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联系与回应
一周后,凌浩像往常一样,下课路过宿舍楼传达室。他习惯性地瞥了一眼门口那块写着收信人名字的小黑板,心脏猛地一跳——黑板上清晰地写着他的名字,后面括号里备注着"盖章信"。
他强作镇定地走过去。传达室大爷从一堆信件里翻出一个厚实的信封,递给他:"上海来的,《收获》编辑部?小子,可以啊,投稿了?"
凌浩的心跳愈发剧烈,仿佛要冲破胸腔一般。他的手微微颤抖着,缓缓胸腔一般。他的手里沉甸甸的,里面显然不止一页纸。他含糊地应了一声,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宿舍里。幸好,宿舍里没人。
他反锁上门,背靠着门板,深吸了几口气,才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用稿纸工整书写的信,以及...他寄去的部分稿件,上面似乎有淡淡的铅笔批注痕迹。
他先看向那封信。信纸是《收获》杂志社的专用稿纸,字迹是漂亮的钢笔行书,措辞严谨而热情:
"凌云同志:惠寄大作《活着》前三章收悉。编辑部同仁拜读后,深感惊喜。作品气象宏大,笔力沉雄,对历史变迁与人物命运的刻画入木三分,感人至深,展现了非凡的文学才华与思想深度...盼能赐阅全文,以期探讨刊发事宜。另,冒昧问询,您是否还有其他作品?盼复。"
落款是"《收获》编辑部 李国华",作者“作者小福贵”推荐阅读《重生九三:从北电走向全球影坛》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并附上了联系地址和电话。
凌浩逐字逐句地读着,手指微微颤抖。成功了!而且反响远比他预想的还要热烈!这位李编辑的信里,欣赏和期待之情溢于言表,几乎没有任何敷衍和官腔。
他再翻看退回的稿子,上面果然有一些用铅笔写的旁批。不是修改意见,而是一些感叹号和简短的赞语:"好!"、"此处极妙!"、"人物立住了!"...这显然是编辑在阅读时情不自禁写下的。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如同暖流般席卷全身,冲散了他连日来的忐忑与焦虑。他做到了!凭借来自未来的馈赠,他成功地敲开了中国最高文学殿堂的大门!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这只是第一步。他需要立刻回复,并且必须谨慎。他不能表现出一个学生突然收到顶级刊物编辑来信的狂喜和失措,必须以"凌云"这个沉稳成熟的形象来回应。
他铺开信纸,模仿着一种略显老成持重的语气回信:
"国华老师钧鉴:惠书奉悉,不胜感激。拙作能得老师垂青,深感荣幸...全文正在修订润色之中,不日即可奉上...凌云乃笔名,闲散之人,偶有所感,付诸笔墨,不足挂齿...盼今后能多得老师指点..."
他刻意模糊了自己的身份,营造出一种低调神秘的形象。他将信折好,决定明天一早就寄出。同时,他需要加快速度,将《活着》的后续章节"创作"出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76B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