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营的晒谷场积着半尺厚的稻草,风一吹就卷着尘土往人眼里钻。
唐正国刚带着队员从地道撤到这里,裤腿还沾着地道里的湿泥,就听见村口传来马蹄声——不是日军的皮鞋声,倒像是友军的马队。
他摸出腰间的王八盒子,示意队员们隐蔽。
刚躲到谷堆后,就看见一队穿灰布军装的人牵着马过来,为首的人留着寸头,腰间别着把驳壳枪,正是独立团的赵政委。马背上驮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凑近了能闻到里面的麦香。
“正国同志!可算找到你们了!”赵政委老远就喊,翻身下马时差点被稻草绊倒,“总部知道你们被鬼子‘扫荡’,特意让我带了100斤粮食和100发子弹过来!”
唐正国松了口气,刚要上前接粮,村口忽然又传来一阵马蹄声,这次的动静更响,还夹杂着金属碰撞的声音。
他抬头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十几名穿黄呢军装的士兵骑着马过来,为首的人戴着军帽,腰间别着把勃朗宁手枪,竟是楚云飞部的营长周志远。
“赵政委,好大的排场啊!”周志远翻身下马,皮靴踩在稻草上发出“咯吱”声,目光扫过马背上的粮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唐家营可是我们的防区,你们八路军不打招呼就来送粮,是想抢地盘?”
赵政委脸色一沉,往前走了一步:“周营长,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日军都快打到家门口了,你还提什么地盘?林队长的游击队在这儿抗击日军,我们送点粮食怎么了?”
“抗击日军?”周志远嗤笑一声,挥手让身后的士兵举起枪,“我看是借着抗日的名义,偷偷扩充势力吧?告诉你,这唐家营的地盘归我们管,要送粮也得我们来送,你们赶紧把粮食留下,滚回自己的防区!”
“你敢再说一遍?”赵政委也火了,拔出腰间的驳壳枪,枪口首指周志远,“粮食是给抗日的队伍的,不是给你们这些争地盘的军阀的!今天这粮,我们还就送定了!”
周志远也不含糊,抬手就拔出勃朗宁,枪口对着赵政委:“我看你们谁敢动!再往前一步,我就开枪了!”
两边的士兵瞬间剑拔弩张,枪口对着枪口,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
唐正国站在中间,看着两边的人,心里又急又气——鬼子还在附近扫荡,友军却先起了内讧,这像什么话?
“都把枪放下!”唐正国忽然大喝一声,往前走了两步,挡在赵政委和周志远中间。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信纸,在空中扬了扬:“谁都别争了,这粮该给谁,得听白崇禧将军的意思!”
这话一出,周志远愣了一下,随即冷笑:“你一个游击队队长,还能拿到白将军的亲笔信?少在这儿装模作样!”
唐正国没理他,径首走到周志远面前,把信纸展开。
信纸是用国民党军用信笺写的,上面的字迹刚劲有力,末尾盖着白崇禧的私人印章。周志远凑过去一看,脸色瞬间变了——信上写着,为协同抗击日军,凡在北平近郊主动出击日军炮楼者,可优先获得物资支援,粮饷加倍。
“这……这怎么可能?”周志远手里的枪微微颤抖,他没想到唐正国竟然能拿到白崇禧的亲笔信。
唐正国把信纸叠好,放回怀里,看着周志远:“周营长,现在清楚了吧?这粮不是给谁的,是给能打鬼子的队伍的。前面三公里处有个鬼子炮楼,驻着一个小队的日军,还有一挺重机枪。谁先端了那个炮楼,这粮就归谁,怎么样?”
周志远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看了看马背上的粮食,又看了看身后的士兵,咬牙道:“好!就按你说的办!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要是你们八路军不敢上,可别后悔!”
赵政委也松了口气,收起驳壳枪:“放心,打鬼子我们八路军从来不含糊!”
唐正国笑了笑,忽然转身走向周志远带来的迫击炮。那迫击炮是上周从日军手里缴获的,还崭新着,炮架支在地上,炮口对着天空。
他弯腰抓住炮架的木支架,猛地一用力,“咔嚓”一声,竟把支架拆了下来。
“你干什么?”周志远急了,上前就要抢。
唐正国把支架扔到旁边的火堆里,火苗“腾”地一下窜了起来:“周营长,现在不是用迫击炮的时候。那炮楼离村子太近,用迫击炮容易误伤老乡。我们不如比一比,谁能用轻武器端了炮楼,谁才算真本事。”
周志远看着火堆里的炮架,气得脸色通红,可又无可奈何——唐正国手里有白崇禧的亲笔信,他要是再争执,传出去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他咬了咬牙:“好!就比轻武器!不过我要是赢了,你们不仅要把粮食留下,还得承认这唐家营是我们的防区!”
“没问题!”赵政委一口答应,“但要是我们赢了,你们得配合我们,一起清剿附近的日军据点!”
周志远点点头,转身对身后的士兵说:“都把枪备好,跟我去端炮楼!”
唐正国看着两边的队伍各自整理装备,松了一口气。
他走到赵政委身边,小声说:“政委,其实那封信是我上个月在一次战斗中,从一个国民党军官的尸体上找到的。我看上面写着关于支援抗日队伍的内容,就留了下来,没想到今天派上了用场。”
赵政委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小子,还挺机灵。不过不管怎么说,能让他们一起打鬼子,就是好事。”
唐正国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炮楼方向。
风还在吹,稻草在地上滚来滚去,远处隐约传来日军的巡逻车声。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但只要国共能联手,再难的仗也能打赢。
他摸了摸怀里的布防图,想起苏婉的笔迹,心里又泛起一丝疑虑——苏婉现在在哪儿?她会不会和这场战斗有关?
“队长,都准备好了!”小马跑过来,手里还端着一挺轻机枪,“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唐正国深吸一口气,收起思绪,举起枪:“出发!让鬼子看看,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炮楼方向走去,赵政委和周志远走在前面,虽然没说话,但脚步却出奇地一致。
唐正国跟在后面,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觉得,或许在抗日的大旗下,所有的分歧都能暂时放下,所有的力量都能凝聚在一起,就像这晒谷场的稻草,虽然零散,却能燃起熊熊大火。
作者“用户84123374”推荐阅读《家国同梦:百年的抗战与复兴》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4J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