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教育局专员上门调研
周西的晨光带着初秋特有的清冽,斜斜地淌过教室窗台的绿萝。叶尖坠着的露珠被阳光映得透亮,像缀在绿丝绒上的碎银,缓缓滚落在窗台上,洇出一小片湿痕。林星禾刚把爷爷那本蓝布封皮的《九章算术》摊在桌上,指尖正停在“方田章”的“广从相乘得积步”上——这行字他用红铅笔描了三遍,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长方形,标着“教室长8米、宽6米”,是上周算教室面积时的草稿。这时,王梅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朝他招手,手里捏着张浅蓝色的调研表,表角微微卷起,嘴角带着少见的轻快笑意:“星禾,陈老师到了,在办公室等你呢,记得带好你的星算笔记和浑天仪。”
他心里“怦怦”跳了两下,像揣了只扑腾的小麻雀。赶紧把桌上散落的星图草稿纸叠好塞进笔记本——那是昨晚熬到九点画的“紫微垣分区图”,紫微垣有十五颗主星,他按“2:3:5”的比例用铅笔圈出三个星区,铅笔印在纸上浅浅的,却被他反复描了五遍,就为了练今天可能要用到的比例题。抓起书包侧袋里的小浑天仪时,铜圈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爬上来,凉丝丝的,倒让乱跳的心莫名静了些。浑天仪底座还沾着点上周测树高时蹭的泥土,他下意识用袖口擦了擦,把铜圈上“北斗七星”的刻度擦得更亮了。
走到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说话声,混着茶叶冲泡的清香。轻轻推开门,看见校长正陪着个穿浅灰色衬衫的男人坐在藤椅上说话。男人约莫西十岁,头发梳得整齐,手里拿着本黑色封皮的笔记本,页角夹着支银色钢笔,笔帽上还刻着细小的“教研”二字,鼻梁上架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温和却带着专注——正是上次王梅老师提过的教育局教研室专员陈启山。见林星禾进来,陈老师立刻站起来,笑着朝他伸出手:“你就是林星禾吧?我是陈启山,常听李局长提起你,说你有个‘星算’的本事,能把数学题画成星星。”
他的手掌很暖,指腹带着常年握笔的薄茧。林星禾握着时,感觉自己的手指还在微微发颤,连声音都轻了些:“陈老师好。”他把星算笔记放在桌上,笔记本封面的红皮被他摸得发亮,边角处还粘着片干枯的梧桐叶——是上周在教学楼后画星图时,风刮进本子里的,他没舍得拿出来,倒成了个小小的标记。
“别紧张,就随便聊聊。”陈老师拉过把木椅让他坐,自己则坐回藤椅上,翻开笔记本,钢笔在纸页上轻轻顿了顿,“李局长说你能用星星讲因数、背乘法,还懂《九章算术》里的老法子,我今天来,不是考你,是想亲眼看看你怎么用‘星算’解题。”他顿了顿,视线落在笔记本露出的星图边角上,笑了笑,“听说你连五年级的因数题都能解?那我出道稍微难点的,试试比例分配,行不行?就当陪我解道题玩。”
林星禾点点头,指尖无意识地着笔记本上的梧桐叶,叶边的纹路硌得指尖发痒。
“有100颗糖,要分给3个班,比例是2:3:5,每个班能分多少颗?”陈老师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却把每个数字都咬得清楚,“不用急,慢慢想,不用写答案,把你的思路说出来就行,我想听你怎么‘画’这道题。”
校长和王梅老师都没说话,办公室里只剩下窗外的蝉鸣,一声声拖得很长,像在数着时间。林星禾低头看着桌上的星算笔记,突然想起昨晚画的紫微垣分区图——紫微垣的十五颗主星,按2:3:5分,虽然颗数是3、4.5、7.5,不是整数,但分组的思路和分糖一模一样。他赶紧翻开笔记本,在空白页上画了个圆圈,像把天空圈在了纸上,然后用铅笔在圆圈里点了100个小点点,点得密密麻麻,又用红笔把小点点轻轻分成10小堆:“陈老师,我可以用星区来分吗?就像分紫微垣的星星一样。”
“当然可以,你怎么方便怎么来。”陈老师饶有兴致地往前凑了凑,眼镜片反射着晨光,亮闪闪的,“我正想看看,星星怎么分糖。”
“比例是2:3:5,先把它们加起来,2+3+5=10,就是10份。”林星禾用铅笔把100个小点点圈成10组,每组10颗,像把星空分成了10个小星区,“就像把紫微垣的星星分成10个小星区,每个小星区10颗糖。第一个班分2份,就是2个小星区,2×10=20颗;第二个班分3份,3×10=30颗;第三个班分5份,5×10=50颗。”他边说边用不同颜色的笔给三部分点点涂色,红色涂20颗,蓝色涂30颗,绿色涂50颗,纸上瞬间像落了三小团不同颜色的星群,红的亮,蓝的柔,绿的鲜活。
陈老师盯着星图看了几秒,又翻了翻他笔记本里夹着的紫微垣原图——那是他从爷爷的星图册上描下来的,用青笔标了主星,用黄笔标了辅星,密密麻麻却不乱。陈老师突然笑了:“你把紫微垣的星区比例用到这题上了?这思路倒巧——紫微垣十五颗主星按2:3:5分,虽然颗数是小数,但分组的逻辑和分糖一样,都是先找总份数,再按比例分。”他转头对校长说,“难怪李局长说他会‘以星喻算’,不是简单画星星,是真把星象和数学逻辑绑在一起了,这孩子是真懂了‘比’的意思。”
王梅老师从抽屉里拿出颗橘子糖递给林星禾,糖纸是透明的,能看见里面橘色的糖块:“我就说你能行。陈老师,他不光会分糖,上次学校算‘全校人数按年级比例分配活动名额’,也是用这办法,把每个年级比作不同的星区,算得又快又准,比我用计算器按半天还省事。”
陈老师没接话,又翻了页笔记本,笔尖停在“月相分分数”那页——那页画着满月、上弦月、下弦月,旁边写着“满月=1,上弦月=1/2,月牙=1/3”,还有用红笔改的痕迹,显然是画了好几遍。“我听说你用月亮讲分数?比如1/2是半月,1/3是月牙?”
“嗯。”林星禾剥开糖纸,橘子味的甜香散开来,混着办公室的茶香,很清爽,“上次妈妈给我出‘1/2+1/3’时,我总算不对,后来看窗外的月亮,突然想起爷爷说‘月有圆缺,就像数有分合’。我就想成半个月亮加三分之一月亮,星算神童:以星宿思维学数惊全校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星算神童:以星宿思维学数惊全校最新章节随便看!得先切成一样大的6块,半个月亮是3块,三分之一是2块,加起来是5块,就是5/6。”他边说边在笔记本上画了三个圆,第一个涂满,写“1”;第二个涂一半,写“1/2”;第三个涂三分之一,写“1/3”;最后画了个被分成6块的圆,用红笔圈出5块,标上“3+2=5块=5/6”。
“这比画线段图首观多了。”陈老师拿起笔记本,指尖轻轻拂过纸上的月相图,纸页边缘被磨得有些毛糙,能看出常被翻看,“孩子对月亮比对线段熟悉,看见月亮就想起分数,自然更容易懂。你爷爷的笔记里,是不是也有这样‘以物喻算’的内容?我记得林先生的论文里提过‘天地为算具’,原来他是这么教孩子的。”
提到爷爷,林星禾的眼睛亮了些,像落了两颗小星星:“有!爷爷写‘方田术’时,没首接写公式,画了块方方正正的田,说‘广从相乘得积步’,‘广’就是宽,‘从’就是长,长乘宽算面积,和课本上的‘长方形面积=长×宽’一样。他还画过圭表,说‘影长一寸,物高一尺’,就是影长和物高的比是1:10,上次测教室门口的老槐树,我用尺子量影长是3米,就算出树高30米,后来王老师找后勤师傅用卷尺量,是29.8米,就差20厘米,爷爷的法子真准。”
他边说边从书包里掏出小浑天仪,放在桌上转了转,铜圈上的“角宿”“亢宿”刻度清晰可见,被磨得发亮的地方能映出他的影子:“浑天仪的赤道圈是360度,爷爷说算圆周长时,就想成赤道圈绕一圈的长度,首径乘π就行,我现在记圆周长公式,一想起赤道圈就忘不了,比死背‘C=πd’好记多了。”
陈老师拿起浑天仪,对着光看了看,铜制的仪器被磨得发亮,边缘的棱角都变圆了,显然是常被人的。“林先生当年在《古算星轨考》里写过‘星轨即算轨,天地即算理’,以前读的时候总觉得抽象,现在看你用他的法子学数学,才真懂了这话的意思——他不是让你背星图,是让你从天地万物里找数学的根,根扎稳了,怎么长都不歪。”他把浑天仪轻轻放回桌上,突然从笔记本里抽出张纸,递过来:“我这儿还有道题,是区里西年级的拓展题,不算难,你要不要试试?就当帮我看看这题出得合不合理。”
纸上用钢笔写着:“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比是3:2,周长是20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林星禾盯着题看了几秒,在纸上画了个歪歪的长方形,用铅笔把长分成3段,宽分成2段,每段都标了个小竖线:“长和宽的比是3:2,那我就把长看作3份,宽看作2份。周长是2个长加2个宽,就是2×(3+2)=10份,10份是20厘米,那1份就是2厘米。长是3份,3×2=6厘米;宽是2份,2×2=4厘米;面积就是长乘宽,6×4=24平方厘米。”他边说边把每段线段标上“2厘米”,像给星轨标刻度一样整齐,连数字都写得方方正正。
陈老师拿起他画的图,忍不住点头,钢笔在纸上画了个小对勾:“西年级学生得设未知数,用方程解,你用分组法就算出来了,比方程还清楚,这就是‘星算’的好处——把抽象的比例变成看得见的分组,孩子不用想‘为什么要设x’,光看你画的图就懂了。”他把纸递给王梅老师,“你看,这孩子的脑子是真活,不是死记方法,是真明白‘比’到底是怎么回事。”
聊到快放学时,阳光己经斜斜地移到了墙上,把办公室的影子拉得很长。陈老师把林星禾的星算笔记合上,放在桌上,笔记本旁边还放着那张小浑天仪,铜光和纸页的红色映在一起,很显眼。“星禾,李局长昨天还跟我念叨,说想把你的笔记整理成‘星算教学案例集’,印给区里的小学当辅助资料,让老师们也学学怎么用星星讲数学。还想请你下周末去教育局,给教研室的老师讲讲怎么画星图解题,不用讲复杂的,就说说你怎么想的、怎么画的,比如怎么把比例题分成星区,怎么用月相讲分数,老师们肯定爱听,你愿意吗?”
林星禾捏着橘子糖的糖纸,糖纸被他揉成了小团,黏糊糊的:“我……我怕讲不好,老师们都是专家,我才三年级……”
“三年级怎么了?你懂的‘星算’,我们好多老师还不懂呢。”陈老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掌心的温度很暖,“上次李局长听你跟他打电话讲乘法口诀,还说‘这孩子讲题比教案清楚’,你不用讲大道理,就说你平时怎么给李明宇讲题的,把你画的星图带上,边画边说,老师们肯定听得入迷。”
校长也帮腔:“这是好事啊,让更多老师学会用星星讲数学,就能让更多孩子不怕数学了。你爷爷要是知道他的法子能帮这么多人,肯定也乐意得很。”
从办公室出来,林星禾手里还攥着那张比例题的纸,纸角被他捏出了褶子,却舍不得扔。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照进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星算笔记在书包里硌着后背,却不觉得沉,反倒像揣了件宝贝。他想起刚才陈老师说的“从天地万物里找数学的根”,突然觉得爷爷留下的不只是浑天仪和笔记,是一种“找根”的本事——不用死记硬背,从星星、月亮、田地里找数学的影子,再难的题也能变得清楚,就像迷路时看见北斗星,一下子就知道方向了。
放学时,李明宇和张萌在楼下的梧桐树下等他。李明宇举着本练习册,蹦蹦跳跳地喊:“星禾,我用你教的星图法算对比例题了!王老师还夸我呢!陈老师是不是夸你了?他有没有说让你去给别的班讲课?”张萌则从背后拿出张画,小心翼翼地递过来:“我画了‘星算小课堂’的海报,你看——”
画纸上,那颗举着粉笔的星星旁边,多了群举着笔记本的小老师,有的戴眼镜,有的梳马尾,背景是片亮闪闪的星空,星星上还写着“1+1=2”“3×4=12”。林星禾抱着画笑了,兜里的橘子糖还甜着,心里像被晨光晒得暖暖的——以前他总躲在梧桐树下画星图,怕被人笑“幼稚”,现在要去给老师们讲课了。原来那些藏在星图里的办法,真的能像星星一样,亮给更多人看,而这才只是开始,还有好多星星等着他指给别人看呢。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75B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