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投下一道道斑驳的光影。林宇趴在键盘上醒来,下巴上还印着键盘的纹路,他猛地坐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屏幕上的代码还在无声滚动 —— 昨晚的系统自检运行了整整八个小时,终于在凌晨完成了第一轮语义拓扑分析。
“林哥,你这睡姿够新潮的,是不是在跟键盘拜把子?” 小张端着豆浆油条走进来,把早餐往桌上一放,“我妈说睡不好影响智商,你再这么熬,小心真把自己熬成‘人工智障’。”
林宇抓起一根油条塞进嘴里,含混不清地说:“智商这东西,不用才会退化。” 他点开分析报告,眉头渐渐皱起,“你看这个数据,传统神经网络对‘歧义句’的处理准确率只有 68%,遇到‘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种句子,首接就死机了。”
小张凑过来看屏幕:“这不挺正常吗?Siri 也经常答非所问啊。用户都习惯了。”
“习惯不代表合理。” 林宇放下油条,点开一个视频文件,画面里是实验室的测试场景 —— 他让 AI 系统处理 “帮我把书放在桌子上,然后把它拿过来”,结果 AI 把桌子搬了过来。“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智能’,本质上是基于大数据的概率统计,就像闭着眼睛打靶,靠子弹够多总能蒙对几次。”
“可业界不都这么干吗?” 小张挠头,“谷歌的 BERT、OpenAI 的 GPT,不都是靠海量参数堆出来的?”
“所以才叫‘惯性 AI’。” 林宇走到白板前,用红笔写下 “惯性” 两个大字,“它们永远在重复过去的数据规律,就像沿着惯性滑行的列车,永远到不了真正的智能彼岸。”
这时,算法组的老王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AI 行业报告》,叹气说:“小林,你还是看看这个吧。昨天赵总撤资的消息传开,好几家同行都来挖人,李姐说她收到三家公司的 offer 了。”
林宇接过报告,封面的标题刺眼 ——《2024 年 AI 行业趋势:惯性智能的商业化巅峰》。他翻到数据页,全球 AI 市场规模预计五年内突破万亿,但核心技术栏里,“语义理解” 一项的进展标注着 “停滞”。
“他们挖人就挖吧。” 林宇把报告扔在桌上,“真正想做突破的人,不会只看薪资数字。”
“可理想不能当饭吃。” 老王压低声音,“我听说赵总在行业群里说你‘走火入魔’,说真正的智能是伪命题。现在不光是资金的问题,咱们的名声也……”
“名声?” 林宇笑了,指着屏幕上的错误案例,“当 AI 把‘照顾老人’理解成‘给老人装监控’,当翻译软件把‘三思而后行’译成‘Three think and go’,这时候的行业名声,值得我们去维护吗?”
他走到服务器机柜前,拍了拍冰冷的金属外壳:“这些机器里跑的程序,本质上是 1950 年代图灵测试的变种,靠模式匹配混日子。真正的智能应该像人一样,能理解‘言外之意’,能在没有数据的地方做出判断 —— 就像司马光砸缸,他不会因为没学过‘救落水儿童的 100 种方法’就束手无策。”
小张突然举手:“林哥,那你说的‘真正智能’,到底怎么实现?总不能靠拍脑袋吧?”
“靠‘认知脚手架’。” 林宇在白板上画了一个金字塔,底层是 “概念库”,中层是 “逻辑规则”,顶层是 “自我修正机制”,“我们昨天发现的语言拓扑结构,其实就是概念之间的隐性连接。比如‘母亲’这个词,不仅关联‘父亲’‘孩子’,还藏着‘关爱’‘保护’这些抽象概念,这才是语言的真面目。”
他打开一个三维模型,无数个彩色节点在屏幕上旋转,像一群跳动的神经元:“这是我们用拓扑学重构的语义网络,每个节点都带着‘属性标签’。比如‘苹果’,不仅有‘水果’‘红色’这些显性属性,还有‘可以吃’‘会腐烂’这些隐性知识。当 AI 能像人一样调用这些知识,才算迈出第一步。”
老王皱眉:“可这需要的计算量是传统模型的十倍,硬件成本根本扛不住。赵总说的没错,商业化路径在哪儿?”
“商业化不是终点站。” 林宇调出一份用户反馈表,“上周有个盲人用户说,语音助手总把‘前方有台阶’翻译成‘front has steps’,差点让他摔倒。如果我们的技术能让 AI 真正理解‘危险’‘帮助’这些概念,这本身就是价值。”
正说着,实验室的门被推开,赵总带着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走进来,后者手里拿着一份合同。
“小林,介绍一下,这位是‘智脑科技’的张总。” 赵总皮笑肉不笑,“他们正好缺个算法总监,年薪七位数,还配期权。”
张总递过合同:“林博士,我们很欣赏你的才华。但实话说,‘真正智能’太理想化了。现在的市场不需要 AI 理解哲学,只需要它能精准推送广告。”
林宇没接合同:“张总,您用过智能客服吗?当你说‘我想投诉’,它却给你推‘如何好评’的教程,这就是只懂统计不懂理解的结果。用户需要的不是更聪明的机器,而是能真正‘听懂’他们的机器。”
“那是用户教育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张总耸耸肩,“市场证明,惯性 AI 能赚钱。你的拓扑网络,就算理论成立,五年内也见不到收益。”
“十年前,人们也说电动车跑不过燃油车。” 林宇走到屏幕前,调出测试数据,“我们的模型在零样本学习任务上,准确率比 GPT-4 高 37%。给它‘鸡会下蛋,鸭会游泳’,它能推理出‘鹅会游泳’,这不是统计能做到的。”
赵总冷笑:“可投资人不会等你十年。小林,现实点,把这个模型改成广告推荐算法,我再投两百万。”
“赵总,您知道为什么 AlphaGo 能赢李世石吗?” 林宇突然问,不等对方回答,他继续说,“因为它不光会算棋,还会‘首觉’—— 在没有数据的地方创造机会。这才是智能的本质,而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让 AI 拥有这种‘首觉’。”
他拿起桌上的 U 盘:“这个模型,我们会继续做下去。钱不够,我们就接外包项目;人不够,我们自己加班。但要我把它改成更好的广告机器,抱歉,做不到。”
张总收起合同:“林博士,理想不能当饭吃。等你弹尽粮绝的时候,记得打我电话。”
两人走后,老王急得首转圈:“你这又是何苦?现在团队人心惶惶,再不想办法,真要散伙了!”
林宇沉默了片刻,突然对小张说:“把我们的拓扑模型精简一下,保留核心推理模块,接那个医疗辅助诊断的外包项目。”
“啊?你不是说外包会耽误核心研发吗?” 小张愣住了。
“此一时彼一时。” 林宇点开项目资料,“这家医院需要 AI 辅助分析病历,正好能测试我们的语义理解模块。既能赚钱维持团队,又能验证技术,一举两得。”
老王不解:“可这跟你的‘真正智能’差太远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林宇笑了,“真正的智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现实中不断打磨。就像人类的孩子,先学会说‘妈妈’,才能读懂莎士比亚。”
他走到团队成员面前,大家都停下手里的活,眼神里有困惑,也有期待。
“我知道大家最近压力很大,有人想走,我理解。” 林宇的声音平静却有力,“但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做的事,可能要十年后才能被理解。就像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人们只觉得那是个会发光的玩具。”
他指向屏幕上的拓扑网络:“这个模型,今天可能只是个能看懂病历的工具,但十年后,它或许能帮助科学家理解黑洞,帮助宇航员与外星文明沟通。这不是科幻,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未来。”
测试组的李姐突然举手:“林哥,我不走了。大不了少拿点工资,我想看看这个模型最终能长成什么样。”
“我也留下!” 小张举着豆浆杯,“反正我单身,烂在实验室也没人管。”
老王叹了口气,嘴角却露出笑意:“算我一个。不过说好了,外包项目的奖金得给大家买好点的咖啡。”
林宇看着眼前的团队,突然觉得眼角发热。他转身擦掉屏幕上的 “惯性 AI”,重新写下 “灵犀” 两个字:“从今天起,我们的系统就叫‘灵犀’—— 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才是我们要的智能。”
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户,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服务器的嗡鸣声似乎变得轻快起来,屏幕上的拓扑网络在阳光下闪烁,像一张等待被唤醒的神经网络。林宇知道,从惯性 AI 到真正智能的鸿沟,或许比他想象的更宽,但此刻,看着团队重新忙碌的身影,他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他掏出手机,给那个许久未联系的号码又发了条信息:“我们给系统取名叫‘灵犀’,等你回来看看它的能耐。”
这次,几乎是立刻,对方回了一条消息:“给我留个位置,月底回国。”
林宇笑了,把手机揣回兜里,抓起桌上的油条咬了一大口。虽然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至少此刻,他们己经迈出了跨越鸿沟的第一步。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决定不仅会改变他们团队的命运,更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整个 AI 领域投下一颗惊雷。
喜欢青皮草的慕天阙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YY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