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起身打开台灯,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桌面。他重新坐回椅子上,深吸一口气,继续阅读。小说对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下小人物命运的描摹精准得可怕,那种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生的坚韧与悲怆,被作者用冷静而饱含情感的笔触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读到福贵失去家产后的落魄,读到他被抓壮丁的经历,读到他在战争中的生死挣扎...每一个人生转折都被写得真实而震撼。人物的对话极具生活质感又暗含机锋,情节推进沉稳有力,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远超一般青年作家的深度和广度。
这根本不像一个无名新人的试水之作!李国华越读越心惊。其老辣的程度、对文字的掌控力、对时代的洞察力,俨然是一位沉寂多年突然复出的文坛宿将的手笔!但"凌云"这名字,他搜遍记忆,毫无印象。难道是某位老作家用了新笔名?
"老李,看什么这么入神?下班了。"对面桌的同事王编辑提着公文包走过来,看到他还在办公室,不禁好奇地问道。
李国华猛地抬起头,眼神发亮,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稿纸:"好东西!发现了一块璞玉!不,这简首是己经雕琢好的美玉!你快来看看这开篇!"
王编辑好奇地凑过来,扶了扶眼镜,读了几页,脸色也渐渐变得惊讶:"这...这水平可以啊!哪来的大神?用的笔名?语言老练得很,不像新人啊。"
"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学生...至少地址是这么写的。"李国华深吸一口气,仍然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难以置信!现在的学生都这种水平了?还是哪位老师披着马甲试水?"
王编辑接过稿子,仔细读了几段,表情越来越严肃:"这文字功底,这叙事节奏,没有几十年的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根本写不出来。你看这段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太真实了,像是亲身经历过一样。"
"赶紧联系!"王编辑也来了兴趣,"问问后续稿子!如果后面能保持这个水准,下一期的头条有谱了!这样的作品完全可以作为开年重磅推出。"
李国强压下激动,再次拿起那份投稿信。信写得简短而自信,没有过多自吹自擂,只强调作品试图记录历史变迁下普通人的命运。他看了看那个北京电影学院的通信地址,心中疑窦丛生,但爱才之心和发现好稿子的兴奋压倒了一切。
他立刻铺开信纸,准备亲自给这位"凌云"写一封回信。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措辞必须郑重,表达欣赏之余,也要委婉探询一下作者的真实情况和后续稿件的进展。写到一半,他忽然停下笔,沉思片刻,又将信纸揉成一团。
"不行,这样写太官方了。"他自言自语道,重新铺开一张信纸,"对于这样的作者,应该表现出更多的诚意和尊重。"
最终,他写了一封长达三页的信,详细表达了对作品的欣赏,提出了几个专业性的问题,并诚挚地邀请作者继续合作。他将信仔细封好,在信封上郑重地写下"北京电影学院 凌云收"。
站在空荡荡的编辑部里,李国华望着窗外己经完全暗下来的天空,心中涌起一种久违的激动。这部《活着》,绝不能错过!这可能是他编辑生涯中遇到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重生九三:从北电走向全球影坛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九三:从北电走向全球影坛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76B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