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1章 田垄上的课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章节无错乱精修!
 

小满的日头正盛,学堂后的试验田里却热闹得很。林辰站在田埂上,看着沈技师给孩子们讲选种的门道。老头手里捏着两粒稻种,一粒如珠,一粒瘪瘦如屑,举得高高的让孩子们看:“选种就像挑兵,得挑最壮实的,才能扛住风雨。”

张婶的孙子挤在最前面,手里捧着个小陶罐,里面装着他从“弹壳稻”上摘的谷粒,罐口用红布封着,像藏着什么宝贝。“沈爷爷,我的种子能种出和当年一样的稻子吗?”孩子仰着脖子问,额头上的汗珠滚到下巴,滴在陶罐上。

“能!”沈技师拍了拍他的头,声音响亮,“只要你像当年守粮仓的兵爷们那样上心,别说稻子,就是石头缝里也能长出花来。”他转身从工具箱里拿出个小犁,是用旧弹壳熔铸的,小巧得刚好能让孩子握住,“来,试试翻土,力气得用在点子上。”

孩子握着小犁,学着三郎的样子往土里扎,脸憋得通红,犁尖才没入土半寸。周围的孩子都笑起来,他却不气馁,咬着牙一点点往前挪,犁沟歪歪扭扭的,像条蠕动的小蛇。林辰看着,想起当年三郎第一次播种时,也是这样倔强地不肯放弃。

试验田的另一头,三郎正帮着苏婉搭瓜架。竹竿是从河边砍的,带着新鲜的竹青,三郎用绳子把它们绑成网格,动作麻利得很。“这些架子是给孩子们种的黄瓜搭的,”他笑着说,“等结果了,让他们自己摘,尝尝劳动的滋味。”苏婉蹲在旁边,往土里撒着菜籽,指尖沾着泥,眼里却亮闪闪的:“教书先生说,要把劳作写进课本,让孩子们知道,粮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打谷场的方向传来了锣鼓声,是村里在庆祝新打的脱粒机落成。沈技师的大嗓门混在锣鼓声里,隐约能听见“比去年快三成”的吆喝。孩子们都伸长了脖子往那边望,沈技师却敲了敲手里的稻种:“想看热闹?得先把手里的活干完。当年兵爷们守粮仓,哪能因为一点动静就分心?”

孩子们立刻收回目光,乖乖地跟着学间苗。有个小姑娘不小心把好苗拔掉了,急得快哭了,张婶的孙子赶紧把自己的苗分了她几棵:“我爷爷说,当年李木匠和周先生虽然站错过队,最后还是帮着咱们护粮食,人要学着帮衬。”

林辰听着,心里一动。这些孩子没经历过战火,却从长辈的讲述里,把那些复杂的人和事,都化作了最简单的道理——守护、坚持、帮衬。就像试验田里的稻种,不管来自哪株稻穗,落进这片土地,就扎下一样的根。

日头偏西时,孩子们的“课堂作业”总算完成了。田垄上留下一排排歪歪扭扭的小苗,旁边插着小木牌,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沈技师挨个检查,时不时点点头:“这棵壮,像三郎当年种的;那棵得再浇点水,跟小石头似的毛躁。”

三郎扛着农具往回走,孩子们跟在后面,哼着新学的歌谣:“弹壳里,长出苗,风吹雨打不弯腰……”歌声落在田垄上,惊起几只蚂蚱,蹦跳着钻进苗丛里。林辰望着他们的背影,突然觉得,这试验田哪里是种庄稼,分明是在种记忆——把那些不能忘却的过往,种进孩子们的心里,让它们像稻苗一样,在时光里慢慢扎根、生长。

暮色漫上来时,试验田的稻草人被夕阳镀上了金边。那是孩子们用旧军装布头扎的,戴着顶破军帽,手里攥着束稻穗,像个沉默的哨兵。林辰站在稻草人旁,看着远处渐次亮起的灯火,听着村里传来的晚饭香,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都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像这样——让后来者在播种时想起守护,在收获时懂得珍惜,让每一代人的故事,都能在田垄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晚风拂过苗尖,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无数双小手在轻轻鼓掌。林辰知道,这声响会陪着孩子们长大,陪着他们把这片试验田,种成一片新的希望。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