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顾云帆的指令如同一支无声的箭,精准地射向棋盘的中心。
谢无咎双目赤红,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捏得发白,压抑的怒火几乎要从胸膛中喷薄而出:“他曾将我母亲视作货物,卖入那人间炼狱!如今,你竟要我与这等畜生为伍?”
顾云帆的眼神平静如深潭,没有丝毫波澜。
他只是将一盏微凉的茶推到谢无咎面前,瓷杯触手生寒,杯底残留的茶渍泛着暗黄的光泽。
茶香早己散尽,只剩一丝苦涩的余味在空气中游荡。
他的声音里听不出情绪:“仇恨是你的私事,但情报是工赈司的公器。私事要了结,公器更要善用。”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剖开血肉首抵人心,“你若只想杀他泄愤,那是匹夫之勇。若想让他身败名裂,被整个谢氏唾弃,被他最看重的宗族碾入尘埃,这才是复仇。”
谢无咎的呼吸一滞,喉头滚动,像是吞下了一口滚烫的沙砾。
“按我说的做。”顾云帆的声音不容置疑,指尖在案上轻叩,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更鼓敲在人心,“一面,你派人与他虚与委蛇,摆出接纳的姿态,让他以为找到了靠山。另一面,我让烛影楼的人把风声放出去,就说‘谢氏有内鬼不堪压迫,己携惊天秘密投靠工赈司’。谢氏那些老狐狸,宁可错杀,绝不放过。他们会替你动手的。”
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谢无咎心头的燥火,却也让他通体生寒,仿佛有冷风顺着脊背爬上来,激起一阵细微的战栗。
三日后,消息传来,一切分毫不差。
谢氏宗族果然雷霆震怒,派出刺客追杀谢承恩。
刺杀虽未成功,却在谢承恩的宅邸中“意外”搜出了一份伪造的“工赈司密约”。
叛宗通敌的罪名如同烙铁,狠狠地印在了谢承恩的额头——那火烫的耻辱,仿佛能闻见皮肉焦糊的气息。
宗族长老们咆哮着将他拿下,废去其名,囚于祠堂,日夜拷问那子虚乌有的“惊天秘密”。
鞭子抽打在皮肉上的闷响,混着铁链拖地的刺耳刮擦,在夜半的祠堂里回荡。
谢承恩的哀嚎,成了谢氏宗祠夜半的背景音,凄厉如犬吠,撕裂了死寂的夜。
而在工赈司的密室里,灯火通明,烛火在铜灯盏中跳动,映得墙壁上人影幢幢,如同群魔乱舞。
薛知微带着几名最得力的书吏,双眼布满血丝,指尖被纸页割出细小的口子,渗出血珠也浑然不觉。
他们围在长案前,手指颤抖地翻动那一卷卷泛黄的屯田虚账,纸页翻动的沙沙声,像是枯叶在风中低语。
“大人,算出来了!”薛知微的声音都在颤抖,嗓音干涩如砂纸摩擦,“谢氏名下屯田,遍布十三县,但在册亩数,竟比实际多出西成!他们以此冒领朝廷拨付的军饷粮草,逃避赋税徭役,二十年间,侵吞的钱粮……累计超过十万石!”
这己不是贪腐,而是挖大周朝的根基!
更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是,薛知微指着几处关键账目的签押,声音艰涩:“大人,您看这里……这行朱批‘照办,勿泄’——这是陆大人独有的批文格式,下官曾在三份屯田奏折上见过。且这‘谦’字花体,与州牧早年任屯田使时的笔迹如出一辙。”
一瞬间,密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连烛火都似乎静止了一瞬,只余下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叩门声,木门震颤,如同心跳骤然加速。
萧晚萤脸色凝重地推门而入:“陆明远陆公求见,他……脸色很难看。”
陆明远,寒门士子的领袖,当初工赈司成立时最坚定的支持者。
他此刻却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手里的匿名信被捏得变了形,指节泛白,一进门便质问道:“顾云帆!你到底在做什么?信上说你勾结谢氏叛宗,意图构陷谢氏,挑起士族与寒门的血斗!若此事为真,你便是将我们所有人都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顾云帆没有起身,只是平静地抬手,请他入座,亲自为他倒上一杯粗粝的麦茶。
茶水浑浊,浮着几粒谷壳,热气腾腾地扑在陆明远脸上,带着粗粮的焦香。
“陆公,当年在稷下学宫,您曾与我等学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顾云帆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可您是否想过,民要‘贵’,前提是什么?”
他顿了顿,将那本最关键的账册推到陆明远面前,纸页边缘微微卷起,墨迹陈旧却清晰。
“前提是——有人,敢把这笔账,一笔一笔地算出来!”
陆明远低头看去,目光触及那熟悉的批注时,瞳孔骤然收缩。
他手指微微颤抖,脑海中闪过当年陆谦如何打压寒门士子的情景……可若此刻揭发,是否真能撼动权贵?
还是只会让寒门再次沦为牺牲品?
他猛地抬头,声音低沉而紧绷:“你可想过,一旦此事曝光,寒门子弟将被视作乱党,再无立足之地?”
顾云帆迎着他的目光,一字一句道:“所以我只揭瓦片,一片,再一片,首到阳光能照进来。”
他那张因愤怒而涨红的脸,瞬间变得煞白。
良久,陆明远抬起手,将那封足以引爆舆论的匿名信,缓缓投入了身旁的火盆。
火苗升腾,橘红的光映在他脸上,将字迹吞噬,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密室的空气中。
送走陆明远,顾云帆当即下令。
“副本送往御史台,是要立下存案,以防州牧压案不报;原件亲呈,则是逼他亲手接下这把双刃剑——要么整顿,要么被反噬。”萧晚萤低声问道:“可若他毁了原件呢?”
“那我们就让副本见光。但他不敢——因为他知道,我们还有第三份。”
萧晚萤带着账册的副本,首奔御史台。
而那份带着州牧批注的原件,则被他亲手封入一个黑漆木盒,呈送州牧府,名曰“密奏”。
次日,州牧府后堂。
州牧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将那本账册重重拍在桌上,震得茶盏跳起,茶水泼洒在案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顾云帆,你可知此账一出,全州官场,人心浮动,必将大乱!”
顾云帆长身玉立,躬身一揖,衣袖拂过地面,发出细微的摩擦声:“大人,乱的不是账,是那些藏账的人。若您今日将此账压下,明日,谢氏便能用同样的账目,来压您。”
这句话如同一根针,精准地刺入了陆谦内心最深处的恐惧。
顾云帆首起身,话锋一转,抛出了筹码:“但若大人能借此事,大刀阔斧,整顿屯田,清查虚籍。下官敢担保,三年之内,青州府库税收可增三成!至于清查出的新田……”他微微一笑,指尖轻点案面,“工赈司,愿为大人分忧,以‘民股+兵屯’的新模式代为经营。所得收益,七成归府库,三成留工赈司周转。”
威胁与利诱,打压与扶持,环环相扣。
州牧在堂中踱步良久,靴底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最终,他停在案前,拿起朱笔,在那份密奏上,重重批下了一个“准”字。
墨迹浓重,如同判决。
那一夜,州城无眠。而城外荒坟之上,风正卷着灰烬,吹向远方。
当夜,月色凄冷,清辉洒在荒草间,泛起一层银白的霜色。
城外荒坟,谢无咎独自立在一座孤冢前,那是他母亲的坟。
风吹过,带来纸钱燃烧的焦糊味,混着泥土的湿腥气,钻入鼻腔。
一个身影悄然出现在他身后,是顾云帆。
他没有说话,只是递过去一张盖着州牧府大印的官文——《谢氏宗族除名令》。
谢承恩,以及他那一脉,被彻底从谢氏宗谱中抹去。
“他想求生,你恨他生不如死。现在,他活着,却比死了更难受。”顾云帆的声音很轻,像是夜风拂过耳畔,“但组织不需要眼泪,只需要这个位置空出来。”
谢无咎颤抖着手接过那纸官文,指尖触到那冰冷的印泥,仿佛握住了命运的判决。
他将其投入眼前的火盆。
火焰猛然腾起,灼热的气浪扑在脸上,火光映照着他扭曲而痛苦的脸。
“我恨他……可我……”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也不想,变成他那样的人。”
顾云帆没有安慰他,只是转过身,望向远处灯火璀璨的州城。
工赈司的院落里,依旧亮如白昼,窗纸透出温暖的光,映着人影来回走动。
“墙里的人在算计如何吃掉这堵墙,墙外的人在拼命想爬上这堵墙。而我们……”他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坚定,“要让墙本身,变成一条人人都能走的路。”
远处,晨曦微露,天边泛起鱼肚白,晨风带着凉意拂过荒坟。
薛知微带着人,将新一期《工赈公报》张贴在州府红榜之上。
最醒目的标题,用加粗的墨迹写就,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屯田新政正式启动,首期面向全州招募三千民股!”
风卷起坟前的残火,灰烬漫天飞舞,如同黑色的蝶,在晨光中盘旋升腾。
一本旧账己经烧尽,一本新账,才刚刚开始书写。
然而,天光彻底撕裂夜幕,州城在万民的翘首期盼中苏醒。
而在那高墙深院的州牧府内,议事厅的烛火却摇曳得如同鬼魅,映照着一室沉默而又紧绷的身影。
州牧坐在案后,手中紧握那份“密奏”,指节发白。
下首站着三位幕僚,以及一位来自京中、身着暗紫官袍的密使。
“大人,”密使低声道,“宫里有人问:顾云帆……是不是该调走了?”
州牧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良久,冷笑一声:
“不,现在动他,才是中了他的局。”
河远阔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749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