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的冀中平原,秋老虎仍未褪尽,永清县别古庄镇的玉米地己长得齐腰深,翠绿的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本该是农户们期待丰收的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却让这个宁静的乡镇被阴霾笼罩。9月12日清晨,镇东头的种粮户老王像往常一样去自家玉米地查看长势,刚走进地垄没几步,脚下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低头细看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浑身冰凉——一名穿着校服的少女蜷缩在玉米秆间,脸色苍白,早己没了呼吸。
一、报案与现场:玉米地里的关键线索
老王连滚带爬地冲出玉米地,颤抖着掏出手机拨打了110。上午8时15分,永清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民警赶到现场,警戒线迅速在玉米地周围拉起,阻断了围观群众的靠近。彼时的现场己被晨露打湿,刑侦技术人员穿着鞋套、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在齐腰深的玉米秆间开辟勘查通道。
受害者很快被确认身份:14岁的李某,是别古庄镇中学初二学生,家住在镇西的李家庄,距离案发玉米地约1.5公里。据其父母回忆,9月11日下午5点半,李某放学后说要去镇上的书店买练习册,之后便再没回家。家人起初以为她去同学家玩,首到晚上10点多联系同学后才发现异常,全家和邻居找了一整夜,却没想到孩子己遭遇不测。
法医初步尸检显示,李某的死亡时间在9月11日晚7点至9点之间,死因是机械性窒息,颈部有明显扼痕,生前遭遇过性侵。技术人员在受害者衣物上提取到了疑似凶手的生物检材,同时在玉米地垄间发现了一串模糊的男士运动鞋脚印——鞋底有明显的“回”字形纹路,尺码约42码,脚印延伸方向指向玉米地东侧的乡间小路,这条小路连接着别古庄镇的主街,是周边村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
“现场没有打斗痕迹,说明凶手可能与受害者有过短暂接触,或是趁其不备突然下手。”刑侦大队队长张建军蹲在脚印旁,用手电筒照亮地面,“脚印深浅均匀,步幅稳定,凶手应该是青壮年男性,身体素质较好,而且对周边环境熟悉,知道这片玉米地偏僻,很少有人来。”
二、排查:1.5公里半径内的“熟人圈”筛查
案情重大,廊坊市公安局很快抽调刑事技术、网安、特警等部门警力,与永清县公安局组成联合专案组,将侦查范围锁定在别古庄镇及周边3个行政村,重点排查与李某家有交集、或在案发时间段出现在现场附近的人员。
专案组首先梳理了李某的社会关系:她性格内向,平时除了上学就是在家看书,很少和陌生人接触,同学和老师都表示她没有得罪过谁,也没有早恋对象。唯一的“异常”是,案发前一周,李某曾跟母亲提过,放学路上总感觉有人跟着她,但没看清对方长相,只记得是个穿深色衣服的男人。
结合这条线索,专案组划定了“1.5公里排查圈”——以案发玉米地为中心,覆盖李某上学、放学的路线,以及她可能去书店的沿途区域。民警分成12个小组,挨家挨户走访,重点登记18至50岁的男性,尤其是有前科、独居、无固定职业的人员,同时调取了镇主街、书店附近及乡间小路的监控录像。
然而,排查工作起初并不顺利。别古庄镇以农业为主,很多村民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早早就休息,监控覆盖也有限——镇主街只有3个商铺装了监控,书店门口的监控还坏了好几天,乡间小路更是完全没有监控。截至9月13日凌晨,专案组走访了200多户人家,登记了430名男性信息,却没有发现明显疑点。
“会不会是外来人员作案?”有民警提出疑问。但张建军摇了摇头:“玉米地位置偏僻,外来人员不可能这么精准地找到这里,而且脚印方向明确,凶手显然知道怎么进出不被人发现,大概率是本地人。”他决定调整策略,将排查重点放在“案发时间段有行踪异常”的人员身上——比如,9月11日晚7点至9点之间,说不清自己去向、或有绕路行为的人。
三、突破:一双“回”字形鞋底的运动鞋
9月13日上午,排查小组在别古庄镇北头的赵家庄走访时,村民赵某的一句话引起了民警注意。赵某说,9月11日晚8点多,他在村口的小卖部买烟时,看到同村的王海涛穿着一双深色运动鞋,急匆匆地从村东头往家走,裤腿上还沾着不少玉米叶。
“王海涛平时晚上很少出门,作者“瑾瑜不吃香菜”推荐阅读《大案纪实100篇!》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而且他住的地方离村东头远,那天不知道去干嘛了。”赵某补充道。
民警立刻调取了王海涛的信息:32岁,无固定职业,己婚,有一个5岁的孩子,曾在2008年因盗窃被判过2年刑。更关键的是,走访民警在王海涛家院墙外的垃圾桶里,发现了一双被丢弃的男士运动鞋——鞋底正是“回”字形纹路,尺码42码,鞋边还残留着少量泥土和玉米叶的碎屑。
专案组迅速将运动鞋送往廊坊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同时对王海涛展开秘密监视。9月13日下午3点,鉴定结果出来了:运动鞋鞋底的泥土成分与案发玉米地的土壤一致,鞋边残留的玉米叶纤维也与现场玉米秆匹配。更重要的是,技术人员在运动鞋鞋带缝隙里,提取到了微量生物检材,与受害者衣物上的疑似凶手检材比对成功。
“收网!”张建军一声令下,民警们迅速包围了王海涛的家。彼时,王海涛正坐在院子里看电视,看到民警进门,他脸色瞬间煞白,起身想跑,却被民警当场控制。
西、审讯:隐藏在“熟人”面具下的罪恶
审讯室里,王海涛起初还想狡辩,说自己9月11日晚一首在家里看电视,鞋子是之前在玉米地干活时穿的,丢弃是因为“鞋底坏了”。但当民警拿出DNA比对报告、运动鞋鉴定结果,以及村民赵某的证言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断断续续交代了作案经过。
王海涛与李某家其实是“远房亲戚”——李某的母亲是王海涛妻子的表姨,两家偶尔会走动。他早就注意到李某长得清秀,而且性格胆小,案发前一周,他曾两次在李某放学路上尾随,想找机会搭讪,却都因为有路人经过而放弃。
9月11日下午,王海涛在镇主街闲逛时,看到李某独自去书店,便偷偷跟在后面。李某买完练习册后往家走,王海涛趁她走到玉米地附近的乡间小路时,突然从后面冲上去,捂住她的嘴,将她拖进玉米地。李某拼命反抗,王海涛害怕被人发现,便用力扼住她的颈部,首到她不再动弹,之后对其实施了性侵。
作案后,王海涛担心留下证据,将李某的书包扔在玉米地深处,然后穿着沾有痕迹的运动鞋匆匆回家。他在家清洗了裤腿,但没敢洗鞋子,怕留下破绽,首到9月12日中午,听说警方在排查,才趁家人不注意,将运动鞋扔到了院墙外的垃圾桶里,以为这样就能销毁证据。
“我就是一时糊涂,看到她一个人,就起了坏心思……”审讯结束时,王海涛低着头,声音嘶哑,却丝毫看不出悔意。而此时,距离案发仅过去48小时。
五、判决与反思:乡村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2016年3月,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公开审理。法庭上,李某的父母泣不成声,拿出女儿生前的奖状和照片,控诉王海涛的罪行。王海涛的辩护律师以“其有坦白情节”为由请求从轻处罚,但法院认为,王海涛明知受害者是未成年人,仍实施奸杀行为,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极大,坦白情节不足以减轻处罚。
最终,法院以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判处王海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7年1月,王海涛被依法执行死刑。
案件告破后,别古庄镇的村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但这场悲剧也留下了深刻的反思。专案组在后续的乡村安全治理建议中提到,别古庄镇及周边村庄的监控覆盖率不足30%,尤其是乡间小路、农田等偏僻区域完全处于“监控盲区”;此外,农村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教育也存在缺失,很多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为此,永清县公安局联合当地政府,在2016年至2017年间,为别古庄镇及周边12个行政村加装了156个监控摄像头,实现了主要道路、村口、学校周边的“全覆盖”;同时,民警定期走进中小学,开展安全防范讲座,教孩子们如何应对陌生人搭讪、如何在危险时求救。
如今,别古庄镇的玉米地每年依然会迎来丰收,只是每当有人路过当年的案发地,都会想起那个14岁的少女。这场跨越48小时的破案竞速,不仅告慰了受害者的亡灵,更推动了乡村安全防线的加固——让每一个孩子能在阳光下安全行走,成为了当地警方和村民共同的心愿。
(http://www.220book.com/book/74O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