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九篇:四川成都“3·15”文物盗窃案侦破纪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案纪实100篇! http://www.220book.com/book/74OQ/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案纪实100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2021年3月,蓉城成都春寒料峭,锦江区大慈寺旁的老街巷里,茶馆的盖碗茶冒着热气。然而,一场发生在城郊明蜀王陵的文物盗窃案,却让这座悠闲的城市绷紧了神经。3月15日清晨,文物保护巡查员发现昭王陵地宫入口的封门被撬开,墓内几件明代陶俑不翼而飞。这起涉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盗窃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地宫深处的缺口

明蜀王陵是明代藩王的家族陵墓群,素有“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之称,其中昭王陵因保存完整、陪葬品精美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月15日清晨7点,巡查员老王像往常一样沿着陵区巡逻,走到昭王陵入口时,发现原本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封门竟出现一道裂缝,缝隙里还卡着几块碎砖。

“当时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老王回忆,他赶紧用手电筒往里照,只见地宫入口的木门被撬开,地上散落着几片木屑。他不敢擅自进入,立即向文保所报告,同时拨打了110。

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刑侦大队和文物犯罪侦查支队的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专业人员勘查,地宫第一道封门有被暴力撬动的痕迹,入口处的监控设备线路被人为剪断。进入地宫后,发现耳室里原本陈列的6件彩绘陶俑(其中2件为国家三级文物)消失不见,地面留有几枚模糊的胶鞋印,墙角还有一个被丢弃的线手套。

“这伙人很懂行,专挑有价值又方便携带的文物下手。”文物犯罪侦查支队队长罗勇蹲在耳室里,仔细观察着陶俑摆放的位置,“陶俑高约60厘米,重量在10斤左右,两个人就能轻松搬走。他们剪断监控、避开巡逻时段,显然是有备而来。”

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昭王陵虽然设有安防系统,但陵区面积大,周边是农田和树林,夜间防护相对薄弱。案发时间段推测在3月14日深夜11点至15日凌晨3点之间,正是巡逻的间隙。

消失的“黑影”与线索碎片

专案组迅速成立,围绕“谁有条件接触陵区、谁熟悉文物价值、谁有盗窃前科”三个方向展开调查。民警首先调取了陵区周边的社会监控,虽然主监控被破坏,但在距离陵区1公里外的一个农用路口,监控拍到3月14日深夜11点多,有一辆无牌照的白色面包车一闪而过,车后座似乎放着几个长条形物体。

“面包车很可能是作案工具。”罗勇分析,“无牌照说明他们有反侦察意识,我们要查近期在陵区周边出现过的可疑车辆。”

与此同时,另一组民警排查了有文物犯罪前科的人员。一个名叫“耗子”的男子进入视线——40岁的张某,曾因盗窃古墓被判刑,2020年刑满释放后一首无业,近期有人看到他在明蜀王陵附近转悠。

3月16日,民警在张某租住的出租屋将其抓获。面对询问,张某起初拒不承认,但民警在他床底下搜出了一双胶鞋,鞋底花纹与地宫入口的鞋印高度吻合。最终,张某交代自己确实参与了盗窃,但只是“望风的”,主谋是一个叫“刀疤”的男人,文物也被他带走了。

“刀疤说他认识‘懂行的老板’,能把陶俑卖个好价钱。”张某供述,他们是通过一个文物爱好者QQ群认识的,刀疤自称“有门路”,还提前踩点了半个月,摸清了巡逻时间和监控位置,“3月14号晚上,刀疤带着两个人撬门,我在外面望风,得手后他们把陶俑装上一辆白色面包车,让我先回住处,说卖了钱再分我一份,之后就联系不上了。”

但张某只知道刀疤是西川达州人,真实姓名和具体住址一概不知,QQ号也己注销。线索似乎又断了。

跨市追踪与“黑市”踪迹

专案组没有放弃,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对刀疤的身份展开深挖。通过技术手段回溯QQ群聊天记录,民警发现刀疤曾在群里发过一张达州某古玩市场的照片,背景里有一家“老物件修复店”。

3月18日,民警赶赴达州。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排查了古玩市场周边的店铺,最终在“老物件修复店”老板口中得知,有个叫李军的男子(外号刀疤)经常来市场转悠,手里偶尔会出现一些“来路不明”的古董。李军,38岁,达州人,曾因倒卖文物被处罚,近期行踪诡秘。

“有人看到李军3月15日早上开着一辆白色面包车离开达州,车上还拉着一个大木箱。”侦查员汇报。通过车辆轨迹追踪,发现李军的面包车一路向南,最终驶入了重庆市江津区。

3月19日,民警在江津区一处老旧小区将李军抓获。令人失望的是,在他的住处并未找到被盗的陶俑。“我把东西卖给一个重庆的‘老板’了。”李军交代,他认识一个叫“老顾”的古玩商,专门收购古墓文物,两人约定3月18日在江津区交易,6件陶俑卖了80万元。

“老顾很谨慎,交易时戴着口罩和帽子,只用现金结算,还让我别问他的下落。”李军说,他只知道老顾在重庆渝中区开了一家古玩店,但具置不清楚。

文物追回与黑色链条的斩断

根据李军的描述,民警排查了渝中区的古玩店,最终锁定了一家名为“聚古轩”的店铺。店主顾某,55岁,表面上经营正规古玩,实则长期从事非法文物交易。3月20日,民警在顾某的店铺地下室里找到了那6件彩绘陶俑,它们被用软布包裹着,放在一个定制的木箱里,其中一件陶俑的手臂有轻微磕碰痕迹。

“这些陶俑是明代蜀王府的陪葬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市场价远不止80万。”文物专家现场鉴定后说,“幸好追回及时,没有被转卖到外地或境外。”

面对铁证,顾某交代,他原本计划将陶俑通过地下渠道卖给一个香港买家,对方出价300万元,约定3月25日交货。“我做这行十几年,知道明蜀王陵的文物抢手,没想到这次栽了。”

随着顾某的落网,这个涉及盗窃、运输、倒卖的文物犯罪链条被彻底斩断。专案组顺藤摸瓜,又抓获了为李军提供撬门工具的五金店老板,以及帮助顾某联系境外买家的中间人,共查处涉案人员12名。

正义的审判与文保的升级

2022年1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了审理。被告人李军因盗窃文物罪、倒卖文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15万元;顾某因倒卖文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0万元;张某等其他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

案件侦破后,明蜀王陵文保所对安防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增设了红外监控和震动报警装置,巡逻频次从每两小时一次增加到每小时一次,还联合周边村民组建了“文保巡逻队”。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每一次盗窃都是对文明的伤害。”罗勇在案件总结会上说,“打击文物犯罪,不仅要靠警方的雷霆手段,更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守护。”

春日的阳光透过树梢,照在昭王陵修复一新的封门上。那6件失而复得的陶俑,经过专业修复后重新陈列在耳室里,彩绘依旧鲜艳,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被惊扰的历史。而对于专案组的民警们来说,守护文物安全的使命,就像这蓉城的暖阳,从未停歇。



    (http://www.220book.com/book/74O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案纪实100篇! http://www.220book.com/book/74O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