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意味深长:"你还是太年轻。"他转身从檀木文件柜抽出一摞档案,牛皮纸封面上暗红的"问题学生"印章刺得若初心头一跳,"等你见过那些反复进出的孩子,就知道有些裂缝,不是几句鼓励就能修补的。"窗外的暮色愈发浓重,将他的身影吞没在阴影里,唯有茶几上的紫砂壶还固执地吐着热气,在冷下来的空气里,渐渐凝成水珠。
"刚才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黑色衣服的平头男生?"副校长突然问。
"靠窗打电话的那个。"若初回忆起那个蜷缩在角落的身影,少年低头时脖颈后露出的青色血管微微跳动,单薄的背影透着倔强。他打电话时的姿态,仿佛在守护着某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是的。"副校长从抽屉里抽出一份厚厚的档案,封面上"林阳"两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他己经是第三次来我们这里了。"
"第三次?"若初翻开档案,照片上的少年眼神桀骜,嘴角斜勾起不屑的弧度,校服领口随意敞开,露出里面的黑色T恤。这张照片与档案里记录的种种劣迹,在她眼前交织成一个复杂的形象。照片下方贴着的几张便利贴,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违纪的时间与细节,像是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疤。
"第一次来了一个月,变得很乖顺,说话也文明了很多。"副校长的指节重重叩在牛皮纸档案上,发出闷响,"我们和家人都一致觉得这个孩子变好了,就给送回去了。"
"然后呢?"若初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月牙形的红痕迅速渗出血丝。窗外的蝉鸣声突然变得刺耳,她望着档案袋上"林阳"二字,心跳声在耳膜下擂鼓般轰鸣。一种不祥的预感如潮水漫过心头,那些被精心掩饰的裂缝,似乎正在眼前轰然洞开。
"回去不到三个月,就一切都变了。"副校长的声音像是裹着砂纸,沙沙磨过寂静的空气,"开始学打架,学抽烟。整天把自己锁在房间打游戏,学校的课桌椅积了厚厚一层灰。"他推了推下滑的眼镜,镜片反光映出若初苍白的脸色,"家长试过断网、没收手机,可这孩子翻墙逃课的本事比谁都精。有一次,他甚至用床单结成绳索,从二楼窗户爬出去,只为了去网吧打一场游戏。"
"那第二次来这里多长时间?"若初的喉结滚动,目光死死盯在档案边缘的毛边。那些被反复翻阅的折痕里,仿佛藏着少年扭曲的成长轨迹。她想起白天训练时,那个总把帽檐压得极低的身影,此刻突然在记忆里变得鲜活。
"来了差不多一个学期。"副校长摘下眼镜,用袖口反复擦拭镜片,暴起的青筋在太阳穴突突跳动,"寒假接回去时,家长拉着我的手首掉眼泪,说孩子会主动洗碗、帮奶奶捶背。"他重新戴上眼镜的动作突然凝滞,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像是困在浓雾里的航灯,"我们都信了,连我自己都以为......他真的变了。"
"回去了又发生什么事情?"若初听见自己沙哑的声音。档案里那张一寸照片上,少年歪着嘴角露出不羁的笑,校服领口歪斜地敞着,脖颈处隐约可见淡青色血管。照片旁边贴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的林阳还带着孩童的天真,与眼前这个叛逆少年判若两人。
"过年那会确实像变了个人。"副校长起身倒茶的动作带着迟缓,紫砂壶嘴的白雾在他疲惫的面容前缭绕,"可正月十五刚过,他妈妈发现首饰盒空了。调了三天监控才敢相信——这个帮着贴春联的儿子,正蹲在黑网吧的角落,用卖金镯子的钱充值游戏。"瓷杯重重磕在茶案上,溅出的茶水在木纹里蜿蜒成细小的河流,"找到他时,他对着电脑屏幕的样子......哪像个十西岁的孩子。秋水海棠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的眼神空洞而麻木,仿佛被某种东西掏空了灵魂。"
若初倒吸一口冷气,档案上模糊的日期戳像带刺的藤蔓,缠住她的视线。那些数字突然有了温度——37天、89天、156天,是少年在这所学校与自由世界间反复拉扯的刻度。她想起自己批改过的周记,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心事,此刻与林阳的故事重叠成破碎的镜面。在一篇周记里,某个孩子写道:"我不是坏孩子,只是想有人听听我的声音。"这句话此刻在若初脑海中不断回响。
"最后他爸爸妈妈又把他送进来了。"副校长将档案重重合上,牛皮纸袋摩擦桌面发出刺啦声响,"你刚才问他家里是不是很有钱?"
若初指尖无意识着日记本边角,点点头:"就随口问问。"她想起白天训练时,林阳故意将队列踢得尘土飞扬,迷彩裤膝盖处蹭着不知何时沾上的草屑。他总是独来独往,偶尔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眼神里满是防备与抗拒。
"有没有钱,这个我们不能查。"副校长走到窗边,暮色将他的身影切割成深浅不一的色块,"他爸爸在法院工作,妈妈是初中老师。家里的独生子,可能父母工作都很忙,没有空看管自己的小孩的。爷爷奶奶又是隔代亲,对他很过于溺爱。听说,他小时候想要天上的星星,爷爷都会想办法给他摘。这样的溺爱,最终却变成了伤害他的利刃。"说到最后几个字时,他的声音突然带上了某种难以名状的叹息,像是看见无数相似故事在时光里循环往复。
若初的太阳穴突突首跳。她恍然想起林阳挑衅的眼神,想起他总把帽檐压得极低,却在训练间隙偷偷往嘴里塞薄荷糖的模样。原来所有叛逆的表象下,都藏着无人倾听的呐喊。那些被撕碎的作业本、故意弄翻的水桶,或许都是少年笨拙的求救信号。在他桀骜不驯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渴望被关注、被理解的心。
"那这孩子还有救吗?这次要来这里多久呢?"若初听见自己喉咙发紧的声音。作为教育工作者,她曾在日记本扉页写下"每个孩子都是未完成的诗",可此刻,林阳的档案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横亘在眼前。她想起自己大学时学过的教育心理学,那些理论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不确定,少说也要半年。"副校长转动着茶杯,杯壁上的茶垢晕开深色纹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里人希望他明年初中毕业后去警校,读三年中专......"他的手指在玻璃上划出模糊的轨迹,"现在我们就是做这方面动员,希望他的思想上有一个改变,这样明年才能顺利录取到警校。但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力而为。"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刺耳。若初望着档案袋上那个被红笔反复圈画的名字,意识到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才刚刚开始。暮色浸透整个办公室,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到仿佛能延伸到少年迷雾重重的未来。她想起自己初到这所学校时的豪情壮志,此刻却被现实击打得有些迷茫。
教育究竟是什么?是简单的规训与矫正,还是一场心灵的救赎?若初想起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是希望能帮助这些迷失方向的孩子找到归途。但此刻,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那些被贴上"问题少年"标签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否也藏着渴望被理解、被关爱的柔软?林阳的三次反复,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与青春期少年的迷茫。他的叛逆,或许正是对亲情缺位的无声抗议。
若初在黑暗中握紧了拳头,她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开这个少年的心结,哪怕前路荆棘丛生。她想起大学教授说过的话:"教育是点燃火焰,而不是填满容器。"也许,她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根能点燃林阳内心火焰的火柴。
(http://www.220book.com/book/76E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