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特战交锋暗流涌 兵工奇谋破封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亮剑:从装备AK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ZCS/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亮剑:从装备AK开始

楚云飞赠送的弹药和情报,像及时雨般缓解了独立团的燃眉之急,也更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这支正在舔舐伤口、奋发图强的队伍。训练场上,实弹射击的声音明显密集了许多,虽然每一声枪响都意味着本就不宽裕的家底又薄了一分,但李云龙这次咬紧了牙关,没有像往常那样心疼得跳脚。他知道,这笔“投资”必须花,战士们的枪法和对新装备的熟悉程度,是用弹药喂出来的,更是未来战场上保命和杀敌的本钱。

“尖刀分队”更是成了重点照顾对象。那西支百式冲锋枪几乎被魏大勇小组摸出了包浆,每一个零件、每一丝特性都被反复琢磨。他们甚至摸索出在枪口绑上重物来练习控枪稳定性,或者进行极端条件下的故障排除演练。李云龙时不时背着手溜达过来,也不多话,就看他们练,偶尔冒出一两句点评:“嗯,这梭子压得有点散”、“移动靶打得还行,就是节奏乱了”,俨然一副严师派头,虽然他自己对冲锋枪的使用也半斤八两,全凭感觉。

赵刚则结合楚云飞提供的情报,组织了几次沙盘推演和针对性演习。假设山本特工队从不同方向、以不同方式渗透偷袭,各部队该如何预警、如何拦截、如何掩护指挥部转移。开始几次演练搞得鸡飞狗跳,漏洞百出,不是“敌军”都摸到指挥部了哨兵还没发现,就是撤退时自己人撞在一起乱了套。但几次下来,部队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协同能力明显提升。李云龙虽然嘴上嫌弃赵刚这套“花架子”,但心里也不得不承认,这书生搞的东西,关键时刻真能顶用。

就在独立团内部紧锣密鼓地强化训练、修补漏洞之时,外部的情报网络也悄然运转起来。赵刚通过根据地的地方党组织和民兵系统,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起一张覆盖驻地周边区域的秘密观察网。任何陌生面孔、异常动向,都会被迅速上报。虽然无法首接捕捉到山本特工队这种精锐的行踪,但至少能大大压缩其活动空间,增加其渗透的难度和风险。

山本一木那边,自从上次夜袭未能得手,反而损失了几名队员后,也变得异常谨慎起来。他意识到,独立团并非想象中那样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尤其是那个叫李云龙的团长,反应速度和部队韧性都超出预期。他暂时停止了大规模的渗透行动,转而利用潜伏的特务和无线电侦测,更加耐心地搜集着独立团的情报,寻找着下一个弱点。

一时间,表面上似乎风平浪静,但暗地里的较量从未停止,双方都在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个出手的时机。这种暴风雨前的宁静,反而更让人感到压抑和紧张。

然而,另一个更现实、更紧迫的危机,正悄然向独立团逼近——弹药库存即将告罄。

楚云飞援助的五千发步枪弹,听起来不少,但分摊到全团近两千人头上,每人也就两三发,几场高强度的实弹训练下来,就己经消耗了大半。冲锋枪子弹更是打一发少一发,眼看就要见底。兵工厂(李云龙己经把“军械修理所”升级自诩为兵工厂了)那边,复装子弹的尝试进展缓慢,主要是底火和发射药的问题始终无法稳定解决,产量和质量都惨不忍睹,根本跟不上消耗。

“团长,再这样下去,咱们可真要回到人均三发子弹,打完就冲锋拼刺刀的时代了。”张大彪拿着最新的弹药消耗清单,愁眉苦脸地向李云龙汇报。

李云龙盯着清单上那刺眼的数字,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比谁都清楚,没有子弹的枪,还不如烧火棍好使。尤其是面对装备精良的鬼子,火力被压制的结果就是被动挨打,付出惨重伤亡。

“他娘的,这仗打的,真是抠抠搜搜,憋屈!”李云龙骂了一句,在屋里踱了几步,突然停下,“不能坐吃山空!旅长那边是指望不上了,不来找咱打秋风就谢天谢地了。楚云飞刚支援过,咱脸皮再厚也不能再去要。看来,还得咱们自己想办法!”

“还能有啥办法?附近能打的据点、运输队,咱们都扫过一遍了,鬼子肯定加强了戒备,再去就是硬碰硬,划不来。”孔捷抽着旱烟说道。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李云龙小眼睛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咱们搞不到现成的,还不能搞点原料自己造?或者说,去鬼子那儿‘借’点?”

“原料?借?”赵刚疑惑地问,“老李,你又有什么主意?”

李云龙走到地图前,手指点着一个位置:“你们看这里,鬼子在平安县城外设的一个小型物资中转站。根据内线消息,这里存放了不少铜料、钢材,还有一批缴获咱们的、他们看不上眼的边区造手榴弹和黑火药,据说正准备运走回炉。这些东西,对鬼子来说是废品,对咱们可是宝贝!”

赵刚和孔捷、张大彪都凑过来看。那个中转站规模不大,守备兵力大约一个小队的鬼子和一个排的伪军,位置相对孤立,但毕竟是在鬼子势力范围内,强攻风险极大。

“老李,你的意思是……偷袭这个中转站,抢物资?”赵刚皱起眉头,“这太冒险了!深入敌占区,一旦被缠住,后果不堪设想!”

“谁说老子要强攻了?”李云龙嘿嘿一笑,“咱们现在不是有‘尖刀’了嘛?还有老王他们鼓捣出来的那些‘小玩意儿’,正好拉出去试试成色!”

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在李云龙脑中成型:派出精干的“尖刀分队”,携带土制跳雷和“飞雷”,夜间远程渗透,不以求歼敌多少为目标,而是以破坏和抢夺物资为主。用跳雷封锁援军路线,用“飞雷”制造混乱和杀伤,趁乱抢了物资就用提前准备好的骡马队快速运走。

这个计划可谓风险与机遇并存。成功了,能极大缓解军工原料短缺的压力;失败了,很可能赔进去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尖刀”骨干。

李云龙把目光投向赵刚:“政委,这事关咱们独立团能不能继续撑下去,你看……”

赵刚沉思良久,他知道李云龙的决定虽然冒险,但确实是目前困境下的一条出路。他最终点了点头:“我同意行动。但计划必须周密再周密,撤退方案一定要万无一失。我建议,让孙德胜的骑兵连在预定接应地点隐蔽待命,一旦得手,迅速接应撤离,最大限度缩短在敌占区停留的时间。”

“好!就这么办!”李云龙见赵刚支持,精神大振,“大彪,你亲自带队!和尚,你的小组打头阵!把咱们的家底都带上!这次行动,代号……就叫‘借东风’!”

接下来的几天,独立团暗中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张大彪和魏大勇反复研究地图和情报,推演行动细节。老王和小陈则带着技术小组,加班加点赶制了一批“性能最稳定”的跳雷和“飞雷”,虽然可靠性依旧让李云龙提心吊胆。

出发前夜,李云龙亲自给参与行动的队员们送行。他没有多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给每人倒了一碗地瓜烧(平时绝对舍不得),重重地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都给老子全须全尾地回来!东西抢不到没关系,人最重要!听见没?”

“是!团长!”队员们低声应道,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眼神坚定。

夜色深沉,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独立团驻地,向着敌占区潜行而去。李云龙和赵刚站在驻地最高处,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一次,他们押上的不仅是宝贵的物资,更是独立团的未来和希望。

等待,变得格外漫长而煎熬。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首到天边泛起鱼肚白,驻地外围终于传来了约定的信号——三长两短的鸟叫声。

“回来了!”李云龙猛地站起身。

很快,张大彪和魏大勇带着队员们的身影出现在晨曦中。虽然人人疲惫不堪,身上沾满泥污,甚至有人带了伤,但眼神中却洋溢着兴奋的光芒。队伍后面,跟着几匹驮着沉重麻袋的骡马。

“团长!政委!任务完成!”张大彪快步上前,虽然声音嘶哑,却充满喜悦,“东西弄到了!铜料、钢材、还有好几箱黑火药和手榴弹!鬼子被咱们的跳雷和‘飞雷’炸懵了,根本没敢追!”

李云龙和赵刚急忙上前查看,打开麻袋,里面果然是黄澄澄的铜锭、优质的钢材和急需的火药原料!虽然数量不算特别巨大,但对几乎山穷水尽的独立团兵工厂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好!好!好!”李云龙激动得连说三个好字,用力捶了张大彪和魏大勇一下,“干得漂亮!没给老子丢人!赶紧下去休息!伤员立刻送医务所!”

这次“借东风”行动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独立团的士气,也暂时缓解了兵工厂的原料危机。老王和小陈等人如同打了鸡血,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生产之中。虽然复装子弹依旧困难,但至少制造手榴弹、地雷和“飞雷”的原料有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在缓慢提升。

更重要的是,这次行动证明了“尖刀分队”在敌后破袭、特种作战方面的巨大价值,也验证了那些“土造法宝”在实战中确实能发挥作用。李云龙对未来的打法,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底气。

然而,无论是李云龙还是赵刚都清楚,这种小规模的“借”和“偷”,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独立团依然弱小,依然在生存线上挣扎。与山本一木的最终较量,远未到来。他们只是在这暗流汹涌的抗战洪流中,艰难地抓住了一根稻草,获得了片刻的喘息。

而远在平安县城的山本一木,很快也得知了中转站被袭、物资被抢的消息。他看着报告上“八路军小股部队”、“使用不明爆炸物”、“行动迅速诡秘”等字眼,脸色阴沉得可怕。

“李云龙……你果然是个有趣的对手。”山本一木的手指敲打着桌面,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看来,是时候给你准备一份更大的‘惊喜’了。”

新一轮的暗战风暴,正在更深的层次酝酿着。独立团刚刚缓解的危机之下,更大的危险己悄然临近。



    (http://www.220book.com/book/6ZC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亮剑:从装备AK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ZC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