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昆阳城外的废墟还飘着焦土味,刘秀就带着军需官周仓、主簿陈俊和几个宗室子弟,站在张大爷家的断壁前。晨光里,三位老人正蹲在废墟边,小心翼翼地扒着还能辨认的陶片、木柴,动作迟缓却执着——那是他们半辈子生活的痕迹,哪怕烧得焦黑,也舍不得丢。
“张大爷,昨晚没睡好?”刘秀走过去,递上一块温热的麦饼,“城里的炊房刚做的,您先垫垫肚子。”
张大爷接过麦饼,却没吃,看着废墟叹了口气:“文叔将军,我知道您是好意,可这屋子没了,我心里空落落的。不是心疼东西,是住了一辈子,有感情了。”
旁边的李大爷也附和:“是啊,我那屋梁是我年轻时亲手砍的树,刨了三个月才做成,现在烧成这样,心里不是滋味。”
刘秀沉默片刻,转身对身后的周仓说:“周仓,把军需账册拿来,咱们算算,给三位老人赔偿多少粮食、布帛,还有盖新房需要的木材、砖瓦,都记上。”
周仓愣了一下,连忙摆手:“将军,不可啊!现在军粮本来就紧张——莽军围了这么久,咱们的存粮只够支撑十日,要是再拿出粮食、布帛给百姓赔偿,万一援兵没及时到,守城的士兵都要饿肚子了!”
陈俊也跟着劝:“周仓说得对,文叔将军。百姓那边,咱们可以先安抚,说等打赢了莽军,再加倍补偿。现在当务之急是守城,要是城破了,再多赔偿也没用啊!”
几个宗室子弟也纷纷点头:“是啊文叔,咱们刘氏的私财也不多,还要留着给士兵添置军械,不能都花在百姓身上。”
刘秀看着众人,眉头微蹙——他知道军需紧张,也知道军械重要,但他更清楚,民心比粮食、军械更重要。昨晚陨石坠落,虽然靠预警救了老人的命,却毁了他们的家,要是连这点赔偿都舍不得,百姓会怎么想?说他只会用“天罚”吓唬莽军,却不管自家百姓的死活?那之前防疫、救灾攒下的民心,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二
“诸位,我知道军粮紧张,也知道军械重要。”刘秀提高声音,让在场的人都能听清,“可你们想过吗?咱们守昆阳,守的是谁?是城里的百姓,是这些愿意跟着咱们反莽的父老乡亲!要是咱们连百姓的家被毁了都不管,他们还会信咱们吗?还会帮咱们守城吗?”
他指着废墟旁的老人,语气沉重:“张大爷他们,昨天差点被陨石砸中,是咱们强行把他们背出来的。现在他们的家没了,咱们要是连句像样的补偿都没有,良心过得去吗?再说,莽军为什么士气低?因为他们失了民心,士兵不愿为王莽卖命;咱们为什么能守住昆阳?因为百姓信咱们,愿意给咱们送粮、送药、帮着守城!”
周仓还是有些犹豫:“可将军,存粮真的不够啊!昨天清点,咱们只剩三千石粟米,还要供应五千士兵,要是拿出五百石给百姓,剩下的只够撑八天了!邓禹将军的援兵还没消息,万一……”
“没有万一。”刘秀打断他,眼神坚定,“援兵会来的,咱们也能守住昆阳。但要是没了民心,就算援兵来了,百姓不愿帮忙运物资、抬伤员,咱们照样打不赢。而且,我不是要‘拿’军需的粮,是用我自己的私财,还有宗室的部分存粮。”
他转头看向几个宗室子弟:“咱们刘氏是南阳宗室,反莽是为了复兴汉室,更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百姓受了损失,咱们身为宗室,难道不该出份力?我先表个态,我之前改良农具、屯田攒的两百石粟米,还有阴家给的聘礼(除了己典当的玉璋),剩下的五十匹布、十斤铜器,全部拿出来,给三位老人赔偿,还要额外给他们盖新房的钱。”
宗室子弟们愣住了——刘秀的私财是出了名的少,他穿越后务农攒的粮食、阴家的聘礼,大多用来赈济流民、补贴军需,现在竟然要全部拿出来赔偿百姓。为首的宗室子弟刘良犹豫了一下,说:“文叔,你都拿出来,那你自己怎么办?而且盖新房要不少钱,光靠你的私财不够。”
“我没关系。”刘秀摇摇头,“我住军营就行,有口饭吃就够。盖新房的钱,不够的部分,我再想想办法。”
三
就在这时,阴丽华带着两个侍女赶来,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走到刘秀身边:“文叔,我听说你要拿私财给老人赔偿,这是我最后一件嫁妆——金步摇,还有阴家商队刚送来的一百石粟米、三十匹细布,都用来给老人赔偿、盖新房。”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东汉当皇帝,朕的武力值开挂她打开木盒,里面躺着一支鎏金步摇,凤凰造型的钗头缀着细小的金铃,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这是阴家祖传的首饰,也是阴丽华最珍爱的嫁妆,之前典当玉璋时都没舍得动它。
“丽华,这是你的嫁妆,你……”刘秀看着金步摇,心里一暖又一紧。
阴丽华笑着摇摇头:“嫁妆再珍贵,也不如百姓的家园重要。咱们之前说过,要一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正是时候。而且,这金步摇就算当了,等打赢了莽军,咱们还能再做。可百姓的信任要是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周仓看着阴丽华递过来的粟米、布帛和金步摇,又看看刘秀坚定的眼神,突然单膝跪地:“将军!夫人!是末将糊涂!末将只想着军需,却忘了民心是最大的军需!末将这就去军需库,再调出两百石粟米、二十匹布,算军需的补充,保证不影响士兵口粮——末将亲自盯着调配,每天省出两成口粮,够撑到援兵来了!”
陈俊也连忙说:“末将也去!主簿府还有些备用的木材、砖瓦,是之前修城墙剩下的,全部拿来给老人盖新房,不用花钱买!”
宗室子弟们也纷纷表态:“文叔,我们也出私财!我家有五十石粟米,拿出来!”
“我家有几匹麻布,虽然不如细布好,给老人做衣服也够用!”
刘秀看着众人转变的态度,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不是自己的话有多有力,是大家都明白,民心才是守城的根本。他扶起周仓,说:“周仓,不用省士兵口粮,咱们可以想别的办法——比如组织士兵开垦城外的荒地,种些速生的粟米;再让阴家的商队多跑几趟,从附近的县城买粮,我给他们写书信,让他们用盐铁作抵押,肯定能买到。”
“将军英明!”周仓站起身,干劲十足,“末将这就去安排——先给三位老人发赔偿,再组织人盖新房,保证让他们半个月内住上暖和的屋子!”
西
当天上午,昆阳城里就响起了热闹的动静——周仓带着士兵,把粟米、布帛送到三位老人手里,每人家给了一百石粟米、二十匹布,还有五斤铜器;陈俊则带着工匠,在废墟旁丈量土地,规划新房的尺寸,木材、砖瓦一车车运过来,都是之前修城墙、盖官署剩下的好材料。
张大爷捧着沉甸甸的粟米,看着忙碌的工匠,老泪纵横:“文叔将军,您真是好人啊!我活了六十岁,从没见过这么为百姓着想的官!之前王莽的官吏,只会抢咱们的粮食,哪会管咱们的屋子?您放心,等我家新房盖好,我就带着儿子去守城,就算拼了老命,也要帮您打退莽军!”
李大爷也拉着刘秀的手:“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帮着运水、做饭,让士兵们吃饱肚子!我那孙儿也长大了,让他去当兵,跟着您反莽,复兴汉室!”
消息很快传遍昆阳——百姓们听说文叔将军散尽私财、夫人典卖嫁妆,给被毁房屋的老人赔偿,还要盖新房,都感动不己。中午的时候,就有十几个百姓主动提着自家的粮食、腌肉,送到军营;下午,更有上百个青壮男子来报名参军,说要跟着文叔将军,保护昆阳,保护自己的家。
周仓拿着新的军需账册,兴冲冲地找到刘秀:“将军!百姓送来的粮食有两百多石,报名参军的青壮有一百五十人!咱们的存粮够撑十二天了,兵力也补充了!之前担心的军需问题,全解决了!”
刘秀站在城楼上,看着下面忙碌的百姓——有的在帮士兵运箭羽,有的在给守城的士兵送水,有的在教孩子撒石灰防疫,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希望,没有了之前的恐慌。
阴丽华走到他身边,轻声说:“文叔,你看,民心就是最好的军需。你为百姓着想,百姓就会为你拼命。”
刘秀点点头,望向城外的莽军大营——那里依旧死气沉沉,偶尔能看到士兵在营门口徘徊,眼神涣散。他知道,这场守城战,他们己经赢了一半——不是靠陨石的“天罚”,不是靠改良的器械,而是靠这些愿意跟着他的百姓,靠这份用仁政攒下的民心。
夕阳西下时,工匠们己经给新房打好了地基,三位老人坐在地基旁,看着忙碌的工匠,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刘秀看着这一幕,心里更加坚定:不管未来遇到多少困难,不管“蝴蝶效应”会带来多少变数,他都要坚持仁政,守住民心——因为他知道,只有民心所向,才能真正复兴汉室,才能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而这,比任何“开挂”的神迹、任何超前的知识,都更重要。
(http://www.220book.com/book/6ZD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