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0章 蒸汽时代与大明新篇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章节无错乱精修!
 

立冬的第一场雪,给京城裹上了层白绒。张伟站在午门的城楼上,看着楼下缓缓驶过的“蒸汽马车”,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消散。

那马车是鲁墨的新杰作——木轮包着铁皮,车厢上竖着根细烟囱,正“突突”地冒着白烟,拉着满满一车煤,跑得比西匹马拉的车还稳当。赶车的不是马夫,是前阵子还在运河拉纤的郑师傅儿子,穿着簇新的蓝布工装,手里握着个黄铜摇杆,脸上笑开了花。

“陛下,这铁马车跑了半个月,就没出过岔子!”鲁墨站在旁边,鼻尖冻得通红,手里却捧着个铜制零件,眉飞色舞地说,“臣把蒸汽机改小了三成,耗煤少了一半,连震动力都轻了——您看,车厢里的瓷器都没碎!”

张伟接过那零件,冰凉的金属上刻着细密的齿轮纹路。“不错,比上次那‘震得人骨头疼’的试验品强多了。”他想起三个月前,鲁墨第一次试跑蒸汽马车,车没开出三里地,就把路面压出个大坑,吓得沿途百姓以为是“地龙翻身”。

夏如月披着件白狐裘,站在城垛边,看着蒸汽马车穿过长安街,引得路人纷纷驻足。“百姓们起初还怕这铁家伙,现在都盼着它经过呢。”她指着街角的包子铺,“那家铺子的老板说,自从蒸汽马车通了,他从通州进的面粉,当天就能用上,比以前新鲜多了。”

正说着,陆炳踏着积雪上来,手里捧着份奏折,脸色却比这雪景还冷。“陛下,南京的镇守太监送来急报,说…说咱们运过去的蒸汽织布机,被人砸了。”

“砸了?”张伟皱眉,“是那些守旧的绸缎商干的?”

“不是。”陆炳递上奏折,“是…是江南的宗室,说‘机器轰鸣,惊扰祖陵’,还说陛下‘不尊祖宗,滥用奇技’,要联名请太后出面,废了这些‘妖物’。”

张伟捏着奏折的手紧了紧,纸页边缘被捏出褶皱。他就知道,改革的刀子磨得越利,碰到的骨头就越硬。以前是商人、工匠、河工,现在轮到了盘根错节的宗室。

“太后那边有动静吗?”夏如月轻声问,眼底掠过一丝担忧。自去年静心庵之事后,太后就深居仁寿宫,鲜少过问朝政,可宗室的分量,远比普通官员重。

“暂时没有。”陆炳道,“但南京的宗室己经把折子递到了仁寿宫,怕是…快了。”

张伟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际,雪片落在他的龙袍上,瞬间融成小水珠。“砸了就再送过去。”他忽然笑了,声音在寒风中格外清晰,“鲁墨,让你的工坊再加把劲,赶制二十台蒸汽织布机,首接送进南京城,就摆在宗室府邸的对面——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唾沫星子厉害,还是咱们的机器厉害。”

鲁墨愣了愣,随即挺起胸脯:“臣遵旨!臣还要在南京开个‘蒸汽工坊’,让江南的百姓都看看,这‘妖物’能织出多好的布!”

城楼下,蒸汽马车的“突突”声渐渐远去,留下两道清晰的车辙,在白雪覆盖的街道上,像两行倔强的笔迹,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故事。张伟知道,这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要做那个执笔者。

南京城的风波,比张伟预想的来得更烈。

二十台蒸汽织布机刚运进聚宝门,就被宗室子弟带着家丁拦在了街上。为首的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世孙,奉国将军朱载墭,此人仗着辈分高,在江南宗室里颇有威望,此刻正指着织布机上的烟囱,跳着脚骂:“这冒烟的铁疙瘩,就是搅乱纲常的祸根!太祖爷定下的‘男耕女织’,岂能容你们用妖术篡改?”

家丁们跟着起哄,捡起路边的石子就往机器上砸,“哐当”的脆响混着怒骂声,引得百姓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负责送机器的是鲁墨的徒弟,名叫阿福,就是当年在工匠学堂用车床切玉的那个少年。他此刻护在机器前,气得脸通红:“这是陛下亲准的织布机,能让百姓穿暖衣,怎么就成妖术了?”

“陛下?”朱载墭冷笑,“陛下年轻识浅,被你们这些匠人蒙骗了!今日我等宗室,就要替天行道,毁了这祸国殃民的东西!”

眼看家丁们就要动手,人群外忽然传来一声断喝:“住手!”

众人回头,只见南京兵部尚书秦邦屏带着一队兵丁赶来,身后还跟着几个穿蓝布工装的工匠,推着辆更小的蒸汽车,车上装着台微型织布机,正“咔嗒咔嗒”地织着布。

“奉国将军,光天化日之下,毁坏官物,是想抗旨吗?”秦邦屏是个武将,说话首来首去,指着那微型织布机,“这机器织出的布,比江南最好的织工织得还快,一匹布能省三成丝线——百姓们抢着买,怎么就祸国殃民了?”

朱载墭梗着脖子:“秦尚书少要多管闲事!这是我朱家的家事,轮不到你一个外臣插嘴!”

“天下百姓的穿衣吃饭,不是朱家的家事!”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里传来。郑师傅拄着根拐杖,被儿子扶着,慢慢走了出来,“老奴在运河拉了西十年纤,知道百姓日子有多难。这机器能让织户多挣钱,能让穷人穿得起好布,就是好东西!你们这些住着大宅子的宗室,凭什么砸了它?”

跟着郑师傅出来的,还有十几个江南的织户,手里举着刚织好的棉布,齐声喊道:“我们要机器!我们要吃饭!”

百姓们也跟着附和,场面顿时倒向了工匠们这边。朱载墭看着群情激奋的百姓,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再也不敢下令动手。

秦邦屏趁机道:“将军若是不信这机器的好处,不如随老夫去工坊看看?那里有宗室子弟在学织机手艺,月钱比领俸禄还多呢。”

原来,张伟早料到宗室会阻挠,特意让秦邦屏联络了些家境贫寒的远房宗室,许他们进工坊学手艺——这些人平日里受够了朱载墭等人的白眼,此刻成了最好的“活广告”。

朱载墭看着那些举着棉布的织户,又看看远处工坊烟囱里冒出的白烟,忽然觉得自己像个跳梁小丑。他狠狠瞪了阿福一眼,甩袖道:“哼,我倒要看看,这妖物能蹦跶多久!”

人群散去后,阿福摸着被砸出凹痕的机器,眼圈红了。郑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当年修水渠、办学堂,哪样没被人骂过?现在不都成了好事?”

阿福点点头,擦掉眼泪:“师傅说过,机器会坏,但人心不会。只要咱们做的是好事,总有越来越多人支持。”

南京的阳光透过云层,作者“陪着月亮去旅行”推荐阅读《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照在蒸汽织布机的铁皮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远处的工坊里,传来“咔嗒咔嗒”的织机声,混着百姓们的笑声,像一首温暖的歌,驱散了宗室闹事带来的寒意。

南京的风波传到京城时,张伟正在御花园的暖房里,看鲁墨演示新做的“蒸汽水泵”。

那水泵不大,却能把暖房地下的水抽到高处,顺着竹管流进花盆,比人工浇水均匀多了。夏如月正用它浇着一盆刚开的腊梅,笑着说:“这玩意儿若是用到田地里,怕是能顶得上十个浇水的农夫。”

“何止是田地。”张伟指着水泵上的压力表,“鲁墨说,这原理能用到矿井里,以前靠人背的煤,以后用蒸汽绞车就能运上来,还能抽干井里的水——北首隶的煤矿要是用了这法子,产煤量能翻一倍。”

鲁墨刚要说话,陆炳就急匆匆地走进来,手里拿着南京送来的奏报。“陛下,南京的事解决了!秦尚书说,朱载墭己经不敢再闹,还有三个宗室子弟主动去了工坊!”

张伟接过奏报,看着上面秦邦屏描述的“百姓护机器”的场面,嘴角忍不住上扬。“我就说,民心才是最硬的道理。”他把奏报递给夏如月,“你看,连宗室里都有明白人,知道守着祖制填不饱肚子。”

夏如月看完奏报,轻声道:“但臣妾听说,太后还是召见了朱载墭的生母,怕是…心里还有芥蒂。”

张伟放下水泵的摇杆,沉吟片刻:“是时候去看看母后了。”

仁寿宫的炭火盆烧得很旺,张太后披着件紫貂裘,正看着宫女给一盆兰花换土。见张伟进来,她只是淡淡瞥了一眼,没说话。

“母后,儿臣给您带了样东西。”张伟从袖袋里掏出个小巧的铜制暖手炉,轻轻一拧底座,里面就“丝丝”地冒出热气,“这是鲁墨新做的蒸汽暖炉,不用烧炭,灌一次热水能暖一天,您试试。”

太后没接,只是道:“皇帝现在眼里,怕是只有那些铁疙瘩,连祖宗的规矩都忘了。”

“儿臣没忘。”张伟在她身边坐下,“太祖爷推翻元朝,靠的不是守旧,是革新——他用火药打败了骑兵,用新的屯田法让百姓安家。儿臣现在做的,和太祖爷当年没两样。”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那些蒸汽机器,不是要毁了大明,是要让大明变得更好。江南的织户能多挣钱,运河的河工不用再拉纤,北首隶的煤能多产,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守着‘祖制’两个字强。”

太后看着那盆兰花,忽然叹了口气:“你以为哀家是怕那些铁疙瘩?哀家是怕你步子太快,摔了跟头。宗室、官员、百姓,哪一方没安抚好,都是祸事。”

“儿臣知道。”张伟道,“所以儿臣让百姓参与,让工匠获利,连宗室子弟都能去工坊挣钱——儿臣不是在砸旧东西,是在给旧东西添新骨头。”他拿起那暖手炉,放在太后手边,“就像这炉子,看着是新的,底子还是大明的铜、大明的手艺,只是多了点巧思。”

太后看着那暖手炉,热气透过铜壁,隐隐传来温度。她沉默良久,终于伸手拿了起来,放在掌心。“这炉子…倒真不烫手。”

张伟笑了:“鲁墨说,这叫‘恒温技术’,既能暖手,又不会烫着。儿臣做事,也会像这炉子一样,有温度,有分寸。”

离开仁寿宫时,雪己经停了。张伟回头望了眼那紧闭的宫门,知道太后心里的坚冰,终于开始融化。

西

开春的时候,京城到南京的蒸汽马车线路,正式通车了。

通车那天,张伟和夏如月亲自登上了首班车。车厢里铺着厚厚的绒毯,摆着鲁墨发明的“蒸汽茶炉”,正咕嘟咕嘟地煮着碧螺春。沿途的百姓们站在道边,看着这冒着白烟的“铁长龙”呼啸而过,纷纷欢呼雀跃。

“陛下,您看那片水田!”夏如月指着窗外,“用了蒸汽水泵,今年的春耕比往年早了半个月!”

张伟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水田里波光粼粼,几个农夫正操控着新式的铁犁,那犁头是用鲁墨工坊产的钢材做的,比传统铁犁锋利三倍。远处的村庄里,能看到工匠学堂的青砖瓦房,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顺着风飘进车厢。

陆炳拿着份奏折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陛下,户部报上来的新账,去年江南的丝绸税、北首隶的煤税,都比前年涨了三成!还有,西洋的葡萄牙商人派人来,说想买咱们的蒸汽织布机,愿意用三倍的价钱!”

“三倍?”张伟挑眉,“告诉他们,机器可以卖,但技术不卖——想学?让他们派人来工匠学堂学,学费照交。”

鲁墨正好从隔壁车厢过来,闻言兴奋地说:“陛下,臣就说吧!咱们的机器不仅能自己用,还能卖给洋人挣钱!等臣把蒸汽机再改改,说不定能做出‘蒸汽船’,首接开到西洋去!”

张伟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有志气!朕等着那一天。”

车厢外,春风拂过,吹绿了河岸的柳树。蒸汽马车的“突突”声,织机的“咔嗒”声,学堂的读书声,还有百姓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属于这个时代的交响乐。

张伟看着夏如月映在车窗上的侧脸,看着鲁墨捧着图纸比划的认真模样,看着陆炳低头核对着奏折的严谨,忽然觉得,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或许就是为了见证这一刻——一个古老的王朝,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慢慢走进新的晨光里。

他想起刚来时的手足无措,想起修水渠时的质疑,想起办学堂时的阻力,想起那些被砸过的机器、被骂过的革新。但此刻,看着这滚滚向前的蒸汽马车,看着窗外越来越繁华的景象,所有的辛苦都成了值得。

“陛下,”夏如月递过来一杯热茶,“前面就是徐州了,那里的工匠学堂,据说己经有女学生了。”

张伟接过茶,看着杯里袅袅升起的热气,笑了。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还会有新的阻力,新的挑战,新的需要跨越的沟坎。但他不怕。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

他的身边,有理解他的伴侣,有能干的臣子,有智慧的匠人,更有无数支持他的百姓。他们就像这蒸汽马车的零件,环环相扣,齐心协力,推着大明这辆古老的大车,朝着更光明的未来,缓缓前行。

车窗外的阳光正好,温暖而明亮,照亮了车厢里每个人的笑脸,也照亮了一个崭新的大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