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这天,阳光正好,不燥不热。天空湛蓝,飘着几朵白云。双镜小镇处处都透着丰收的喜悦。
苏漾和谢砚之早早地就起来了。院子里晒着的玉米、花生和辣椒都己经干透,散发着谷物特有的清香。他们今天要把这些晒干的粮食收起来,储存到仓库里。
“你看这玉米,晒得多干,一掐就掉粒。”谢砚之拿起一个玉米棒,笑着对苏漾说。他正用特制的工具将玉米粒从棒上剥下来,金黄的玉米粒落在竹筐里,发出“沙沙”的声响,像一首丰收的小诗。
苏漾则在一旁整理着晒干的辣椒和花生。她把辣椒串成一串一串的,挂在屋檐下的横梁上,红彤彤的一片,格外喜庆。花生则被装进里域特有的藤编袋里,扎紧袋口,准备存起来慢慢吃。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要好,足够咱们吃一冬天了。”苏漾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看着满院子的成果,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谢砚之放下手里的活,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是啊,这都是托了双镜的福,也是咱们俩一起努力的结果。”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了热闹的喧哗声。知镜带着小孙女,还有几个邻里街坊走了进来,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
“爸,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知镜兴奋地说,“今天镇上要举办‘秋分丰收节’,大家都要带着自己家最好的收成去参加评比,还有好多好玩的活动呢!”
小孙女从知镜身后探出头,手里拿着一个用玉米皮编的小兔子,献宝似的递给苏漾:“太奶奶,你看我编的小兔子,好看吗?等会儿我要带着它去参加丰收节的手工比赛!”
“好看,我们的宝贝真能干!”苏漾笑着接过小兔子,摸了摸小孙女的头。
老林扛着一袋新磨的面粉走了进来,大声说:“谢老哥,苏妹子,你们家的玉米种得最好,今年的‘玉米王’肯定是你们家的!我这袋面粉是用新收的麦子磨的,等会儿也拿去评比!”
草婆婆也来了,她手里拿着一篮自己晒的草药和做的蜜饯:“我没什么大收成,就拿这些小东西去凑个热闹,大家开心就好。”
谢砚之和苏漾看着大家热情的样子,心里也热乎起来。“好啊,咱们一起去!”谢砚之拍了拍老林的肩膀,“正好把咱们家的玉米也拿去,跟大家比一比!”
于是,一行人热热闹闹地朝着镇中心的广场走去。路上,随处可见抱着瓜果、扛着粮食的人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广场上早己是人山人海。临时搭起的台子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和丰收的农作物。台下分了好几个区域,有农产品评比区、手工制作区,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区。
谢砚之把自家的玉米和老林的面粉送到了评比区。苏漾则带着小孙女去了手工制作区,看她参加比赛。知镜和草婆婆则在广场上西处逛着,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
不一会儿,评比结果出来了。谢砚之家的玉米果然被评为了“玉米王”,老林的面粉也获得了“优质面粉”的称号。当他们上台领奖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谢砚之拿着奖状,对着台下说,“这是我们双镜小镇所有人的荣誉!是表域和里域的朋友们一起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大丰收!”
他的话刚说完,台下就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傍晚时分,丰收节的重头戏——“丰收宴”开始了。广场上摆起了长长的桌子,家家户户都带来了自己最拿手的菜。有表域的红烧肉、糖醋鱼,也有里域的菌菇炖鸡、烤野兔。还有各种用新收的粮食做的点心,像玉米饼、花生酥等等。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一边聊着今年的收成和未来的打算。谢砚之和老林碰了碰杯,喝着里域特酿的米酒,畅聊着明年的种植计划。苏漾则和草婆婆、知镜一起,聊着家常,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小孙女和其他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戏,笑声传遍了整个小镇。
月光洒在广场上,温柔而明亮。秋风轻轻吹过,带着食物的香气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谢砚之看着眼前这热闹而温馨的景象,又看了看身边笑靥如花的苏漾,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他知道,双镜织音的故事,就藏在这秋分时节的丰收喜悦里,藏在这邻里之间的深厚情谊里,藏在这两界人民携手共创的美好生活里。这便是岁月最温柔的馈赠,是双镜共生最动人的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75N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