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63 章 灯芯与兰锦:各族手作里的暖光

小说: 我的公主呀   作者:矜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公主呀 http://www.220book.com/book/75G7/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二日天刚亮,兰草田边就热闹起来 —— 孩子们抱着昨晚没缠完的灯架跑来。

小阿古拉还特意把自己的刻刀用风兰绒缠了柄,说 “这样再削木片就不会滑了”;小娜扎的蓝布胡兰缝好了风兰绒边,小心翼翼地用布包着,怕被露水打湿。

苏锦衣刚到田边,就见赵安之蹲在石墩旁,手里拿着几支新做的岩兰绳箭,箭尾的混编绳比平时细了些,还缠着新鲜的胡兰叶。

“公主,” 他见苏锦衣过来,举起箭尾,“之前孩子们说灯柄的绳不够结实,我把岩兰绳拆了些细股,混着风兰绒编了些‘灯绳’,又软又耐磨,正好给他们缠灯架。”

赵安之的手常年握箭,指节粗粝,编绳时却格外细致,绳结打得小巧,还在尾端留了个小小的兰草结。

“我试了试,这绳缠在灯柄上,孩子的小手握着不硌,就算不小心扯到,也不容易断。” 他说着,拿起一盏没缠完的灯架,演示着怎么绕绳,动作慢了许多,怕自己手重弄疼灯架。

“赵大哥这绳编得真好!” 小豆子凑过来,伸手摸了摸箭尾的绳,“比我娘织的毛衣绳还软!我能要一根吗?我想给我的‘护草小虫子’灯架缠上!”

赵安之被孩子的话逗笑,从怀里掏出一小捆编好的灯绳,分给围过来的孩子:“慢慢缠,要是缠错了,就喊我,我再帮你们拆了重编。”

他刚说完,就见小阿古拉急着缠绳,结果绳头没固定好,刚绕两圈就散了,气得他噘着嘴。

赵安之走过去,握着小阿古拉的手,一点点教他怎么先打个活结固定:“你看,编箭尾绳也得先固定头,灯绳和箭绳是一个理,急不得。”

这边赵安之教孩子缠绳,那边赵若素提着药箱走过来,药箱上的兰草纹是她自己绣的,边角还沾着点胡兰花瓣 —— 是早上采来做药膏的。

“孩子们,先停一停,” 她举起手里的小瓷瓶,“这是用胡兰花瓣和北漠的羊毛脂熬的药膏,昨天缝灯架时,有几个孩子被针扎到了,过来涂一点,免得疼。”

小娜扎听到 “药膏”,立刻举起自己的手指,指尖有个小小的红点:“赵姐姐,我这里疼。”

赵若素蹲下身,轻轻捏着孩子的手指,用棉签蘸了点药膏,涂得极轻:“这药膏里加了胡兰汁,不疼,还能让伤口好得快。”

她边涂边叮嘱,“缝布的时候,针要慢慢穿,要是看不清楚,就喊公主或者我,别着急。”

李兰这时抱着新织的兰草锦过来,锦面上的图案比上次更全了 —— 不仅有苍梧的溪兰、北漠的风兰,还有孩子们做灯的模样。

小阿古拉穿针、小娜扎缝绒、小豆子摸灯架上的 “小虫子”,连赵安之教缠绳、赵若素涂药膏的样子,也被织在了角落,像幅活的 “兰草节筹备图”。

“公主,您看这锦,” 李兰展开锦布,阳光照在上面,丝线泛着浅光,“我连夜加了些银线,等兰草节那天挂在兰草台上,灯亮的时候,银线会反光,像兰草叶上的晨露。”

她指着锦布中间的空白处,“这里想留着,等兰草节结束,把大家的名字都绣上去,各族人的名字缠在兰草纹里,就像我们都守着这片兰草田。”

苏锦衣摸着锦布上的纹路,指尖能感受到丝线的细腻:“这个主意好,等兰草节那天,让各族来的人都写下自己的名字,你再慢慢绣。”

她回头喊慕容恒,“慕容先生,你帮着看看,这锦挂在兰草台的哪个位置最合适?既能让大家看见,又不挡着孩子们挂灯。”

作者“矜之”推荐阅读《我的公主呀》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慕容恒走过来,手里还拿着画本,正把刚才赵安之教孩子缠绳的样子画下来。

他看了看兰草台的结构,又比对了锦布的大小:“挂在兰草台的正面,正好在‘各族共护’石碑的上方,这样大家抬头就能看见锦,也能看见石碑,正好应了‘锦上有画,碑上有字,都是各族同心’的意思。”

沈砚这时推着辆小车过来,车上放着做好的灯芯和装灯油的陶碗,陶碗上也刻了小小的兰草纹。

“灯芯是用西域的胡兰杆做的,烧得久还不冒烟,” 他拿起一根灯芯,递给苏锦衣,“陶碗是张师傅连夜烧的,每个碗底都有个‘兰’字,怕孩子们拿混了。”

“沈大人,你看我的碗!” 小豆子跑过去,拿起一个陶碗,碗底的 “兰” 字歪歪扭扭,却格外显眼,“这个碗是我的!我要把灯芯插得首首的,比别人的灯都亮!”

沈砚笑着点头,帮小豆子把灯芯插进陶碗:“慢慢来,灯芯插首了,灯油才烧得匀,灯才亮得久。”

他刚说完,就见赵安之那边传来笑声 —— 小阿古拉缠完灯绳,想把灯架举起来给大家看,结果手没拿稳,灯架差点掉在地上,还好赵安之眼快,伸手接住了。

“你这孩子,” 赵安之刮了刮小阿古拉的鼻子,“刚教你缠绳要稳,拿灯架也得稳,不然灯芯进去,一掉就歪了。”

小阿古拉吐了吐舌头,双手紧紧抱着灯架,像抱着宝贝似的。

赵若素看着这一幕,笑着对苏锦衣说:“公主,你看他们,昨天还因为灯架的小意外闹别扭,今天就一起缠绳、插灯芯,比亲兄弟还亲。”

她指了指远处,几个苍梧的新兵正帮西域的孩子搬陶碗,北漠的孩子则在教苍梧的孩子编兰草结,“这大概就是您说的,兰草能把大家连在一起吧。”

苏锦衣望着田边的景象 —— 赵安之教孩子缠绳,指节粗粝却动作轻柔;赵若素帮孩子涂药膏,眼神里满是疼惜。

李兰捧着兰草锦,和慕容恒讨论挂锦的位置;沈砚帮孩子插灯芯,严肃的脸上带着笑意。

孩子们围着灯架,你帮我扶着,我帮你递绳,笑声漫过兰草田,混着晨露的兰草香,格外暖。

她忽然想起母亲手札里的一句话:“所谓和平,不是没有矛盾,是矛盾过后,大家还愿意坐在一起,一起做一件事。”

就像此刻,各族的人、不同的手,都在为了一盏小小的兰草灯、一场热闹的兰草节忙碌,没有族群之分,只有 “一起把事做好” 的心意。

“快到中午了,” 苏锦衣拍了拍手,“伙房的糖糕该好了,我们先去吃糖糕,下午再接着装灯芯、蒙灯布,好不好?”

“好!” 孩子们的欢呼声比昨天更响,小阿古拉还拉着小娜扎和小豆子的手,说 “吃完糖糕,我教你们编兰草结,挂在灯架上更漂亮”。

赵安之则收起剩下的灯绳,对沈砚说 “下午我再编些,免得孩子们不够用”。

赵若素把药箱收好,想着 “下午得再熬点药膏,万一还有孩子被针扎到”;李兰则小心翼翼地把兰草锦叠好,怕被风吹脏了。

阳光渐渐升高,兰草田的新绿在光里泛着暖,那些没完成的兰草灯立在田边,灯架上缠着各族人编的绳。

灯碗里插着首首的灯芯,像在等着兰草节那天,被点亮的瞬间 —— 不仅照亮兰草台,更照亮这片土地上,各族人一起守护的和平与温暖。



    (http://www.220book.com/book/75G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公主呀 http://www.220book.com/book/75G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