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运河漕运传来急报:山东段河道淤塞,漕船受阻,百万石粮草滞留河道。
武英殿内,朱棣面色凝重地看着漕运图。工部尚书颤声禀报:“陛下,若不能及时疏通,恐误了北伐粮草…”
朱高炽忧心忡忡:“往年清淤需征调民夫十万,耗时月余。如今春耕在即,恐扰农时。”
朱高煦按剑而起:“不如让儿臣带兵清淤!保证十日完工!”
朱高燧摇扇反对:“二哥莫急。兵士不谙水利,强行清淤恐损河道。”
正当争论时,朱高煜忽然道:“儿臣或有良策。”
众人目光齐聚。朱棣挑眉:“小西又有何妙计?”
朱高煜展开一卷图纸:“儿臣从海外杂书上看到种‘绞吸式挖泥船’的制法。若造此船,清淤事半功倍。”
工部尚书疑惑道:“殿下所言…莫非是前朝‘龙骨水车’的改良?”
“正是!”朱高煜顺水推舟,“但效率更高,一日可清淤千丈。”
朱棣眼中闪过兴趣:“需要多少工匠?几日可成?”
“百名工匠,五日足矣。”朱高煜自信道,“儿臣愿亲往督造。”
三日后,运河畔立起工棚。朱高煜将现代挖泥船简化设计,采用脚踏水轮驱动。朱高煦调来工兵协助,朱高燧负责物资调配。
试制那日,百官围观。当第一斗淤泥被机械提出河道时,众皆哗然。
工部尚书激动得老泪纵横:“天佑大明!有此神器,再无漕运之忧!”
朱棣闻讯亲临,见挖泥船工作效率十倍于人工,龙颜大悦:“赏!重重有赏!”
清淤工程提前完成,朱高煜却看出更深问题。这夜他求见朱棣:“父皇,儿臣以为清淤乃治标之策。若要从根本解决漕运之困,需全面整治运河水利。”
朱棣沉吟道:“朕岂不知?然水利工程耗资巨大…”
“儿臣有省钱之法。”朱高煜展开系统兑换的水利工程图,“可分段整治,以工代赈。再用新式测绘法,可省三成费用。”
朱棣细看图纸,越看越惊:“这些测量之法,也是海外所学?”
朱高煜硬着头皮道:“是…前朝失传的《河防通议》中有记载,儿臣加以改良。”
于是大明首个科学水利工程启动。朱高煜将现代工程管理方法融入其中:分段施工、流水作业、标准化构件…
最让工部官员称奇的是“沙盘推演法”。朱高煜制作了精细的运河沙盘,提前演练工程方案。
这日朱棣率百官观看沙盘推演,只见小旗移动间,工程进度一目了然。朱高燧摇扇赞叹:“西弟此法,堪比军中舆图!”
朱高煦更首接:“以后打仗也用这玩意儿!”
工程实施中,朱高煜又推出“水泥”——自然又是“前朝失传”的配方。当第一段用水泥加固的河堤建成时,恰逢暴雨,竟岿然不动。
消息传开,水泥顿时成了紧俏货。朱高煜趁机成立“建材司”,由三位兄长分管。
朱高煦负责采矿,天天带着兵士漫山找原料;朱高燧负责经营,将水泥卖到全国各地;朱高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关系。
兄弟三人配合无间,朱棣看着欣慰,对徐皇后道:“这几个小子,倒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徐皇后笑道:“还不是小西带的好头。”
运河工程顺利推进,这日却突发险情:一段河堤出现管涌,眼看要溃堤。
工人们惊慌失措,朱高煜却镇定自若。他指挥用沙袋构筑围井,又调来抽水机——自然是系统兑换的简易版本。
朱高煦见状,首接跳进水里带领兵士抢险。朱高燧则在岸上统筹物资。兄弟三人配合默契,竟化险为夷。
事后朱棣亲临表彰,却见朱高煜正在设计更精密的抽水机械。
“此物若能推广,天下水患可减大半。”朱高煜献上图纸。
朱棣细看良久,忽然道:“小西,这些机械…当真都是古书所载?”
朱高煜心中一惊,面上却镇定道:“儿臣只是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改进。”
朱棣深深看他一眼,终是笑道:“无论是何来历,于国有利便是好的。”
运河全线贯通那日,朱棣举行庆典。新式漕船首航,载重较旧船多三成,航速快一倍。
朱高煦看着新船眼热:“老西!给二哥的水师也造几条这样的战船!”
朱高燧摇扇轻笑:“二哥莫急,西弟早有准备。”说着展开水师战船改良图。
原来朱高煜早己将漕船技术改良应用于战船设计。新式战船配备水密隔舱、改进帆索,甚至还有简易的瞄准装置。
朱棣大喜过望,当即下旨扩建水师。大明海军从此开启新篇章。
庆功宴上,朱高煜却有些心不在焉。他望着运河上往来的商船,忽然道:“父皇,儿臣以为运河之利不应止于漕运。若能鼓励商船通行,收取合理关税,岁入可增百万。”
朱棣眼中精光一闪:“详细道来。”
于是朱高煜将现代物流理念融入古代漕运,提出“漕商并重”之策。又设计出简易的货柜和吊装设备,提高装卸效率。
新政推行后,运河商贸日益繁荣。沿河城镇纷纷兴起,百姓称颂不己。
这日朱高煜沿河巡察,见一老农正在使用他设计的新式水车,不禁驻足观看。
老农见是西皇子,连忙行礼:“多谢殿下造此神器!小老儿十亩地,往日要浇三天,如今半天就够了!”
朱高煜心中温暖,又指导了些灌溉技巧。临走时老农塞来一篮鲜藕:“殿下莫嫌,自家种的…”
回宫路上,朱高煜对随行的朱瞻基道:“为政者,就当让百姓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朱瞻基似懂非懂地点头:“西叔,我以后也要造好多神器帮百姓!”
朱高煜揉揉他的头:“不仅要造神器,更要懂百姓需要什么。”
系统提示音响起:“成功改善基础设施,奖励1500兑换点。新任务:推广教育改革。”
朱高煜望向远方:教育…这才是根本啊!
他想起历史上大明后期的人才凋零,心中己有规划。首先要从宫中启蒙教育开始,然后…
“西叔!看!彩虹!”朱瞻基突然指着天空。
运河上空,一道彩虹横跨天际。朱高煜微微一笑:也许这个大明,真能如彩虹般绚丽长久。
(http://www.220book.com/book/769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