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惊蛰刚过,京城西市的绸缎行就闹翻了天。
鲁墨改良的脚踏织布机,在工匠学堂的试验坊里织出了第一匹“云纹锦”——经纬密度是传统织机的两倍,花纹却更流畅,最重要的是,以前三个织工一天才能织一尺的锦缎,现在一个人就能织三尺。消息传到西市,那些靠传统织机吃饭的绸缎商,脸都绿了。
“这哪是织布机,这是要砸咱们的饭碗!”万利绸缎庄的王掌柜把茶杯往案上一摔,茶渍溅了账本上“三月进账”西个大字,“我刚从江南订了十架旧织机,银子还没付呢,他鲁墨就弄出这新玩意儿,这不是存心跟咱们过不去吗?”
旁边几个掌柜也跟着附和:“就是!听说那新织机卖得还不贵,只要五两银子一架,寻常百姓都买得起——这要是普及了,咱们这些老字号还有活路?”
“不行,得找陛下评理去!”有人拍了桌子,“他皇家超市卖辣条也就罢了,现在竟敢插手绸缎生意,这是要把咱们商人赶尽杀绝啊!”
一群人吵吵嚷嚷地要去皇宫,刚走到西市街口,就被一队锦衣卫拦住了。领头的校尉抱拳道:“诸位掌柜,陛下己知各位来意,让属下转告,若是对新织机有疑问,可去城东的‘民生市集’看看,那里有鲁先生亲自演示,保证让各位心服口服。”
“民生市集?那是什么地方?”王掌柜皱眉。
“是陛下新开辟的市集,专门卖各学堂和工坊的新物件。”校尉笑着说,“不光有新织机,还有省力的水车、耐用的水泥瓦,甚至还有皇后娘娘监造的新式织布梭,据说能省三成丝线呢。”
王掌柜等人面面相觑,心里都犯嘀咕。这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让他们去告状,反倒邀他们去看新物件?
与此同时,城东的民生市集里,己是人山人海。鲁墨正站在高台上,演示新织机的用法。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踩着踏板,手里的梭子飞得比蝴蝶还快,引得台下阵阵喝彩。
“大家看好了!这织机有三个踏板,分别控制经线的沉浮,想学什么花纹,只要换个花本就行,一天就能学会!”鲁墨拿起一块刚织好的锦缎,对着阳光照了照,“你们看这密度,比江南的贡品还匀!”
张伟和夏如月站在台下,看着这热闹的场面,都笑了。“看来这民生市集,比皇家超市还受欢迎。”张伟手里转着个新做的木陀螺,“王掌柜他们要是来了,估计得把眼珠子瞪出来。”
夏如月指着不远处的布料摊:“臣妾让人把新织的布做成了成衣,价钱比老字号便宜两成,百姓们抢着买呢。”她拿起一件青布襦裙,“你看这针脚,就是用新织机织的布,又平整又结实。”
张伟正想说话,却见陆炳匆匆挤了过来,脸色有些凝重:“陛下,王掌柜他们是来了,但没来看织机,反而在市集门口闹了起来,说…说要砸了咱们的摊位,还说…还说要烧了新织机!”
二
市集门口,王掌柜带着十几个绸缎商,正和锦衣卫僵持着。
“你们凭什么拦着我们?这市集是陛下开的,难道还不许我们进来看看?”王掌柜梗着脖子喊,眼睛却瞟着里面那些新织的布料,心里又气又急。
“王掌柜若是来买东西,属下自然欢迎。”领头的校尉沉声道,“但若是来捣乱,就别怪属下不客气了!”
“谁捣乱了?”一个瘦高个掌柜阴阳怪气地说,“我们就是想看看,这新织机织出来的布,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么好——别是用什么下三滥的手段,偷了我们的花样吧?”
这话一出,周围的百姓都议论起来。有人觉得他们是无理取闹,也有人开始怀疑新织机的来历。
张伟和夏如月走了过来,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王掌柜,好久不见。”张伟笑着说,“上次在皇家超市,你还买了两包辣条,说味道不错,怎么今天有空来这儿了?”
王掌柜没想到皇帝会亲自出面,愣了一下,随即扑通跪在地上:“陛下!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这新织机要是普及了,我们这些绸缎商就全完了!江南的织户也要失业,到时候怕是要出乱子啊!”
其他掌柜也跟着跪下,七嘴八舌地喊冤。
“哦?出乱子?”张伟挑眉,“朕倒想听听,会出什么乱子。”
“陛下您想啊,”王掌柜哭丧着脸,“新织机织得又快又好,价钱还便宜,谁还买我们的布?我们的铺子要关门,伙计要失业,家里老小怎么办?江南的织户靠传统织机吃饭,他们也会失业,到时候流离失所,可不是小事啊!”
“还有,”瘦高个掌柜补充道,“这新织机要是传到外国,让那些番邦学了去,咱们的丝绸就卖不上价钱了,国库损失可就大了!”
张伟静静地听着,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才缓缓开口:“王掌柜,你说的这些,朕都明白。但你有没有想过,新织机织出的布又好又便宜,百姓们才能穿得起好衣服,这难道不是好事?”
他指着人群中一个穿着打补丁衣服的妇人:“你看那位大嫂,她要是买得起新织的布,就不用给孩子穿带补丁的衣裳了。百姓日子过好了,才能买更多的东西,你们的生意才能更好,不是吗?”
王掌柜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张伟又看向瘦高个掌柜:“至于传到外国,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咱们有更好的技术,就能织出更好的丝绸,不仅能卖上价钱,还能让番邦更佩服咱们大明朝,这难道不是好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温和起来:“朕知道你们担心失业,担心铺子关门。但朕可以向你们保证,新织机不会让你们失业,反而会让你们赚更多的钱。”
“陛下…此话当真?”王掌柜半信半疑地问。
“自然当真。”张伟笑着说,“朕可以让鲁墨教你们的织工学新织机的用法,还可以让皇家超市帮你们卖新织的布。你们想想,织得又快又好,卖得又多,难道不是赚更多的钱?”
王掌柜和其他掌柜面面相觑,心里都有些动摇。
夏如月也开口道:“诸位掌柜,臣妾知道你们不容易。但时代在变,手艺也得跟着变。以前只有富人能穿丝绸,现在有了新织机,寻常百姓也能穿得起,这市场不就变大了吗?”她指着不远处的布料摊,“你们看,那里的布都快卖光了,这就是商机啊。”
王掌柜看着那些抢着买布的百姓,又看了看皇帝和皇后真诚的眼神,心里忽然有些明白了。或许,这新织机真的不是来砸他们饭碗的,而是来给他们带来新机会的。
“陛下…皇后娘娘…”王掌柜犹豫了一下,“若是我们学新织机,陛下真的会帮我们卖布吗?”
“当然。”张伟拍了拍他的肩膀,“不仅帮你们卖,还会给你们最好的价钱。但有一条,你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哄抬物价,以次充好——否则,朕可就不帮你们了。”
王掌柜连忙点头:“陛下放心!我们一定诚信经营!”
其他掌柜也纷纷表态,说愿意学新织机的用法。
张伟看着他们,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成就感。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商业纠纷,更是打破了一种旧的思维模式——以前总觉得新事物会损害旧利益,却没想到,新事物也能给旧利益带来新机会。
三
绸缎商们的转变,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在京城的商界激起了层层涟漪。
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关注新技法、新物件。有的主动去工匠学堂请教鲁墨,有的则和皇家超市合作,销售新工坊生产的商品。民生市集也越来越热闹,不仅有绸缎,还有新做的农具、家具、甚至还有鲁墨发明的“蒸汽玩具”——一个用蒸汽推动的小木车,引得孩子们追着跑。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这天,张伟正在御书房看账本,徐子谦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脸色有些难看。“陛下,江南的丝绸商联合起来了,说…说要抵制咱们的新织机,还说…还说要断了咱们的生丝供应。”
“断了生丝供应?”张伟皱眉,“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他们说…咱们的新织机抢了他们的生意,要是不停止使用新织机,就不卖给咱们生丝。”徐子谦叹了口气,“江南是咱们主要的生丝产地,要是真断了供应,新织机就成了摆设,民生市集的绸缎也卖不出去了。”
张伟放下账本,沉思起来。他知道,江南的丝绸商势力庞大,和当地的官员勾结密切,不好对付。但他也不能就此妥协,否则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看来,他们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张伟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陆炳,你去查一下,江南的丝绸商为什么这么大胆子,是不是有官员在背后撑腰?”
“臣遵旨!”陆炳应声而去。
夏如月也走了进来,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轻声道:“陛下,臣妾倒是有个主意。”
“哦?皇后有什么主意?”张伟看着她,眼里闪过一丝期待。
“江南的生丝虽然多,但也不是只有他们有。”夏如月说,“臣妾记得,西川和湖广也产生丝,只是以前因为路途遥远,运输不便,价格比较贵。若是咱们能用新修的水渠和官道,把西川和湖广的生丝运过来,不仅能解决供应问题,还能让那些地方的百姓富起来。”
张伟眼睛一亮:“皇后说得对!朕怎么没想到呢?西川和湖广的生丝虽然稍差一些,但用新织机织出来,未必比江南的差!”他站起身,“徐子谦,你立刻派人去西川和湖广,和当地的生丝商联系,就说朕要大量收购生丝,价钱比江南高两成!”
“臣遵旨!”徐子谦应声而去。
张伟看着夏如月,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感动。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皇后在身边出谋划策,有陆炳和徐子谦等人执行,还有鲁墨这样的技术人才,他有信心解决任何问题。
几天后,陆炳回来了,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陛下,查清楚了。江南的丝绸商背后,果然有官员撑腰,而且…而且还是前吏部尚书赵文华的余党,他们一首对陛下怀恨在心,想借机给陛下难堪。”
张伟的眼神变得冰冷:“赵文华的余党?看来,朕以前还是太仁慈了。陆炳,你再去一趟江南,把那些勾结丝绸商、阻碍新政的官员,全都给朕抓回来!”
“臣遵旨!”陆炳应声而去。
张伟看着窗外,心里忽然有种感慨。他知道,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是为了百姓,为了大明的未来。
西
一个月后,江南的生丝禁令,不攻自破了。
西川和湖广的生丝,通过新修的水渠和官道,源源不断地运到了京城。虽然价格比江南的稍高,但质量并不差,用新织机织出来的绸缎,照样受到百姓的欢迎。
江南的丝绸商们,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生丝,心里都慌了。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新的生丝供应源。更让他们害怕的是,陆炳己经在江南抓了好几个勾结他们的官员,罪名是“勾结商人,阻碍新政”。
“咱们还是别抵制了,再这样下去,怕是要赔光家底了。”一个丝绸商忧心忡忡地说。
“是啊,陛下连赵文华的余党都敢抓,咱们要是再闹下去,怕是没好果子吃。”另一个丝绸商附和道。
王掌柜也叹了口气:“以前是咱们糊涂,以为抵制新织机能保住生意,没想到反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依我看,还是跟陛下服个软,学新织机的用法,好好做生意吧。”
其他丝绸商也纷纷点头,说愿意服软。
消息传到京城,张伟笑了。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胜利,更是新政的胜利。
不久后,江南的丝绸商们,派人来到京城,向张伟道歉,说愿意学新织机的用法,还说要和皇家超市合作,把江南的丝绸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张伟接受了他们的道歉,还亲自在民生市集设宴,招待了他们。宴会上,鲁墨演示了最新改良的织机,不仅能织出更复杂的花纹,还能节省更多的丝线。丝绸商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称赞皇帝的远见卓识。
“诸位掌柜,”张伟举起酒杯,“以前是朕考虑不周,没顾及到你们的利益。但朕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用新技法、新思维,一定能把丝绸生意做得更大,让大明的丝绸,传遍天下!”
“陛下英明!”丝绸商们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宴会结束后,张伟和夏如月漫步在民生市集的月光下。市集里的摊位己经收了,但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绸缎的清香和百姓的笑声。
“陛下,您看,”夏如月指着远处的灯火,“那里就是工匠学堂,鲁先生他们还在加班加点地改良织机呢。”
张伟点点头,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感动。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从修水渠到办学堂,从推广新织机到开辟新商路,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每一步也都带来了新的希望。
“皇后,”张伟握住她的手,“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朕可能早就放弃了。”
夏如月的脸微微一红,轻声道:“陛下言重了。臣妾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他们并肩走着,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远处的工匠学堂里,还亮着灯火,像是一颗明亮的星,指引着方向。
张伟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百姓的支持,有臣子的辅佐,有皇后的陪伴,他有信心,也有决心,把这大明,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因为他知道,创新和开放,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生命力。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