思想厘定诏》:
一、 以法家学说为治国之本,官吏选拔、政令推行,皆需以此为据。
二、 百家学说,可存其籍,可究其理,但仅限于博士宫及帝国学宫内研讨,不得私自聚众讲学,非议时政,蛊惑黔首。
三、 民间私藏禁书(特指公然攻击秦政、鼓吹复辟之书),一经发现,焚书究办!
西、 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各地官府需承担教化之责,宣扬秦法之利,帝国之威!”
这并非完全禁绝百家,而是将其严格限制在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内,同时将“以吏为师”、宣扬法家思想作为官方唯一的教化途径。
“陛下!”那名为首的老儒生悲呼一声,还想争辩。
始皇根本不给他机会,冰冷的目光扫过:“朕意己决!再有敢以古非今、妄议朝政者……”
他的手指轻轻在御案上一敲,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心脏为之一缩。
“……以诽谤罪论处,坑之!”
一个“坑”字,带着凛冽的寒气,瞬间冻结了整个大殿。
那老儒生吓得在地,再不敢发一言。
“退朝。”始皇拂袖起身,不再看众人一眼。
诏令颁下,天下再次震动。
这一次,针对的不再是贵族的刀剑,而是文人的笔杆和嘴巴。
博士宫被彻底监管起来,成为圈养各种学说的“动物园”。民间私下非议朝政的风气被强力遏制。大量的竹简帛书被搜查、审查,那些明确反对集权、鼓吹分封的书籍被挑出,在各地官府门前公开销毁(焚书开始小规模试点)。
思想领域的风暴,其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之前的军事征服和政治清洗。
帝国的意志,不仅要统一疆土、统一制度,更要统一思想。
在这铁腕政策之下,百家争鸣的盛况戛然而止。实用的、能服务于帝国扩张的法家思想,被推上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而嬴政心中清楚,这仅仅是开始。未来的帝国学宫,将会培养出真正理解并忠诚于帝国新秩序的人才。而那些被暂时压制下去的学说,其精华部分,也将在“实用”的标准下,被悄然吸收、改造,融入帝国这台庞大机器的运行之中。
思想的缰绳,己被他牢牢握在手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