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风卷着枯叶掠过粮仓,新立的石碑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林辰走到碑前时,看见张婶的孙子正蹲在碑脚,小心翼翼地往土里埋着什么,小手扒开冻土,动作虔诚得像在完成一场仪式。
“是‘传承’的新籽,”孩子仰起脸,鼻尖冻得通红,手里还攥着个弹壳小盒,“沈爷爷说,让它在碑前扎根,陪着石碑长,将来结了穗,就知道咱没忘了老故事。”他往坑里撒了把草木灰,“这是去年的稻茬烧的,沈爷爷说能给苗暖身子。”
沈技师的竹椅就放在碑旁,老头裹着厚棉袄,正眯眼看着孩子忙活。竹篮里的稻种标本又添了新成员——“传承2代”的穗子,比上一代更,系着的红绳在风里轻轻晃。“这苗得经住冻,”老头忽然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就像当年的弹壳苗,越冷越得憋着股劲往上钻。”
三郎扛着块木板走来,木板上钉着块玻璃,是给石碑做的挡雨罩。“石匠说这玻璃能防雨雪,”他把木板架在碑顶,动作轻得怕碰疼了石碑,“让上面的字能多鲜亮几年,让后来的娃们看得清。”玻璃映出天空的流云,像给石碑罩了层流动的纱。
苏婉提着个陶盆,里面是刚熬好的米汤,冒着热气。“给守碑的孩子们暖暖手,”她把盆放在碑前的石台上,米汤的甜香混着泥土的气息漫开来,“沈技师说这米汤得浇点在苗根上,就像给娃娃喂的奶,能长力气。”
孩子们排着队来给新苗浇水,每人手里拿着个小水壶,壶里是加了红糖的温水。“别浇太多,会冻着根的!”张婶的孙子学着大人的语气叮嘱,声音脆生生的,惊起几只停在碑顶的麻雀。孩子们的笑声落在石碑上,像给冷硬的石头镀了层暖。
林辰看着碑脚那株新埋的种子,土面上只露出个小小的绿芽尖,却透着股倔强的劲。他想起十年前那个寒夜,沈技师在砖窑里抱着那株弹壳苗,冻得发紫的手紧紧护着,生怕风刮着、霜打着。如今,那株苗的后代,正被孩子们小心地种在记满故事的石碑前,像场跨越时光的对话。
“沈爷爷,这苗能熬过冬天吗?”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蹲在碑前,小手轻轻碰了碰芽尖。沈技师笑了笑,从竹篮里拿出片旧棉絮,盖在苗根处:“能,它骨子里带着弹壳苗的性子,冻不死。”他指着碑上“弹壳生苗”西个字,“你看,连石头都记着它的犟劲呢。”
日头偏西时,风更紧了,吹得玻璃罩“嗡嗡”响。三郎给沈技师裹紧了棉袄,扶着他往村里走。老头回头望了眼石碑,又望了眼碑脚的新苗,嘴角带着笑:“等开春,让孩子们来记苗的高度,就像当年我记弹壳苗那样,一笔一笔都记在本子上。”
林辰最后离开时,夕阳把石碑的影子拉得很长,碑脚的新苗在棉絮下安静地卧着,像颗藏在土里的星。他知道,这株新苗会在寒冬里积蓄力气,会在春风里舒展叶片,会在石碑的注视下,把根扎进更深的土里,把叶伸向更高的天空。
远处的试验田,冬小麦己经泛出浅绿,在寒风里轻轻晃。林辰望着那片绿,突然明白,所谓传承,就是这样——老的故事刻在石头上,新的希望种在泥土里,石碑记着过去,新苗向着未来,而连接它们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手,是这片土地永远温热的心跳。
暮色里,粮仓的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窗户,落在石碑上,落在碑脚的新苗上,像给这寂静的冬夜,添了点暖。林辰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还会有孩子来给新苗浇水,还会有老人来碑前坐坐,让这石碑和新苗,在时光里慢慢生长,长成这片土地上,又一段悠长的故事。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