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5章 春风里的接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章节无错乱精修!
 龙麟凤武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惊蛰的雷声在云层里滚过,试验田的冻土“咔嚓”裂开细缝,像大地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林辰踩着的泥土往田头走,远远看见张婶的孙子正领着一群孩子,往地里撒“传承4代”的种子,少年的胳膊抡得有力,种子在空中划出金色的弧线,落在翻松的土里,发出“簌簌”的轻响。

沈技师的竹椅摆在田埂边,老头裹着棉袍,手里捧着那本稻种名册,指尖在“传承4代”的记录页上轻轻。风掀起他花白的鬓发,露出额上深深的皱纹,像田垄里交错的沟壑。“撒匀些,”老头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让每粒种都能占块好地,就像给娃娃们分糖,得个个都有份。”

三郎推着新做的播种车走来,车斗里的种子用湿布盖着,保持着。“这是按沈师父说的,加了个匀种器,”他拍了拍车身上的木齿轮,“走得快,撒得匀,比去年的老车省三成力气。”车辙在泥地上压出两道深痕,像给土地系上的腰带。

苏婉带着妇女们在田埂边栽杨柳,树苗是从河滩挖的,根须上还带着湿泥。“沈技师说杨柳活了能挡挡风沙,”她往树坑里填着土,“等夏天枝繁叶茂了,还能给看田的人遮遮凉,就像咱村里的老人,看着后辈长大,自己也高兴。”

孩子们撒完种,蹲在田埂上听沈技师讲过去的事。老头指着远处的砖窑遗址,那里早己长满青草,只隐约能看出当年的轮廓:“当年那株弹壳苗,就长在窑边的碎砖堆里,叶子被炮火烧得焦黑,却硬是冒出个芽尖……”少年听得认真,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和远处的雷声应和着。

“为什么它在砖堆里也能长?”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仰着脸问,辫子上的红头绳被风吹得飘起来。沈技师笑了,从怀里掏出个弹壳,放在孩子手心:“你看这壳多硬,可种子的劲比它还硬。土地不挑地方,只要你肯钻,它就给你扎根的地儿。”

林辰走到砖窑遗址旁,看着丛生的杂草间,竟还冒出几株野生的稻苗,穗子虽瘦小,却倔强地立着。他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来这里,沈技师就是在这堆碎砖里,小心翼翼地挖出那株改变一切的弹壳苗,那时的风里还带着硝烟味,如今却只有草木的清香。

日头升高时,播种车在田里留下整齐的轨迹。三郎停下车,往手心吐了口唾沫,又开始调试机器:“下午试种‘石缝3号’,沈师父说那片坡地适合它,耐贫瘠。”少年凑过去帮忙,两人的身影在田埂上拉得很长,像株并蒂的稻禾。

沈技师喝了口苏婉递来的热茶,望着田里忙碌的身影,突然轻轻叹了口气:“当年总怕自己熬不到看见满田好稻的那天,现在啊,倒怕自己走得太早,看不到这些娃把‘传承5代’、‘6代’种出来……”

“您能看到的!”少年脆生生地接话,手里举着刚画的稻穗图,“等‘传承4代’丰收了,我给您做个最大的稻穗标本,比祠堂里的所有都大!”

林辰望着春风里摇曳的新苗,突然觉得这接力从来都不是告别。沈技师把弹壳哨子传给少年,是把当年的勇气传了下去;三郎把改良农具的法子教给少年,是把创新的劲传了下去;而这片土地,把包容和孕育的能力,传给了一代又一代在这儿扎根的人。

暮色漫上来时,最后一粒种子被撒进土里。孩子们排着队往回走,嘴里哼着新编的《稻浪谣》,调子比往年更欢快。沈技师被三郎扶着站起来,最后望了眼试验田,眼里的光比晚霞还亮。

林辰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些种子就会顶破泥土,在春风里舒展新叶,会在夏雨里拔节,会在秋阳里结出的穗。而那些藏在种子里的故事,会随着根系往下扎,扎进这片土地的记忆深处,长成又一片金色的稻浪,在时光里,继续诉说着关于传承、关于希望、关于生生不息的篇章。

春风拂过田野,吹得刚播下的种子在土里轻轻动,像在应和着什么。林辰笑了笑,转身往回走,他知道,这田野上的故事,永远都有下一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