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0章 皇后眼里的新风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章节无错乱精修!
 陪着月亮去旅行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养心殿的窗台上,那盆改良薄荷被挪到了最显眼的位置,叶片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在阳光下闪着光。张伟正趴在案头,对着一张松江府送来的图纸傻笑——上面画着百姓们准备的“迎玉米”仪式,舞龙队的龙嘴里叼着个大大的玉米棒子,看着既滑稽又热闹。

“陛下,您这笑了有一炷香了,腮帮子不酸吗?”李得福端着碗刚沏好的玉米须茶,小心翼翼地放在案边,“松江府的画师真是费心了,连龙鳞上都画了玉米粒,活灵活现的。”

张伟抬起头,揉了揉笑得发酸的脸:“可不是嘛,这才叫艺术源于生活。你看这舞龙的姿势,多标准,比宫里那些只会走流程的强多了。”他指着图纸上一个举着玉米苗的老农,“这老爷子画得像不像王二柱他爹?我瞅着那皱纹都一模一样。”

李得福凑过去看了看,连连点头:“还真像!尤其是那咧嘴笑的模样,跟王二柱送玉米苗来时一个样。陛下您这眼神,真是火眼金睛。”

张伟得意地挑了挑眉,正想再说点什么,就见宫女进来通报:“陛下,皇后娘娘来了。”

他愣了一下,放下图纸:“皇后?这时候来干嘛?”印象里,夏如月没事很少来养心殿,除非是太后有吩咐,或者有什么重要的事。

李得福赶紧收拾起案上的零食碎屑,压低声音说:“奴才听说,皇后娘娘这几日在坤宁宫研究陛下您写的轮作制章程呢,说不定是来请教的。”

“请教?”张伟有点意外,“她不是一首觉得朕搞这些是不务正业吗?”

正说着,夏如月己经走了进来。她今天穿了件石青色的常服,没戴太多首饰,头发简单地挽了个髻,看着比平时素雅了不少。手里还拿着个蓝布包,不知道装着什么。

“臣妾参见陛下。”她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眼神不经意地扫过案上的图纸,嘴角似乎动了一下,像是想笑又忍住了。

“皇后免礼。”张伟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吧。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夏如月坐下,把蓝布包放在膝上,轻声说:“臣妾听说松江府要办‘迎玉米’仪式,还劳烦陛下题了字,特意过来看看。”她顿了顿,补充道,“也想问问陛下,那轮作制的章程,臣妾有些地方没看懂,想请陛下解惑。”

张伟心里咯噔一下,这还是夏如月第一次主动问他政务上的事。他赶紧正了正身子,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哦?皇后有哪里不懂?尽管问,朕一定知无不言。”

李得福在旁边偷偷竖起大拇指——陛下这变脸速度,不去唱戏真是可惜了。

夏如月打开蓝布包,里面是一叠抄好的轮作制章程,上面用红笔圈了几处。她指着其中一处问:“陛下这里写着,‘玉米与豆子轮流种植,可增地力’,臣妾不太明白,豆子怎么能增地力呢?农夫们都说,豆子吸地力最厉害,种过豆子的地,来年种别的都长不好。”

张伟没想到她问得这么专业,愣了一下才解释:“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豆子的根上长着小疙瘩,里面住着能造肥料的细菌,叫‘根瘤菌’,能把空气里的氮变成肥料,留在地里。所以种完豆子再种玉米,玉米长得特别好——这叫‘生物固氮’,高端得很。”

他怕夏如月听不懂,又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化的豆子根,上面画了几个小圆点:“你看,就是这些小家伙在帮忙,比施多少化肥都管用。”

夏如月看着他画的图,又看了看他眉飞色舞的样子,眼神里闪过一丝好奇。以前听他说话,不是“整活”就是“搞事”,从没见过他这么认真地解释一件事,连眼睛都亮闪闪的,像个得了新玩具的孩子。

“原来是这样。”她轻轻点头,又指着另一处,“那这里说的‘休耕’,让土地空一年不种东西,会不会太浪费了?百姓们都觉得,土地闲着就是罪过。”

“这你就不懂了。”张伟放下笔,拿起桌上的一个玉米棒,“土地就像人,也需要休息。连轴转地种东西,地力就耗尽了,跟人累垮了一样。休耕一年,让草长一长,雨水浇一浇,地力就恢复了,来年再种,收成就好得多。这叫‘可持续发展’,懂不?”

夏如月没说话,只是盯着他手里的玉米棒。那玉米棒黄澄澄的,颗粒,还是她前几日让人从御膳房拿来的,说是要看看这“神物”究竟长什么样。当时她还觉得,不过是个寻常作物,被陛下吹上了天,现在听他这么一说,倒觉得这玉米里藏着不少门道。

“陛下懂得真多。”她轻声说,语气里没有了往日的疏离,多了几分真诚,“臣妾以前总以为,种地就是春种秋收,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学问。”

张伟被她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嗨,都是看书看来的。以前在……呃,以前听老先生说的,记了个大概。”他赶紧转移话题,“你能问这些,说明你认真看了章程,不错不错,值得表扬。”

他像模像样地拍了拍手,逗得李得福在旁边偷偷笑。夏如月的脸颊微微泛红,低下头轻声说:“臣妾是皇后,理当为陛下分忧。这些事关乎民生,臣妾多了解些,也能帮着看看奏折,省得陛下太累。”

张伟心里一动,这还是夏如月第一次说要帮他看奏折。以前她总是恪守本分,除了后宫事务,从不过问前朝的事,今天怎么突然变了?

他仔细打量着夏如月,发现她今天的眼神确实不一样。以前看他,不是带着忧虑就是带着无奈,像看个不懂事的孩子;可现在,她的眼神里带着点探究,带着点好奇,像是在看一件新奇的东西,比如……他前几天弄出来的那个玉米脱粒器。

“那正好。”张伟把松江府的图纸推给她,“你看看这个,百姓们准备的仪式,热闹吧?朕打算让锦衣卫把这场景画下来,编成小册子,发到各地去,让大家都学学松江府的积极性。”

夏如月拿起图纸,仔细看了起来。看到舞龙嘴里的玉米棒时,她忍不住抿嘴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百姓们真是用心了,连龙都爱吃玉米。”

张伟看着她笑,忽然觉得有点晃眼。以前总觉得她端庄得像幅画,好看是好看,就是少了点生气,现在她一笑,那幅画好像活过来了,连空气都跟着甜了几分。

“是吧?”他也跟着笑,“我就说百姓有创意吧?比那些老臣强多了,他们就知道说‘不合体统’。”

夏如月放下图纸,看着他说:“陛下,其实……臣妾觉得,您做的这些事,虽然看着热闹,倒真的帮了百姓不少。前几日家兄来信,说保定府的玉米收成好,不少农户都还上了往年的欠账,过年都能吃上肉了。”

她的语气很轻,却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张伟心里,漾起圈圈涟漪。他一首以为,宫里这些人,包括夏如月,都只看重规矩体统,从没在乎过百姓是不是真的过得好。没想到,她竟然会注意这些。

“那是自然。”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些,心里却乐开了花,“朕做这些,就是为了让百姓能吃饱穿暖,过年能吃上肉——这比什么体统都重要。”

夏如月看着他,眼神里的好奇更浓了。她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个皇帝,好像和她印象里的完全不一样。他不喜欢读圣贤书,却知道怎么让玉米长得更好;他不在乎皇家体面,却总想着百姓能不能吃上肉;他说的话总是稀奇古怪,做的事却实实在在地让不少人过上了好日子。

这个人,就像个藏着无数秘密的盒子,以前她懒得去打开,现在却忍不住想知道,里面到底装着些什么。

窗外的阳光渐渐移到了案上,照在那叠轮作制章程上,暖洋洋的。夏如月又问了几个关于玉米种植的问题,张伟都一一解答,偶尔蹦出几个“光合作用”、“有机肥料”的词,见她听不懂,又赶紧用大白话重新解释。

“……所以啊,种玉米不能太密,得让阳光照进来,不然就长不高。”张伟拿起一个玉米棒比划着,“就像人一样,挤在一起喘不过气,怎么长个子?”

夏如月点点头,忽然说:“陛下,臣妾听说,您让鲁墨先生做了个能脱玉米粒的机子?”

张伟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的?”那脱粒器还在试验阶段,没几个人知道。

“前几日去御膳房,听大师傅们说的,说那机子可好用了,一袋玉米,一会儿就脱完了,比十个宫女手剥还快。”夏如月的语气里带着点向往,“臣妾能去看看吗?”

张伟没想到她会对这个感兴趣,心里有点小得意:“当然可以!正好鲁墨今天可能会送来新改进的版本,我带你去看看。”

他起身就要往外走,李得福赶紧拦住:“陛下,您还没批奏折呢!杨阁老说,下午要过来听您的意思。”

张伟这才想起还有一堆奏折没看,懊恼地拍了拍脑袋:“差点忘了。那……皇后先在这儿坐会儿,朕批完这几本就带你去,很快的。”

夏如月点点头:“陛下先忙正事,臣妾不急。”

张伟坐下批奏折,夏如月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安静地看着他。她发现,陛下批奏折的样子和平时完全不同,时而皱眉,时而叹气,时而又突然笑出声,在奏折上画些奇怪的符号——她后来才知道,那叫“表情包”。

他批奏折很快,不像别的皇帝那样逐字逐句地看,总是扫几眼就下笔,要么写个“阅”,要么画个笑脸,遇到不满意的,就写“狗屁不通,重写”,一点也不留情面。

可奇怪的是,那些被他批得乱七八糟的奏折,仔细一看,问题还真都在他画的符号或者写的那几个字里。比如有个地方官报喜说玉米丰收,他画了个哭脸,旁边写着“水灾忘了报?”——后来果然证实,那个地方其实遭了水灾,只是官隐瞒了,想靠报喜蒙混过关。

夏如月看着看着,忽然觉得,陛下好像不是不认真,只是用了一种别人看不懂的方式在认真。他就像个拿着不同尺子的人,别人用的是西书五经,他用的却是百姓的肚子和地里的收成。

“好了!搞定!”张伟把最后一本奏折推到一边,伸了个懒腰,“走,带你去看脱粒器,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夏如月站起身,看着他眼里的兴奋,忍不住笑了:“好,臣妾倒要见识见识,是什么机子让御膳房的大师傅们赞不绝口。”

两人往鲁墨的工坊走去,一路上,张伟不停地给她讲脱粒器的原理,虽然很多词她还是听不懂,但看着他手舞足蹈的样子,她觉得很有趣。阳光透过宫墙的缝隙照下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对寻常的年轻夫妻,在说着家常话。

李得福远远地跟着,看着这一幕,心里嘀咕:陛下和皇后这是怎么了?好像突然亲近了不少。不过这样也好,省得他总担心皇后会像太后那样劝陛下“收敛心性”——现在看来,说不定皇后会被陛下带歪,也开始对那些“奇技淫巧”感兴趣呢。

西

鲁墨的工坊里,到处都是木屑和铁屑,几个工匠正在忙碌着。鲁墨 himself 正蹲在地上,对着一个新做的脱粒器捣鼓着,脸上沾着黑灰,像只花脸猫。

“鲁墨!看谁来了!”张伟喊了一声。

鲁墨抬头一看,赶紧站起来行礼,看到夏如月时,吓了一跳,赶紧用袖子擦脸,结果越擦越花:“陛……陛下,皇后娘娘……您怎么来了?”

“朕带皇后来看你的脱粒器。”张伟指着地上的新家伙,“这就是改进版?看着比上次那个精致多了。”

“回陛下,是的。”鲁墨赶紧介绍,“这次加了个调节缝隙的装置,大玉米小玉米都能脱,还不容易伤玉米粒。”他拿起一个玉米棒放进去,摇了摇把手,玉米粒噼里啪啦地掉了下来,又快又干净。

“哇!真厉害!”张伟拍手叫好,“比上次那个强多了,这个必须批量生产!”

夏如月也看得眼睛发亮,忍不住问:“这个……真的比人手快十倍?”

“回娘娘,不止十倍!”鲁墨得意地说,“熟练工用这个,一天能脱十石玉米,人手最多脱一石。而且还省力,老太太都能摇得动。”

夏如月拿起一粒脱下来的玉米粒,光滑,没有一点损伤。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娘家,看佃户们剥玉米,一个个手都磨破了,晚上还得借着月光剥,不然就赶不上交租。要是早有这东西,他们该省多少力啊。

“这真是个好东西。”她轻声说,语气里满是赞叹,“陛下,应该让各地都用上这个,百姓们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张伟没想到她会主动提出推广,心里很高兴:“朕也是这么想的!让沈万金出钱,鲁墨负责技术,批量生产,低价卖给百姓,或者奖给种玉米种得好的农户——就当是给他们的奖品。”

“陛下英明。”夏如月看着他,眼神里的好奇又多了几分。她忽然觉得,这个总爱“整活”的皇帝,心里装着的,其实都是百姓的冷暖。那些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藏着的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治国方式——不那么高大上,却很实在。

离开工坊时,夕阳正斜挂在宫墙上,把一切都染成了金色。张伟还在兴奋地说着要给脱粒器起个响亮的名字,什么“玉米脱粒小能手”、“皇家剥粒神器”,听得夏如月忍不住笑。

“陛下,臣妾觉得,叫‘便民脱粒器’就很好。”她轻声说,“简单好记,也能让百姓知道,这是为他们做的。”

张伟愣了一下,随即拍手:“好!就叫‘便民脱粒器’!还是皇后有文化,比朕起的那些强多了。”

夏如月看着他真诚的样子,脸颊微红,低下头轻声说:“陛下过奖了。”

回到坤宁宫,夏如月坐在窗前,手里还捏着那粒从工坊带回来的玉米粒。夕阳透过窗棂照在玉米粒上,闪着温暖的光。她想起张伟讲轮作制时认真的样子,想起他看松江府图纸时傻笑的样子,想起他介绍脱粒器时眼里的兴奋……这些画面像走马灯一样在她脑海里转着。

她忽然觉得,这个皇帝好像也没那么糟糕。他是和别人不一样,他不守规矩,他爱说胡话,他总做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但他的心是热的,是向着百姓的。

或许,她以前真的看错他了。

夏如月把玉米粒轻轻放在妆台上,旁边放着那叠抄好的轮作制章程。她决定,明天再去养心殿,问问陛下那个“生物固氮”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忽然觉得,这些以前听着头疼的东西,好像也没那么难理解,甚至……还有点意思。

窗外的暮色越来越浓,坤宁宫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映着窗台上那盆刚搬来的薄荷,轻轻摇曳,像在诉说着一个悄然变化的故事。而养心殿里,张伟还在和李得福商量着给“便民脱粒器”搞个“发布会”,完全没意识到,皇后看他的眼神,己经从最初的忧虑和无奈,变成了现在的好奇和……一点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欣赏。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大明当皇帝,朕的朝堂全是梗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