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如同盛夏暴雨前的闷热,笼罩在整个独立团根据地。田间地头劳作的百姓明显少了,各村都按照指示开始坚壁清野,粮食藏进地窖,水井进行伪装,民兵们加紧巡逻,眼神里充满了警惕和不安。种种迹象表明,鬼子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情报如同雪片般汇集到独立团团部。平安县城的日军守备大队,纠集了附近几个据点的日伪军,总兵力超过一千五百人,配属了迫击炮和重机枪,由大队长吉野正雄亲自指挥,正准备兵分三路,对独立团核心区域进行拉网式扫荡,扬言要彻底铲除这颗“皇军心腹之患”。
团部里,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李云龙、赵刚、孔捷、张大彪等主要干部围在地图前,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严肃。
“狗日的小鬼子,看来是真急眼了。”李云龙咬着后槽牙,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标注的敌军进攻路线上,“三路并进,步步为营,这是想把咱们一口吞了啊!”
“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赵刚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吉野大队是鬼子乙种师团的精锐守备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不是之前我们遇到的杂牌和伪军。硬碰硬,我们毫无胜算。”
孔捷吐出一口烟圈,眉头紧锁:“根据地就这么大,回旋余地有限。老百姓还没完全转移,咱们不能一走了之。看来,只能依托地形,节节阻击,拖延时间,寻找战机了。”
“节节阻击?”李云龙眼睛一瞪,“拿什么阻?拿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去挡鬼子的炮弹吗?老子不干这亏本买卖!”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桌子上,目光扫过众人:“鬼子不是铁板一块!三路大军,总有强弱,总有配合不到的地方!咱们就跟他们玩捉迷藏!避其锋芒,击其惰归!”
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主力部队和机关单位,掩护群众,向深山区的备用根据地转移!老孔,你带二营三营负责断后,利用地形和之前埋设的地雷,层层阻击,迟滞敌人速度,但记住,不准死守!打一下就撤!保存实力为主!”
“是!”孔捷沉声应道。
“大彪!”李云龙看向张大彪,“你的‘尖刀分队’,现在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化整为零,撒出去!像钉子一样楔在鬼子的肚子里!给老子盯死了吉野的指挥部和他的补给线!找机会敲掉他的炮兵和重机枪!袭扰他的运输队!让他睡不着觉,走不安生!记住,你们的任务不是歼灭,是骚扰、是破坏、是给他放血!”
“明白!团长!”张大彪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魏大勇更是摩拳擦掌。
“老子带一营和团部首属队,作为机动力量,瞅准机会,干他一家伙!”李云龙最后说道,目光炯炯,“政委,群众转移和后勤保障,就交给你了!”
赵刚重重点头:“放心!老李,你们一定要小心!切忌恋战!”
作战计划迅速下达,独立团这部战争机器高效运转起来。百姓们在部队和地方干部的组织下,扶老携幼,带着尽可能多的粮食和牲畜,向着茫茫大山深处转移。战士们则忙着加固工事,埋设地雷(主要是老王他们赶制出来的绊发雷和跳雷),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
很快,日军的扫荡开始了。三路日军如同三把巨大的梳子,缓缓向根据地中心区域推进。炮弹呼啸着砸向可疑的山头和林地,重机枪子弹泼水般扫射着每一个可能藏匿敌人的角落。小鬼子的战术呆板却有效,步步为营,遇到抵抗就用绝对火力压制,然后步兵冲锋清剿。
孔捷指挥的阻击部队打得异常艰苦。他们利用每一道山梁、每一个村庄进行顽强抵抗,埋设的地雷不时给鬼子造成伤亡,“飞雷”也在远距离上进行了几次蹩脚但吓人的射击。但敌人的火力优势太大了,往往阻击不到半小时,就不得不被迫撤退,伤亡不小。
“团长!鬼子的炮火太猛了!二连伤亡很大,快顶不住了!”一个通讯兵满脸硝烟地跑来向李云龙报告。
李云龙脸色铁青,他知道硬顶下去不是办法。“告诉孔捷,按计划撤退到第二道防线!把鬼子往山里引!”
与此同时,张大彪和魏大勇带领的“尖刀分队”也像幽灵一样活动起来。他们小组行动,神出鬼没。魏大勇小组摸到了鬼子一支运输队附近,用精准的冷枪干掉了押运的鬼子兵和司机,点燃了车上的物资后迅速撤离。另一个小组则夜间潜行到鬼子一个炮兵阵地外围,用掷弹筒远远地打了几发炮弹(缴获的),虽然没造成多大破坏,却引得鬼子炮兵阵地一片混乱,自己人打了半天照明弹。
这些袭扰战术虽然无法阻止日军主力的推进,却极大地迟滞了其速度,牵制了其兵力,搞得鬼子指挥官吉野正雄烦躁不己。他发现自己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明明拥有绝对优势,却总是无法抓住八路军主力予以歼灭,反而不断被小股部队骚扰,后勤线也受到威胁。
“八嘎!这些土八路,像苍蝇一样讨厌!”吉野在指挥部里气得大骂,“命令部队,加快清剿速度!不要理会小股骚扰,首扑他们的核心区域!”
然而,进入山区后,日军的机械化优势难以发挥,队伍被拉长,补给困难的问题开始显现。而独立团则如鱼得水,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敌周旋。
李云龙亲自带领一营,抓住一股冒进追击的鬼子中队,利用一个狭窄的山谷,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集中全营的火力(虽然寒酸),加上预设的雷区和新装备的十几颗“飞雷”齐射(那场面相当混乱,大部分不知道飞哪儿去了,但声势骇人),愣是吃掉了鬼子近一个小队,缴获了一批弹药,然后迅速转移。
仗打得艰苦,但也卓有成效。日军的扫荡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伤亡消耗却在不断增加。吉野开始感到有些骑虎难下。
就在前线激战正酣之时,赵刚在后方也遇到了大麻烦。大量群众和伤员涌入备用根据地,粮食、药品、特别是干净的饮用水开始出现短缺。更糟糕的是,兵工厂转移时,那台好不容易凑合着用的手摇式小型锻压机在颠簸中损坏了,无法修复!这意味着,无论是复装子弹还是制造手榴弹壳,都失去了最关键的工具!
“政委,没有锻压机,咱们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老王急得嘴角起泡,“手榴弹壳造不出来,复装子弹的弹壳整形也做不了,兵工厂等于瘫痪了!”
赵刚看着焦急的老王和眼前一堆无法加工的原材料,眉头紧锁。前线的战士在流血,后方的军工却断了链子,这绝对不行!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召集兵工厂的技术骨干开会。“同志们,机器坏了,但我们的脑子没坏!老祖宗没有机器的时候,难道就不打造兵器了吗?大家想想,有没有什么土办法能替代锻压?”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但提出的办法要么不现实,要么效率太低。就在这时,曾经做过杂货铺伙计、脑子最活络的小李犹豫地开口:“政委,我老家以前有些打铁铺子,没有汽锤的时候,会用一种笨办法,叫‘夹板锤’……”
“夹板锤?仔细说说!”赵刚眼前一亮。
小李连比划带说:“就是弄个结实的木架子,上面装一根硬木做的锤头,锤头后面拴上绳子,靠人拉绳子把锤头提起来,然后松手砸下去……虽然慢,力气也小,但对付铜锭和小的钢料, maybe 能行?就是特别费人……”
“费人不怕!”赵刚立刻拍板,“现在人手还能抽调一些!老王,你立刻带人,按照小李说的,想办法造这个‘夹板锤’!需要什么材料,我想办法解决!”
说干就干。在老王的带领下,兵工厂的工人们和部分支援的战士一起动手,砍树、找铁件、搓绳索……凭着简陋的工具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居然真的在一天之内,硬是敲敲打打地弄出了一台看起来无比简陋粗糙的“夹板锤”!
当第一块烧红的铜锭在人力拉动的木锤下,被艰难地锻打成薄片时,整个兵工厂的人都欢呼起来!虽然效率极其低下,需要西五个人轮流拼命拉绳子才能完成以前机器轻松完成的工作,但至少,生产线又勉强运转起来了!
消息传到前线,李云龙得知后,又是心疼又是感慨:“老赵这书生,关键时刻真顶用!还有老王、小李他们,都是好样的!等打完了这仗,老子非得好好犒劳他们!”
靠着前后方将士群众的共同努力,独立团硬是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顶住了日军第一波凶猛的扫荡。吉野大队虽然占领了一些村庄,却未能捕捉到八路军主力,自身反而损失不小,士气开始下降。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鬼子的扫荡绝不会轻易结束。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独立团就像一根被压弯的竹子,看似摇摇欲坠,却韧性十足,仍在顽强地寻找着反弹的机会。
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ZC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