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爆竹声在雪地里炸开时,祠堂的供桌上摆上了新的祭品——一碗的“传承4代”稻种,用红布裹着,旁边是沈技师那支磨得发亮的弹壳哨子。林辰走进祠堂时,张婶的孙子正带领孩子们对着供桌鞠躬,少年的脊背挺得笔首,腰间的哨子随着动作轻轻晃。
“沈爷爷说,得让老祖宗尝尝新种的气儿。”少年转身时,眼里映着烛火的光,“今年的‘传承4代’种子,粒重比去年又增了两厘,开春下种,准能长出更壮的苗。”他指着供桌旁的木架,上面摆着十几个陶罐,每个罐上都贴着标签,“这是按沈爷爷的法子分的种,有留着春播的,有做标本的,还有给邻村送的‘结缘种’。”
沈技师坐在太师椅上,盖着厚厚的棉毯,脸色比往常苍白些,却依旧精神。他看着孩子们给每个陶罐系红绳,突然笑出声:“当年我藏在砖窑里的那把种,连个正经陶罐都没有,用的是破瓷碗,还怕老鼠啃……”话没说完,就被三郎递来的米酒打断:“师父,喝口暖暖身子,您看现在,别说陶罐,就是给种子做个木盒,都得雕上稻穗纹。”
苏婉带着妇女们在祠堂角落包米饺,雪白的米粉里掺了点“传承4代”的碎米,捏出的饺子像个个小小的稻穗。“沈技师说这叫‘种福’,”她把包好的米饺摆在蒸笼里,“让种子的福气钻进饺子里,明年一准顺顺当当。”孩子们凑过来要帮忙,小手捏出的饺子歪歪扭扭,却被苏婉小心地收着:“这是娃娃福,更金贵。”
守岁的钟声敲响时,沈技师让少年吹哨子。少年深吸一口气,对着祠堂的梁木吹了三声,哨音清亮,在空旷的祠堂里荡开,惊起梁上栖息的麻雀,扑棱棱地撞在窗纸上。“这三声,一声谢老祖宗护着这片地,二声谢土地爷长出让人吃饱的粮,三声盼明年的‘传承4代’,结出比今年更满的穗。”老头的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
林辰望着供桌上的稻种,在烛火下泛着油亮的光,突然觉得这些种子像串密码,藏着这片土地的过去和未来。从弹壳里的那粒孤种,到如今满罐的新种;从破庙里的寒夜,到此刻祠堂的暖光,变化的是日子的模样,不变的是种子里藏着的那股劲——那股要扎根、要生长、要把希望结在穗上的劲。
孩子们开始分食米饺,张婶的孙子特意挑了个自己捏的歪饺子,递到沈技师嘴边:“沈爷爷尝尝我的‘娃娃福’,保准您明天就不咳嗽了。”老头笑着咬了一小口,米香混着碎米的脆,在嘴里慢慢散开,眼里的泪却突然落了下来,砸在棉毯上,洇出小小的湿痕。
“好,好……”老头抹了把脸,声音哽咽,“看着你们这些娃娃,看着这些种,我就知道,当年没白守着那点粮……”
三更天时,雪又下了起来,落在祠堂的瓦上,簌簌地响。三郎扶着沈技师往家走,少年提着盏灯笼跟在后面,灯笼的光在雪地里投下晃动的圆,照亮了他们脚下的路。林辰站在祠堂门口,望着那串渐行渐远的脚印,突然觉得这新岁的种子,早己不只是埋在土里的希望。
它们长在少年挺首的脊背上,长在沈技师含泪的笑里,长在每个人对明天的期盼中。就像这除夕夜的雪,看似覆盖了一切,却藏着化不开的暖,等开春时,便会顺着融雪,渗进每一寸土地,催生出又一片新的绿,又一季新的稻浪。
远处的试验田,在雪下安静地沉睡着,像块等待书写的纸。林辰知道,等雪化了,少年会带着新的种子走进田里,会像沈技师当年那样,把希望埋进土里,会让“传承4代”的芽尖,在春风里骄傲地探出头,继续讲述这片土地上,关于坚韧、关于守望、关于生生不息的故事。
而那些故事,会像这新岁的种子,一年年落地生根,一年年抽穗结果,永远没有尾声。
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