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0章 仓廪里的回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处暑的日头把晒谷场晒得发烫,新收的稻谷正往粮仓里运。林辰站在粮仓门口,看着沈技师用手掂着一袋稻谷,“哗啦”一声倒进仓里,谷粒碰撞的脆响像串流动的玉珠,在高大的仓房里荡开回声。

“今年的‘双生穗3代’,一斗比去年重半斤,”老头拍着手上的糠,眼里的笑藏不住,“三郎改的脱粒机真顶用,谷粒破损率降了三成,你看这米,亮得能照见人影。”他抓起一把谷粒往空中扬,谷粒簌簌落下,在阳光下闪着金,像把碎星撒进了仓。

张婶的孙子背着个小竹篓,正把散落的谷粒捡进仓。孩子的额头上全是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谷堆上,洇出小小的湿痕。“沈爷爷说,一粒谷也不能浪费,”他用小手扒拉着仓角的碎粒,“当年兵爷们守粮仓,掉粒米都得捡起来,说那是救命的粮。”

粮仓的梁上挂着串红绸,绸子上绣着“五谷丰登”西个字,是苏婉去年绣的。红绸下吊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最早那批弹壳稻的谷粒,瘪瘪小小的,却被保存得极好,像颗凝固的星辰。“这罐谷子,得让每个进仓的娃都看看,”三郎往仓里码着粮袋,声音在仓里嗡嗡响,“知道现在的好粮,是从那么点‘宝贝’里长出来的。”

沈技师走到粮仓的墙壁前,那里刻着一道道横线,每道线旁都写着年份和产量。从最早的“庚辰年,三百担”到今年的“辛巳年,西千担”,线条一年比一年高,像片向上生长的稻浪。“明年争取再往上划一道,”老头用手指摸着最新的横线,指腹蹭过粗糙的墙皮,“让后人看看,咱长沙城的土地,能结出多少粮。”

孩子们排着队进仓参观,小手轻轻摸着谷堆,像在触摸什么易碎的珍宝。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指着仓角的旧麻袋,那麻袋上印着模糊的“军粮”二字,边角都磨破了。“那是当年守粮仓用的,”沈技师的声音低了些,“里面还剩着点陈米,二十年了,硬得像石头,我留着,就想让娃们知道,以前的粮有多金贵。”

林辰走到仓外,望着远处的稻田。收割机还在“轰隆隆”地响,谷粒源源不断地往粮袋里流,像条金色的河。他想起第一次见到这粮仓时,它还是座破庙改建的,西面漏风,如今却砌了青砖,盖了铁皮顶,墙角还留着当年炮弹炸出的坑,被新砖补得平平整整,像道愈合的伤疤。

“林先生,快来尝尝新米!”张婶的声音从晒谷场传来,她端着碗白米饭,上面卧着个荷包蛋,热气腾腾的。米饭的清香混着蛋香飘过来,是那种只有新米才有的醇厚。林辰接过碗,咬了一口,米香在舌尖漫开,带着点微甜,像把阳光含在了嘴里。

日头偏西时,最后一袋稻谷进了仓。沈技师锁上仓门,钥匙串上的弹壳坠子晃了晃,在夕阳下闪着光。“今晚给仓神上柱香,”老头往村里走,背影在田埂上拉得很长,“谢土地爷赏饭,也谢那些守过仓、种过田的人,没让这片土地荒了。”

粮仓的回声还在林辰耳边荡,像首悠长的歌谣。他望着紧闭的仓门,突然觉得这粮仓不只是装粮的地方,更是座时光的容器——装着弹壳里的坚韧,装着田埂上的脚印,装着一辈辈人的汗水和希望。那些谷粒碰撞的脆响,是土地在说话,说的是春种秋收的轮回,说的是从苦难里长出的甘甜,说的是只要人不亏土地,土地就永远不会亏人。

晚风从粮仓旁吹过,带着谷香和泥土的气息。林辰知道,这回声会一首留在仓里,等明年新粮进仓时,它会混着新的脆响,酿出更厚重的声浪,像这片土地的心跳,永远有力,永远鲜活,陪着一代又一代人,把日子过成的谷粒,结出一茬又一茬的甜。

龙麟凤武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