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0章 秋檐听语:一碗暖粥话寻常

小说: 双镜织音   作者:09晚棠ing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双镜织音 http://www.220book.com/book/75NQ/ 章节无错乱精修!
 

秋凉渐深时,木屋的檐角挂起了风干的银杏叶,是苏漾特意采摘晾晒的,说等冬天烧壁炉时丢几片进去,能添些草木香。谢砚之坐在窗边的工作台前,正修复一只里域送来的旧陶碗——碗沿缺了个小口,内壁还留着当年听声者刻下的短句:“粥暖,人安。”

“这碗有些年头了。”苏漾端着刚煮好的小米粥走过来,把碗放在他手边,“看这刻字,像是早年里域人家用的,许是哪家老人留下的念想。”她凑近看了看陶碗,指尖拂过那些模糊的刻痕,“修复时轻点,别磨掉了这些字,对主人家来说,比碗本身金贵。”

谢砚之点点头,拿起细磨的青铜粉,小心翼翼地填补缺口:“知道,这些字里藏着日子呢。”他抬头看了眼苏漾,她正站在桌边摆碗筷,里域的粗陶碗配着表域的白瓷勺,像他们过了半辈子的日子,看似不同,却透着说不出的和谐。

正忙着,院门口传来脚步声,是知镜带着小孙女来了。小姑娘怀里抱着个布包,一进门就喊:“太奶奶!太爷爷!我给你们带了新做的枣糕!”

布包打开,枣糕的甜香扑面而来——是用表域的红枣和里域的黏米做的,上面还印着双生草的图案。“回声馆搞‘老物件故事会’,有位里域的婆婆教我们做的,说这是她奶奶传下来的方子,当年就是用这样的枣糕,招待过守镜脉的人。”知镜笑着说,把枣糕放在桌上,“婆婆还说,等您把那只陶碗修好了,她想借去展几天,让大家看看‘粥暖人安’的老日子。”

苏漾拿起一块枣糕,放在嘴里尝了尝,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米香:“好吃,比我当年在里域吃的还香。”她想起年轻时,跟着师父在里域奔波,偶尔能吃到这样的枣糕,双镜织音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双镜织音最新章节随便看!那时只觉得是难得的美味,如今再吃,却尝出了安稳的味道。

谢砚之放下手里的活,也拿起一块枣糕,又给苏漾和知镜添了粥:“这粥配枣糕正好,暖身子。”他看着小孙女趴在桌边,好奇地盯着工作台上的陶碗,便笑着说,“想不想看看太爷爷怎么修碗?轻点碰,别碰掉了刻字。”

小姑娘点点头,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尖轻轻碰了碰陶碗的边缘。“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呀?”她抬头问。

“是说,”苏漾蹲下身,温柔地解释,“只要有一碗热粥,身边有亲人,日子就是安稳的。当年守镜脉的人,最盼的就是这样的日子。”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去院子里,捡了片银杏叶,说要像太奶奶那样,把叶子挂在檐角,等冬天闻草木香。知镜看着女儿的身影,笑着对苏漾和谢砚之说:“现在的孩子,生下来就知道表域和里域是一家,说起‘守镜脉’,只当是故事,倒比我们当年幸福多了。”

谢砚之喝了口热粥,暖意从胃里散开:“这就是我们当年拼命守护的呀,不用他们记得有多难,只要他们过得安稳,就够了。”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陶碗上,补好的缺口在光下几乎看不出来,内壁的“粥暖,人安”却愈发清晰。苏漾坐在桌边,看着谢砚之继续打磨陶碗,又望向院子里追逐银杏叶的小孙女,突然觉得,双镜织音的故事,从来不是写在书本里的传奇,而是藏在一碗热粥、一块枣糕、一片挂在檐角的银杏叶里,是岁岁年年,寻常日子里的温暖与心安。

秋风穿过檐角的银杏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轻声诉说:这便是最好的共生——不用轰轰烈烈,只需柴米油盐,粥暖人安,岁岁相伴。



    (http://www.220book.com/book/75N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双镜织音 http://www.220book.com/book/75N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