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18前开篇,故事始于1937年北平近郊的唐家营——一个靠种粮、织土布维生的平静村落,以唐、苏两户人家的唐正国、苏婉为代表人物的命运为脉络大纲。串联起中国从抗战烽火、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到盛世复兴的100年历史。小说共777章,以此纪念7.7事变。作者魏平,特注特。)
1937年七月初十,天刚擦黑,北平近郊唐家营的山坳里飘着股野猪肉的腥气。
唐正国扛着半扇足有百斤重的野猪,粗布褂子早被汗浸透,贴在脊梁上像块湿膏药。
他是这唐家营有名的猎户,祖传的一杆老洋炮能打穿三十步外的狼眼,这会儿嘴里哼着小调,满脑子都是媳妇秀莲,今晚要做的野猪肉炖粉条——家里的米缸见了底,这头野猪刚好能让全村人混个饱肚。
可没等他拐过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就听见村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还夹着“砰砰”的砸门声。唐正国心里“咯噔”一下,扔下野猪就往村里跑,老洋炮被他攥得发烫。
刚跑到村口的土坯墙后,眼前的景象让他眼睛都红了。
三个穿着黄皮军装的鬼子,正举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把村民们赶到晒谷场中央。领头的鬼子留着八字胡,一脚踹翻王大爷的粮囤,金黄的小米撒了一地,他却乐得哈哈大笑,还用刺刀挑着个布娃娃,逗得另外两个鬼子首拍手。
“狗娘养的!”唐正国咬碎了牙,手指扣在老洋炮的扳机上。
这杆枪是他爹当年打土匪时用的,枪托上还刻着“保家”两个字。他猫着腰绕到老槐树后,瞄准了那个八字胡鬼子的后脑勺。
“砰!”
枪声在傍晚的村里炸响,八字胡鬼子应声倒地,脑浆溅了满地。
另外两个鬼子慌了神,端着枪西处乱扫,可唐正国早换了位置,躲在张二婶家的柴垛后,又开了一枪。第二个鬼子捂着胸口,嘴里“哇哇”叫着,没跑两步就摔在地上。
最后一个鬼子见势不妙,转身就往村后跑。唐正国哪能让他跑了,提着老洋炮就追。那鬼子慌不择路,一头撞向村后的土地庙,只听“轰隆”一声,土地庙的地面突然塌陷,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
鬼子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想逃,唐正国上前一步,枪托首接砸在他后脑勺上,鬼子当场昏了过去。
围过来的村民们都看呆了,王大爷颤巍巍地走过来,指着洞口说:“正国,这……这是啥?”
唐正国点亮火把,往洞里一照,倒吸一口凉气。
洞里整整齐齐的堆码着十几个木箱,打开最上面的一个,里面全是崭新的步枪和手榴弹,木箱壁上还用红漆写着八个大字:“倭寇不灭,何以家为”。
“是军火!”有人喊了一声,村民们瞬间沸腾了。村里的老村长捋着胡子说:“我记着去年冬天,张学良的队伍路过这儿,说是要往南边撤,原来把家伙事儿藏在这儿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蓝布学生装的姑娘跑了过来,扎着两条麻花辫,脸上还沾着泥点,手里攥着个帆布书包,气喘吁吁地说:“乡亲们,我是北京救国会的联络员苏婉,听说鬼子来捣乱,我特地从城里赶过来帮忙!”
唐正国上下打量着苏婉,这姑娘看着也就十八九岁,面容清秀,细皮嫩肉的,不像是能从城里闯过鬼子关卡的人。
他正琢磨着,眼角余光突然扫到苏婉的书包——半截银色的金属杆露在外面,顶端还带着个小圆环,看着竟像极了他在县城见过的日本军用电台的天线。
唐正国心里顿时有疑,悄悄把老洋炮往身后挪了挪,问道:“苏同志,你从北京来,路上没遇到鬼子?”
苏婉眼神闪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镇定,笑着说:“遇到了,不过我藏在庄稼地里,他们没发现。对了,我还听说鬼子明天可能要往这边运粮食,咱们得赶紧想办法拦下来!”
村民们一听鬼子要运粮食,都急了,七嘴八舌地商量起来。唐正国却没心思听,他盯着苏婉的书包,心里犯嘀咕:救国会的联络员,怎么会带着日本电台?这姑娘,恐怕没那么简单。
他悄悄拉了拉老村长的衣角,指了指苏婉的书包。
老村长眯着眼睛看了看,脸色也沉了下来,凑到唐正国耳边说:“正国,小心点,这丫头片子不对劲。”
苏婉像是察觉到了什么,转过头来,笑着问:“林大哥,老村长,你们俩嘀咕啥呢?是不是有啥好主意了?”
唐正国赶紧收起心思,咧嘴一笑:“没啥,就是琢磨着怎么打鬼子呢。苏同志,你既然是城里来的,见多识广,不如给咱们出出主意?”
苏婉眼睛一亮,说:“我觉得咱们可以用这些军火!我在城里学过怎么用手榴弹,我可以教大家!”
说着,她就伸手想去拿洞口的手榴弹。唐正国一把拦住她,说:“苏同志,这军火刚挖出来,还得清点一下,别急着动。再说,天黑了,不安全,咱们先回村,明天再商量。”
苏婉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也好,那咱们先回村。对了,唐大哥,刚才我好像看到你打倒了三个鬼子,你可真厉害!”
唐正国笑了笑,没说话,心里却越来越沉。他看着苏婉的背影,又看了看那半截露在外面的电台天线,握紧了手里的老洋炮——今晚这唐家营,怕是不能安生了。
村民们扛着军火往村里走,苏婉走在中间,时不时跟身边的人说话,看起来热情又亲切。
可唐正国总觉得,她的笑容背后藏着什么,尤其是她看向那些军火的眼神,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急切。
走到村口时,唐正国突然停住脚步,对苏婉说:“苏同志,你书包里装的啥?刚才跑的时候好像掉了东西,我帮你看看。”
苏婉脸色微变,赶紧把书包往身后藏了藏,说:“没……没什么,就是些书本和文件。不用麻烦唐大哥了。”
唐正国心里的疑团更大了,他刚想再追问,就听见村外边传来几声狗叫。他心里一紧,对众人说:“不好,可能是鬼子的援兵来了!大家快把军火藏起来,进屋里躲着!”
村民们顿时慌了,赶紧把军火往地窖里搬。苏婉也跟着帮忙,可她的动作却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往村外看。
唐正国盯着苏婉,突然想起刚才那个昏过去的鬼子还在土地庙那边。他心里一动,对老支书说:“老村长,你带着大家藏好,我去看看那个鬼子,别让他跑了。”
老村长点点头:“你小心点。”
唐正国提着老洋炮,悄悄往土地庙走。刚走到半路,就听见身后传来苏婉的声音:“唐大哥,我跟你一起去!多个人多份力!”
唐正国回头一看,苏婉正快步追上来,手里还拿着一把刚从军火箱里拿的匕首。他皱了皱眉,说:“苏同志,那边危险,你还是回村躲着吧。”
“没事,我不怕!”苏婉说着,己经走到了他身边,眼神里却带着一种异样的坚定。
唐正国没再说话,心里却警铃大作。他加快脚步,往土地庙走去,心里盘算着:不管这苏婉是啥来头,今晚都得把事情弄清楚。要是她真跟鬼子有关系,绝不能让她坏了村里的事。
到了土地庙,那个昏过去的鬼子还躺在地上。唐正国蹲下身,摸了摸鬼子的鼻息,还活着。他刚想把鬼子给绑起来,就感觉身后有动静。
他猛地回头,只见苏婉手里的匕首正对着他的后背,眼神冰冷,哪里还有刚才的亲切和柔弱。
“唐大哥,别怪我。”苏婉的声音变了,不再是刚才的清脆,而是带着一丝沙哑,“这军火,还有你,都得跟我走。”
唐正国心里一沉,握紧了老洋炮,缓缓站起身:“你果然是鬼子的人?”
苏婉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印着日本宪兵队的徽章:“我是日本宪兵队特高课的情报员,苏婉是我的化名。唐正国,你杀了我们三个皇军,还发现了军火,这笔账,得好好算算。”
唐正国咬着牙,把老洋炮对准苏婉:“想带我走?先问问我这杆枪答应不答应!”
“就凭你这破枪?”苏婉不屑地笑了笑,吹了声口哨。
只见村外突然亮起了火把,无数穿着黄皮军装的鬼子正往这边跑,领头的正是刚才被唐正国打昏的那个鬼子——他竟然醒了!
唐正国心里一凉,他没想到苏婉早就布好了局。可他也不是吓大的,他看着苏婉,又看了看越来越近的鬼子,突然笑了:“想抓我?没那么容易!”
说着,他突然把老洋炮对准地上的军火箱,扣动了扳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